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而这一年,中国GDP为121万亿元,数字经济占比超过40%。
数字经济已然成为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引擎。
而在数字经济背后,是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社会基础设施构建的新型经济底座,我国早在2018年就提出了新基建,并在近年来大力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基建核心技术的规模化部署。
然而,随着国央企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尤其是数字政府、数字城市等对国产替代需求的不断提升,信创成为当下数字经济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近日的信息产业峰会上指出,“信创作为中国建设数字经济的基础,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抓手。”
正是在数字经济高速增长,信创产业势在必行之时,信创云也正式迈入到3.0阶段,作为国内信创云代表企业,2020年成立的中国电子云在经过三年紧密部署,完成了云计算、存储、数据、数字城市四大产品线构建后,也进入到了业务加速期。
中国电子云副总裁朱国平称,“我们现在以服务模式在运行的云有20多朵,明年的目标是50朵,后年的目标是100朵。”
仅仅是服务型这一个业务模式,就要在两年内实现超两倍的增长,中国电子云该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
近日,至顶网参加了与中国电子云副总裁朱国平的一次深度对话,聊了聊信创云3.0的时代机遇、中国电子云的技术储备,以及中国电子云阶跃式增长背后的技术和产品逻辑。
问:什么是信创云?
朱国平:信创云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定义,国家目前正在进行标准定义,我们也有参与其中。我们现在对信创云的理解是:
第一,服务器本身是能够支持信创CPU、支持国产化的;
第二,信创云本身是自主研发的,例如中国电子云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能够自己掌控它的发展、维护;
第三,在极限思维的情况下,有能力去维护这套体系的正常运转。
此外,信创不只是在IaaS层面,还要考虑到PaaS层如何进行应用迁移,整个信创体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诸如应用上云,我们要能提供一些咨询服务和指导意见。
问:什么是信创云3.0?
朱国平:信创云的1.0、2.0、3.0是从云的1.0、2.0、3.0的概念而来的。
云的1.0是虚拟化,2.0又增加了基于PaaS的技术架构,3.0则是云原生。
信创云3.0同样是指基于容器化、微服务、DevOps等技术的云原生的云服务,与此同时,又增加了一些信创的要求。
问:中国电子云2020年成立,如何与已经成立十多年的云厂商竞争?
朱国平:中国电子云的研发团队虽然组建得比较晚,但是我们团队有着丰富的云技术研发经验,并不是从零开始的。
所以整体而言,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优势:
第一,团队行业经验丰富。
我本人从2014年开始从事云计算相关工作,此前还在网络通信、数据存储领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我们整个团队很多是来自华为、阿里、新华三等全球云计算团队里的优秀人才,在技术路径选择上,我们是有比较深的思考。
例如我们在做云的时候,其实我本人和我们团队里很多同事都对OpenStack很熟悉,但是正因为熟悉,所以我们在做中国电子云的时候没有选它。因为我们发现OpenStack有很多问题,我们不可能重走寻常路,这个是一些过去经验的铺垫。
第二,赶上了云原生时代机遇。
如今云计算技术路线和十年前的技术路线完全不同,2009年,国内云厂商在做云计算的时候,连OpenStack都还没有,大家需要从零开始摸索,所以大家花费了不少精力在诸如OpenStack这类早期技术的改造上。
中国电子云从一出生就选择了云原生这条技术路线,现在来看,这条技术路线的选择还是比较正确的。
所以我们是站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上,用最先进的技术重新打造了云,这是十年前那个时间节点所不具备的机会,选择了云原生技术路线后,我们的工作量相对也会少很多。
第三,中国电子云和其它云存在一些差异。
早期,很多公有云厂商强调他们的云是迭代而来的,我们的云则是以设计为主。我们先是有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架构,然后做的云,所以迭代的步骤和风险比以前小了很多,这也是得益于云计算技术的进步。
问:中国电子云的云,与其他云厂商的云有何不同?
朱国平:中国电子云和其它云厂商的云的差异有以下几点:
第一,拥有更强的规模化能力。
我们在产品设计上,同样设计了多Region、多AZ、多Cell的模式。从云服务架构上,我们每一个任务可以运行在最小的运行单元Cell上,多个Cell可以再组成AZ,AZ再组成Region,所以我们的云有很强的扩展能力。
第二,支持一池多芯。
因为我们成立之初就是做信创云的,因而需要支持各种CPU,所以大家在讲一云多芯时,我们讲的是一池多芯——一个资源池里有各种各样的CPU,这个在我们很早的云计算产品设计时就已经在这样做了。
第三,内生安全。
中国电子很早就提出过“安全绿色先进”设计理念,安全对于信创云来说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所以我们在做云的时候,云原生的安全一直是内嵌在系统里的,而不是说先做一朵云,再在云上做安全体系,这是我们的安全优势。
第四,效率提升。
在效率提升上,我们也采用了一些新技术,例如我们现在整个系统的构造采用的是Go语言,相对于传统的Java语言,我们做到了Native Code,而Java编写的程序加载慢、占内存大。
问:要实现一云多芯,存在哪些挑战?
朱国平:首先技术上会有很大的难度,其次产业生态环境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其实在这方面,很多厂商不愿意投资源来做,我们本身不是硬件供应商,也没有和哪家硬件厂商绑定,所以我们来做没有其它方面的负担,而且也是信创需要。
我们内部研发团队都是用我们自己的DevOps工具,因而基本的一云多芯实现路径上没有太大差异,只是一云多芯实现起来会有很大的工作量。主要工作量是在测试上,X86、海光、鲲鹏、飞腾等处理器,我们实验室里都有,我们也跟业界其它一些新CPU厂商保持着良好的沟通。
问:中国电子云在一云多芯上有怎样的技术实力?
