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软件频道基础软件通信软件白盒测试的三种境界(2)

通信软件白盒测试的三种境界(2)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本文尝试说明国内通信企业白盒测试的发展方向。另外,对历史经验作一次总结,通信软件因其复杂性,白盒测试无法一蹴而就,某些特定阶段必须要亲身经历,我们划分三种发展境界同时,也尝试说明在各种境界下如何实施白盒测试?重点在哪?要规避哪些问题?

作者:第4代白盒测试方法 来源:Csdn博客 2007年8月31日

关键字: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5、白盒测试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牛人经理或牛人QA

这一点也是白盒测试推行初期经常出现的,执行力强一些的经理或QA,白盒测试可以推行成功,执行力弱一些的就不成功。不少企业因为尝试几次单元测试都失败了,就全盘放弃白盒,只做黑盒测试了。

有一些企业坚持下来,在一两个项目组取得成功,然后针对性的优化组织机构,比如设置专门工作推动组,建设白盒测试专家资源池,为各个项目提供测试引导人员,进一步优化流程,把白盒测试的监控点纳入流程来控制。当一个企业的组织机构与流程逐步完善,白盒测试能否成功就较少依赖于个别牛人了。

6、阶段化实施白盒测试,测试用例无法维护

集中一段时间编码,编码完了再集中一段时间做单元测试,单元测试完了开始集成,这时又集中时间做一次集成测试,这是多数企业实施白盒测试的模式。这一模式下,单元测试或集成测试只是特定时间段内(比如一个版本周期内的一两星期中)才实施的活动,但产品修改代码却是时时刻都在进行的,毫无疑问的会带来一个深刻问题:用例维护与产品代码维护不同步!所以,大家就经常会看到,某个产品的第一个版本可以把单元测试完整实施一遍,而此后时不时为解决问题改代码,或为追加功能改代码,单元测试很难继续,常导致单元测试只在V1版本做一遍,其后V2、V3等版本无法再做。

不间断的代码修改与阶段化的白盒测试明显不协调,这问题表面看起来并不严重,解决起来却远没想象的简单,该问题可以上升到操作模式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必然要引入一种时时测试的模式,很自然,大家马上猜得出用什么模式?就是持续集成!

或许有人会觉得,为让白盒测试在版本周期内坚持做下去,不见非得引入持续集成吧?试想一下,从编码到版本进入维护,开发人员独立无干扰的编码时间有多少?而从两两开始集成之后,又占去多少时间?无疑后者占去大部分时间。如果开始集成后的每次版本修改都有测试跟进,大家岂非天天写测试用例,这不是持续集成是什么?如果不想天天补充用例,隔周、隔月,或隔一个版本补充用例,怎知你增补的用例会覆盖全部变动过的代码?

通信领域的代码普遍很庞大、很复杂,一个版本周期通常是30~40星期,从开始编码到第一次两两合版本,通常是2~3周时间,之后就进入持续集成测试的阶段,该阶段会延续很长时间,通常10周以上,所以,如果坚持阶段性测试,必然导致白盒测试难以为继,每个人写的用例难以维护,写一次用一次,然后就扔了。

为清晰起见,我们将阶段性测试称作一次测试,与之相对的持续集成方式下的测试称作持续测试。尽管很多人不认为阶段性测试的用例只用一次,但现实情况好不到哪儿去,集中一段时间写的用例,当源码有较多修改后,再集中一段时间维护旧用例会很痛苦。

7、每个研发阶段结束,尝试将每个人的用例合并起来

合并测试用例是一次测试思维的自然延续,其出发点是为了让测试集能更好的维护,但事与愿违,越是合并的用例越是无法维护,除非被测系统非常简单,也很少去变更,当然,如果系统很少变更,维护用例的需求也不强烈了。

合并之前的脚本尚有明确的维护责任人,但合并之后测试脚本该由谁去维护?况且按照经验,一次充分的单元测试,测试脚本的规模应与被测代码相当,各人编写用例的运行环境又千差万别,如此庞大的体系合起来并不容易,合起来后也无法维护。所以,合并用例是企业处于有序状态特定阶段才做的事,通常只做几次,达不到效果就不会反复去做了。事实上,遵循一次测试模式的组织内,大家自己管自己,用例不合并都已经很难维护了。

8、仍有员工试着要上单板做单元测试

嵌入式产品的单元测试该不该上单板?这个问题更多的可归结为实践上可不可行,从理论上讲没人规定单元测试就不能上单板。但现实操作中,通信产品上单板做单元测试大部分都失败,失败的情形笔者见过的不是两三个,而是十数个,尤其是大公司,每个产品组中总有一些自信满满的员工,都愿意相信上单板做UT才是正道。

当然,本文并不否定上单板做UT就不能成功,而是说成功的机率比较低,况且,是否成功的定义也是因人而异,见仁见智的。打个比方说,一个开发人员写一天代码,然后用一天时间就把新写的代码测试完了,这种情况下,白盒测试是可维持的,做得下去的,而当种种条件限制(比如上单板每次下载都要消耗很长时间,单元测试面对初始代码,没测几分钟板上程序就会跑飞),写1天的代码要用10天才能测完,这种测试是很难维持的。

上单板做单元测试的致命因素是测试效率,试想一下,主流通信软件使用C语言,想把纯软件C语言工程的白盒测试做好,相对java、C++等工程已属不易,上单板在实时操作系统下把UT做成功,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依据实践的推论,通信软件的单元测试应在仿真环境下按纯软件的方式去做,集成测试倒是可以上单板,在真实环境下去做。

任何事物都有3种发展方向:前进、原地踏步、倒退,上面我们描述了白盒测试在有序境界下的行为特征,字里行间还点出了各种行为的改进方向,有针对性的改进了,白盒测试就不断前进,反之出现倒退,回到混沌状态。比如在推行初期,白盒测试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受项目组的执行力度影响,改进这一点须要优化组织结构与流程方法,若任其自然,在个别项目已成功的白盒实践仍无法拷贝到其它项目。

有序状态介乎混沌状态与自发状态之间,因其时间跨度较长,我们还可经细分出有序初期阶段与有序后期阶段,在有序初期阶段什么都不规范,白盒测试也常在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晃动,而在有序后期阶段,应该具备某些自发状态的表现特征了。具体而言,有序状态向自发状态发展,要跨越两大考验,其一,要解决一次测试的问题,要向持续测试过渡,其二,要在组织运作层面解决“机械测试”的问题,上面提到不同员工做测试效果差别很大,有差别是正常的(否则优秀员工无法称之为优秀),但能否将能力差异对结果影响缩小到系统测试那样呢?

通常,白盒测试能力强的员工编码能力也强,测试能力差的编码能力也差,极少听说测试能力很强但编码很差。所以,要让白盒测试做得更深入、更有效,重点是解决思维方式问题,通过培训、日常锻炼也能起到一定效果,但终归不明显,毕竟项目组内个个都是得道高僧比较少见。根据实践经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的措施是测试先行,如果编码之前就写用例,只能依据规格做测试设计了,这对能力强的与能力弱的都一样,思维方式强行改变,其测试无疑是最彻底、最见效的。

从有序前期阶段过渡到有序后期阶段,如何看待测试代码也有很大变化,在前期,开发是开发,测试是测试,测试操作连同测试代码是附加的,可选的,到有序后期阶段,大家会把测试代码也看成一种产品代码,是必需的,也自然而然纳入产品维护。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