北京-2022年6月20日——软件智能公司 Dynatrace(纽交所代码:DT)日前宣布,在 Gartner 的 2022 年应用性能监测(APM)与可观测能力魔力象限评测中,该公司再次被评为“领导者”。在 Gartner 的评测中,Dynatrace 的前瞻性评测指标名列前茅,该指标是衡量厂商在创新、市场理解以及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等方面的尺度。该魔力象限是对《2022 Gartner 应用性能监测与可观测能力的关键能力》报告的补充,在这份报告的 6 项应用场景评测中,Dynatrace 获得了其中 4 项的最高分。
Dynatrace 产品管理副总裁 Steve Tack 表示:“能获得 Gartner 的认可让我们深感荣幸。Gartner 先后十二次发布魔力象限,Dynatrace 是唯一一家次次入选‘领导者’的厂商。我认为,这证明了我们不仅能始终如一地开拓创新,还能在日新月异的环境下对市场做出预测、不断实现客户价值。随着应用开始向混合云和多重云环境迁移,这些云环境所产生的数据和复杂性呈指数式增长。我们专注于依托数据提供精准答案和智能自动化,这使我们的客户能够正确运用其云环境,降低云复杂性,促进云原生技术的推广,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Dynatrace® 平台将可观测能力从指标、日志及跟踪信息延伸到用户体验数据、运行时安全数据以及来自 OpenTelemetry 等最新开源标准的数据。人工智能运维引擎 Davis 是该平台的核心,通过实时处理这些数据,不仅能以全栈的方式监测系统退化、性能异常及安全漏洞,还能提供按业务影响程度划分优先级的精准答案。此外,该平台还将容易出错的手工任务自动化,其中包括持续发现、主动进行异常检测和优化,涵盖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从而大幅减少日常的手工任务,帮助开发安全运维团队实现安全可靠的数字化交互。
在《2021 Gartner® Peer Insights™ 客户心声:应用性能监测》报告中,Dynatrace 荣膺客户选择奖。以下是其中一些客户对 Dynatrace 的评价:
· “一个能让云计算化繁为简、促进数字化转型的平台。Dynatrace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提供极其精准的答案,因而有助于提升公司业绩。”
· “一切都是自动化的。Dynatrace 能加快创新、促进我们组织的发展。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它通过高质量的创新和快速的处理让我们的团队受益匪浅。”
· “Dynatrace 不仅为我们的应用提供了卓越监测能力,也让我们走上了自我修复、自动修复之路。”
· “借助 Dynatrace,在大型基础设施中查找细枝末节变得轻而易举。”
Dynatrace 网站上提供了《2022 Gartner APM 与可观测能力魔力象限》和《2022 Gartner APM 和可观测能力的关键能力》的免费副本。
Gartner免责声明
Gartner,《应用性能监测与可观测能力魔力象限》,作者 Padraig Byrne、Gregg Siegfried 及 Mrudula Bangera,2022 年 6 月 7 日
Gartner,《应用性能监测与可观测能力的关键能力》,作者 Gregg Siegfried、Mrudula Bangera 及 Padraig Byrne,2022 年 6 月 8 日
Gartner Peer Insights 的内容是由各最终用户根据自身对于本平台上所列厂商的体验所给出的意见而形成的,既不构成事实陈述,也不代表 Gartner 或其所属公司的观点。Gartner 不保证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厂商、产品或服务,也不对与内容有关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承担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其中包括任何针对特定目的的适销性或适用性的保证。
Gartner,《Gartner Peer Insights “客户心声”:应用性能监测》,2021 年 9 月 9 日。
PEER INSIGHTS 是 Gartner, Inc. 及/或其在美国和各国所属公司的商标和服务商标,已获准用于本文。保留所有权利。
Gartner 和 Magic Quadrant 是 Gartner, Inc. 及/或其在美国和各国所属公司的注册商标和服务商标,已获准用于本文。保留所有权利。
Gartner 不背书在其调查出版物中描述的任何厂商、产品或服务,也不建议技术用户只选择得分最高或者获得其他称号的厂商。Gartner 的调查出版物根据 Gartner 的调查机构的意见而形成,并不构成对事实的陈述。Gartner 对该调查概不承担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其中包括任何针对特定目的的适销性或适用性的保证。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当前软件工程团队正在试验基于AI代理的编码工具和大语言模型,以提高开发速度和质量。然而,AI编码工具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方式。开发者需要提供结构化的问题描述、明确的执行要求和相关上下文,同时建立适当的防护机制。AI不仅能处理重复性任务,还能识别和评估替代方案,从被动助手演进为工作流程推进器。成功的关键在于将AI视为合作伙伴而非快捷工具,并将其整合到软件交付的全生命周期中。
NVIDIA研究团队开发出名为Lyra的AI系统,能够仅凭单张照片生成完整3D场景,用户可自由切换观察角度。该技术采用创新的"自蒸馏"学习方法,让视频生成模型指导3D重建模块工作。系统还支持动态4D场景生成,在多项测试中表现优异。这项技术将大大降低3D内容创作门槛,为游戏开发、电影制作、VR/AR应用等领域带来重大突破。
Salesforce发布企业级AI智能体平台Agentforce 360,将AI智能体融入几乎所有应用中。该平台采用混合推理引擎Atlas,结合大语言模型的概率思维和业务规则的精确性,支持语音交互和深度集成。以Slack为主要界面,提供Agentforce Builder开发环境,能将非结构化文档转换为可查询记录。Salesforce内部已部署该系统,每周处理180万次对话,主动服务活动增长40%。
谷歌DeepMind团队创新性地让Gemini 2.5模型在无需训练的情况下学会理解卫星多光谱图像。他们将复杂的12波段卫星数据转换为6张可理解的伪彩色图像,配以详细文字说明,使通用AI模型能够准确分析遥感数据。在多个基准测试中超越现有模型,为遥感领域AI应用开辟了全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