朱国平:在构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时,大家普遍的要求是基于同一种处理器,其中对处理器型号和规格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求CPU最好是一模一样的,我们是业界唯一一家实现了基于飞腾处理器的虚拟机迁移到基于华为鲲鹏的虚拟机的厂商。
我们现在基于云原生技术,实现一云多芯方面,也有了一套新思路。如今我们针对每个不同的CPU,都能够提供它的全套镜像,这样就可以更容易做CPU切换,应用的迁移也会更平滑。
问:中国电子云是如何将一云多芯技术应用到信创云中的?
朱国平:将一云多芯应用到信创云中,我们做了三件事儿:
第一,在运行时态,我们通过提供多种镜像,尽量屏蔽这些CPU之间的差异,让客户能够在一个资源池里实现算力调度,也就是一池多芯。
第二,在开发时态,也就是我们DevOps工具构建过程中,可以同时构建X86、Arm等的镜像,可以一键生成多种镜像。
第三,我们也有一个信创应用商店,在这个应用商店中可以为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镜像。
通过覆盖软件开发、运行到分发的几个关键步骤,从而在信创云中屏蔽芯片上差异。
问:中国电子云存储产品线是如何构建起来的?
朱国平:我们是在2021年的时候开始规划存储业务,云是我们的主业,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做存储呢?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第一,云计算本身需要分布式存储,这是一个强需求。
第二,我们也看到在信创这个大背景下,CEC内部还没有一个企业在做存储,所以我们希望借这个机会为集团弥补在存储方面的产品缺失。
我们的存储团队也是很有经验的团队,基本上都是出自大厂,核心设计师都有15年以上的存储设计经验,而在2021年的时候,我们也面临着一次存储技术上的路径转变。
2021年,随着全闪存技术容量不断提升,特别是在信创背景下,我们不可能再把HDD硬盘这条传统技术路线再走一遍,从信创的角度来看,我们国家在闪存技术整体供应链上基础很好。
于是我们在这一年做技术选型时,我们以DAOS技术框架为基础,走上了全闪存化这条道路,并在DAOS技术框架基础上,重新自研了一套存储的协议栈。
也是基于这样的技术,我们在2022年12月,我们参加了SPC存储测试委员会的测试,当年就测出了30台1000万IOPS的好成绩。
问:基于DAOS技术框架,会不会和信创冲突?
朱国平:信创并不意味着我们所有的技术都要自己做,不是说前人在软件上的技术成果我们都要重来一遍,这个也没必要。
实际上,DAOS是一个开源框架,在它的社区中,我们也是DAOS社区一个核心贡献者。而且我们现在用的这个版本已经是经过我们信创化改造后的版本,去除了原有对Intel的技术依赖,现在整套代码我们是完全自主可控的。
问:中国电子云存储产品目前有在哪些项目中应用?
朱国平:像我们构建的武汉经开云、大理苍耳云、遂宁政务云,实际上都用到了我们的存储产品。
问:中国电子云接下来在存储技术上的目标是什么?
朱国平:我们现在在结合我们CEC旗下的飞腾S5000,我们希望能够在今年推出信创的高性能分布式存储,包括全闪和混闪,这是我们存储产品的目标。
问:中国电子云现在如何对外提供云服务?有怎样的业务规划?
朱国平:我们云销售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产品交付,另一种是服务型业务。
产品交付就是像卖软件、卖产品一样,现在最普遍的云服务模式。我们目前已经交付了60朵云,最大的项目有部署超过5000个节点,目前还在继续扩容。
服务型业务是我们大力发展的一种业务模式,是以云服务的模式去销售,像我们之前部署的遂宁政务云、温州政务云都采用的是这种模式,我们基于这一模式,现在运行的云有20多朵。
通过过去这些年的摸爬滚打,我们也已经将这一业务模式跑通、也跑熟了,接下来我们的目标是,明年要做到50朵,后年做到100朵。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 的 ChatGPT 爬虫存在安全漏洞,可被利用对任意网站发起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攻击者只需向 ChatGPT API 发送一个包含大量重复 URL 的请求,就能触发爬虫对目标网站进行大量访问。此外,该漏洞还可能被用于绕过限制,让爬虫回答查询。这些问题凸显了 AI 系统在安全性方面的潜在风险。
三星即将发布的Galaxy S25 Ultra旗舰手机将带来多项升级,尤其是相机方面。据泄露信息显示,新机将支持高分辨率视频拍摄、超广角微距模式、AI音频擦除等功能,并集成Google Gemini AI助手。这些升级将大幅提升用户体验,令人期待。
本周科技圈风云激荡:TikTok 面临美国最高法院裁决,或将被迫停运;Meta 在美国终止事实核查,引发争议;ChatGPT 推出全新任务功能,为用户提供智能日程管理;Beat Saber 在 Quest 平台销量突破千万,AI 电影制作技术展现惊人潜力。
AI正重塑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商业到国防再到社会政策。AI计算能力与全球影响力息息相关。各国和企业纷纷投资巨额资金建设数据中心,以增强AI实力。预计到2030年AI市场规模将达1.81万亿美元,掌握最佳数据和计算平台的国家将占据优势地位。AI计算力的竞争已成为21世纪全球力量的决定性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