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门子和微软宣布与W3C(W3C Consortium,万维网联盟)合作,致力于将DTDL(数字孪生定义语言)与国际标准组织W3C的Thing Description(事物描述)标准融合。
这些组织表示,通过统一这两种语言,用户将获得更加一致的数字孪生建模体验。将这两种语言标准化的举措有现实的原因,终端用户经常混合部署供应商的技术,可能会遇到锁定以及集成工作量巨大的问题。
微软的Digital Twin Definition Language(数字孪生定义语言)可利用Azure服务对物理世界进行建模,而W3C Thing Description标准则提供了一种可互操作的设备接口表示法,并将其纳入标准行业之中。在融合的初始阶段,微软表示发现这两种语言在概念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根据W3C的定义,Thing Description描述了事物的元数据和接口,“事物”(Thing)是物理或虚拟实体的抽象概念,它提供了与物联网的交互并参与其中。Thing Descriptions基于小型词汇表提供了一套的交互方式,使整合不同设备和允许不同应用互操作成为可能。
西门子和微软表示,数字孪生语言的标准化对于互操作性至关重要,可确保不同数字孪生系统和平台之间的无缝通信和集成。
微软Azure边缘和平台团队标准、联盟和工业物联网首席架构师Erich Barnstedt表示:“自从我们发明了数字孪生定义语言并将其规范和参考实现开源以来,我们就计划通过像W3C这样的联盟将其标准化”,“因此,与西门子密切合作,将DTDL与 W3C Thing Description 合并,是我们在行业内实现数字孪生民主化的旅程中自然而然的下一步。”
西门子正在推动 W3C Thing Description在其未来的楼宇管理、配电和智能电网产品中的应用。
西门子智能基础设施首席技术官Thomas Kiessling表示:“我们认为,像DTDL和W3C Thing Description这样两种非常相似的数字孪生语言的融合是一项重要举措,将使客户能够以一种与特定物联网平台无关的方式描述物理世界。”“这一战略联盟彰显了我们促进合作、拥抱开放的承诺。”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Python通过PEP 810提案正式引入惰性导入功能,允许程序延迟加载导入库直到实际需要时才执行,而非在启动时全部加载。该提案由指导委员会成员Pablo Salgado于10月3日提出并于11月3日获批。新功能采用选择性加入方式,保持向后兼容性的同时解决了社区长期面临的启动时间过长问题,标准化了当前分散的自定义解决方案。
Meta FAIR团队发布的CWM是首个将"世界模型"概念引入代码生成的32亿参数开源模型。与传统只学习静态代码的AI不同,CWM通过学习Python执行轨迹和Docker环境交互,真正理解代码运行过程。在SWE-bench等重要测试中表现卓越,为AI编程助手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Valve最新Steam硬件软件调查显示,Linux用户占比达到3.05%,较上月增长0.37个百分点,相比去年同期增长约50%。游戏网站Boiling Steam分析显示,Windows游戏在Linux平台兼容性达历史最高水平,近90%的Windows游戏能在Linux上启动运行,仅约10%游戏无法启动。
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团队发现AI训练中的"繁荣-崩溃"现象,揭示陈旧数据蕴含丰富信息但被传统方法错误屏蔽。他们提出M2PO方法,通过改进数据筛选策略,使模型即使用256步前的陈旧数据也能达到最新数据的训练效果,准确率最高提升11.2%,为大规模异步AI训练开辟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