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具身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品牌名:Vionbotics)重磅发布行业领先的AI驱动具身智能立面清洁机器人。作为全球首款量产的立体空间清洁设备,该产品专为机场、商场、写字楼等公共空间设计,采用“全向移动底盘+机械臂+专业末端工具”的最优形态,有效破解传统清洁行业痛点,标志着具身智能技术在商用清洁垂直场景中迈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当前全球清洁服务市场需求旺盛,2024年市场规模达2887.6亿美元,但行业深陷多重困境:人力成本占比超85%,平均净利率仅3%-6%,降本增效成为企业核心诉求;美国清洁行业职位空缺率常年高达15%-30%,香港等地60岁以上保洁员占比超40%。更关键的是,市面上多数商用清洁机器人仅能满足地面平面清扫、吸拖需求,无法突破二维空间限制,墙面、玻璃幕墙、洗手间立面洁具等立体区域清洁长期处于空白。Vionbotics精准捕捉这一结构性痛点,以智能技术创新填补市场缺口。
在产品能力方面,Vionbotics坚持实用主义,摒弃现阶段人形机器人成本高、稳定性不足的短板,“全向移动底盘+机械臂+专业末端工具”方案兼顾导航稳定性、硬件成本与算法成熟度,成为商用化最优解。产品搭载三大核心技术:自研垂域Vion-Brain认知大模型,基于全球最大立面清洁数据集,智能识别环境、障碍物与脏污并自适应生成清洁策略;Vion-VLA视觉-语言-行为大模型,精准辨识抓取场景,可拓展复杂擦拭、柔性操作;6轴机械臂搭配Vion-AFCA自适应力控算法控制专业清洁工具,能贴合弧形洗手台、异形马桶等曲面洁具,结合“接触式+非接触式”双清洁模式,既能通过接触式清洁攻克顽固污渍,又能以高压水非接触式清洁马桶内壁等区域,实现复杂场景下的无死角清洁。
场景适配方面,Vionbotics采用全球同类型最小机身,可在仅550mm的狭窄空间内可横移、斜移与零半径旋转,轻松适配洗手间隔间等极小区域的作业需求;优化后的避障算法能精准识别行人、手推车、婴儿座椅等障碍物,通过“主动避让+低速作业”实现人机共存,且整机低噪音,不干扰公共空间正常使用。此外,其专业清洁系统经上百种材质测试,具备实时自清洁与消毒功能,可杀灭99.9%以上有害细菌。
作为深信服投资的具身智能领域初创公司,上海具身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和资金实力,核心团队在机器人感知、规划等AI技术上积淀深厚,构建起软硬一体的综合竞争力。在具身智能落地的关键窗口期,Vionbotics凭借四年垂直清洁场景先发布局,已抢占蓝海市场先机,以长期主义理念推进产品迭代与量产落地。
展望未来,Vionbotics将深耕北美、欧洲等海外市场,拓展医院、交通枢纽等多元场景,恪守“以机器人承担脏、累、重复性工作,释放人类价值”的初心,为全球清洁行业带来可衡量的商业与社会价值,引领智能清洁新纪元。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nthropic周一发布了旗舰模型Opus 4.5,这是4.5系列的最后一个模型。新版本在编程、工具使用和问题解决等基准测试中表现出色,是首个在SWE-Bench验证测试中得分超过80%的模型。同时推出Claude for Chrome和Claude for Excel产品,分别面向不同用户群体。Opus 4.5还改进了长文本处理的内存管理,支持付费用户的"无限聊天"功能,并针对智能体应用场景进行了优化,将与OpenAI的GPT 5.1和谷歌的Gemini 3展开竞争。
南洋理工大学团队开发了Uni-MMMU基准测试,专门评估AI模型的理解与生成协同能力。该基准包含八个精心设计的任务,要求AI像人类一样"边看边想边画"来解决复杂问题。研究发现当前AI模型在这种协同任务上表现不平衡,生成能力是主要瓶颈,但协同工作确实能提升问题解决效果,为开发更智能的AI助手指明了方向。
总部位于圣地亚哥的AI公司耐能发布新一代KL1140芯片,这是首款能在边缘端运行完整变换器网络的神经处理单元。该芯片可将大语言模型从云数据中心转移到便携式本地设备中,四颗芯片组合可实现类似GPU的性能,支持1200亿参数模型运行,功耗降低三分之一至一半,硬件成本减少十倍。
360 AI Research团队发布的FG-CLIP 2是一个突破性的双语精细视觉语言对齐模型,能够同时处理中英文并进行精细的图像理解。该模型通过两阶段训练策略和多目标联合优化,在29个数据集的8类任务中均达到最先进性能,特别创新了文本内模态对比损失机制。团队还构建了首个中文多模态评测基准,填补了该领域空白,为智能商务、安防监控、医疗影像等应用开辟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