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只代表作者的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任何看法)。 对某个业务进行加工操作,必须先定位到这条业务,在客户界面的操作上一般需要经过以下三个交互性的步骤,如图2所示:
图1. 选择业务处理经历的步骤
1) 一个业务系统一般都包括多种类型的业务,从多种业务中确定需要处理的业务,称之为类型定位
2) 每一类业务都有多条数据,从中确定某条需处理的目标业务,称之为个体定位
3) 对业务进行加工操作
在展现层上可以通过4个交互页面来完成这三个步骤,如图3所示:
图2. 展现层的4个交互界面
用一个树型的菜单,一个叶子代表一种业务,在此进行类型定位,然后到达查询页面,用户输入查询条件发送到数据抽取模块,抽取的数据发送到简要列表页面。用户在简要列表页面进行个体定位:选择具体的业务进入业务的处理平台页面,图4展示了这个交互的过程:
图3. 界面交互过程
那么这4个界面如何组织呢?用HTML的帧(frame)技术可以减少页面切换的次数,而且整体感好,页面的组织如图5所示:
图4. 界面布局设计
应用系统的主界面被切分成4个帧页面,位于窗口顶端的A帧显示应用系统的标识图、用户信息以及一些重要的功能入口。位于左下方的B帧是一个树型的主菜单导航页面,这个主菜单提供业务处理的入口,进行类型定位,这个页面也提供重要的系统功能调用入口,如更改用户密码、进行系统设置、退出系统等。点击叶子进行类型定位后,将业务类型编号传到C帧的查询过滤页面。用户录入过滤条件,并将业务编号和过滤条件信息发送到D帧的处理页面,这个页面负责抽取业务数据以一个简要列表的方式展现出来。简要列表的链接列提供进入业务处理平台的入口。这个链接列中包含业务功能模块调用接口所需的参数信息,用户点击链接列后进入业务处理平台,这个平台将装载在C帧和D帧所在的父帧中,替换原来的过滤页面和简要列表页面。业务处理平台的页面也分成两个帧:E帧和F帧,E帧装入这个业务对应的功能调用入口,以一个传统菜单的形式展现出来;F帧是业务的工作区,E帧调用的功能请求结果在F帧中响应。业务处理平台的具体处理和控制在第3节中祥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