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Web服务增强”概述

ZDNet软件频道 时间:2003-04-17 作者:周靖 译 |  我要评论()
本文关键词:
本文不打算专门评述WSE,而是希望总结一下这个标准的发展史,以及当你考虑使用它们时,可能会遇到的一些体系结构的问题。
本文译自Builder.com通常,一些公司听到微软发布了某某新版本时,想问的第一个问题通常是:“这是它们的专利版本,还是根据标准来实现的?”在审视了微软Web服务增强(WSE) 1.0之后,我们的结论是,微软确实理解并承认了其Web服务工具“具有互操作性”和“基于标准”的重要性。本文不打算专门评述WSE,而是希望总结一下这个标准的发展史,以及当你考虑使用它们时,可能会遇到的一些体系结构的问题。

微软Web服务体系结构

对于.NET体系结构,最关键的问题并不是微软是否准备在其平台和工具中全面提供Web服务支持,关键的是:“它们的行动有多快?”。微软(以及IBM、BEA和其他平台提供商)都意识到了允许系统以多点方式在服务级别上进行通信的价值。但除非出现了能超越SOAP、XML和UDDI等的标准,否则这个价值是无法体现出来的。新标准应该定义这些系统如何交互。

为了实现这些附加的标准,需要为现有的Web服务标准添加元数据,通常采取的方式是使用目标服务特有的信息来扩展SOAP标头。但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在于,分解SOAP标头和处理所有服务请求会产生巨大的处理开销。没有人愿意看到一条安全的、符合事务处理标准的、可路由的“Hello World”消息要在通信线路中占用1 GB的带宽!但在标准发展期间,或多或少的处理开销是不可避免的。

微软将其Web服务体系结构视为一个设计原则的集合,并据此实现Web服务标准的新版本。这些原则表明,微软的工具和技术允许结构师设计出具有以下特点的Web服务:

  • 模块化和可合成——由单独元素构成,这些元素要合并成统一的服务;可调整为独立工作或相互协作。
  • 常规用途——不知道或不关心它们在什么地方运行,或者是谁在调用它们。
  • 基于标准——既不知道、也不关心它们是在单一厂商的平台上运行,还是在来自多个厂商的平台上运行。
  • 联盟——管理、控制或故障都不存在一个中心点,允许合作伙伴相互协作,同时不必明确地相互信任(引用一名结构师的话:“就像和你的岳母大人合作。”)

百度大联盟认证黄金会员Copyright© 1997- CNET Networks 版权所有。 ZDNet 是CNET Networks公司注册服务商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10391号 京ICP备09041801号-159
京公网安备:110108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