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Linux文件系统反删除方法

ZDNet软件频道 时间:2009-11-04 作者: | 比特网 我要评论()
本文关键词:系统安全 linux安全 Linux
作为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Linux下的文件一旦被删除,是难以恢复的。尽管删除命令只是在档节点中作删除标记,并不真正清除文件内容,但是其它用户和一些有写盘动作的进程会很快覆盖这些资料。不过,对于家庭单机使用的Linux,或者误删档后及时补救,还是可以恢复的。

  作为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Linux下的文件一旦被删除,是难以恢复的。尽管删除命令只是在档节点中作删除标记,并不真正清除文件内容,但是其它用户和一些有写盘动作的进程会很快覆盖这些资料。不过,对于家庭单机使用的Linux,或者误删档后及时补救,还是可以恢复的。

  1、Ext2文件系统结构的简单介绍

  在Linux所用的Ext2文件系统中,文件是以块为单位存储的,默认情况下每个块的大小是1K,不同的块以块号区分。每个档还有一个节点,节点中包含有档所有者,读写权限,文件类型等信息。对于一个小于12个块的档,在节点中直接存储档数据块的块号。如果档大于12个块,那么节点在12个块号之后存储一个间接块的块号,在这个间接块号所对应的块中,存储有256个档数据块的块号(Ext2fs中每个块号占用4字节,这样一个块中所能存储的块号就是1024/4=256)。如果有更大的档,那么还会在节点中出现二级间接块和三级间接块。

  2、恢复被误删档的方法

  大多数Linux发行版都提供一个debugfs工具,可以用来对Ext2文件系统进行编辑操作。不过在使用这个工具之前,还有一些工作要做。

  首先以只读方式重新挂载被误删的档所在分区。使用如下命令:(假设文件在/usr分区) mount ?Cr ?Cn ?Co remount /usr

  r表示只读方式挂载;-n表示不写入/etc/mtab,如果是恢复/etc上的档,就加上这个参数。如果系统说xxx partion busy,可以用fuser命令查看一下是哪些进程使用这个分区上的?n: fuser ?Cv ?Cm /usr

  如果没有什么重要的进程,用以下命令停掉它们: fuser -k ?Cv ?Cm /usr

  然后就可以重新挂载这些文件系统了。

  如果是把所有的档统一安装在一个大的/分区当中,可以在boot提示符下用Linux single进入单用户模式,尽量减少系统进程向硬盘写入资料的机会,要不干脆把硬盘挂在别的机器上。另外,恢复出来的资料不要写到/上面,避免破坏那些有用的资料。如果机器上有dos/windows,可以写到这些分区上面: mount ?Cr ?Cn /dev/hda1 /mnt/had

  然后就可以执行debugfs:(假设Linux在 /dev/hda5) #debugfs /dev/hda5

  就会出现debugfs提示符debugfs:

  使用lsdel命令可以列出很多被删除的文件的信息: debugfs:lsdel

  debugfs: 2692 deleted inodes found.

  Inode Owner Mode Size Blocks Time deleted

  164821 0 100600 8192 1/ 1 Sun May 13 19:22:46 2001

  36137 0 100644 4 1/ 1 Tue Apr 24 10:11:15 2001

  196829 0 100644 149500 38/ 38 Mon May 27 13:52:04 2001

  debugfs:

  列出的档有很多(这里找到2692个),第一字段是档节点号,第二字段是档所有者,第三字段是读写权限,接下来是档大小,占用块数,删除时间。然后就可以根据档大小和删除日期判断那些是我们需要的。比如我们要恢复节点是196829的文件:

  可以先看看文件资料状态: debugfs:stat <196829>

  Inode: 196829 Type: regular Mode: 0644 Flags: 0x0 Version: 1

  User: 0 Group: 0 Size: 149500

  File ACL: 0 Directory ACL: 0

  Links: 0 Blockcount: 38

  Fragment: Address: 0 Number: 0 Size: 0

  ctime: 0x31a9a574 -- Mon May 27 13:52:04 2001

  atime: 0x31a21dd1 -- Tue May 21 20:47:29 2001

  mtime: 0x313bf4d7 -- Tue Mar 5 08:01:27 2001

  dtime: 0x31a9a574 -- Mon May 27 13:52:04 2001

  BLOCKS:

  594810 594811 594814 594815 594816 594817

  ………………………………….

  TOTAL: 38

  然后就可以用dump指令恢复文件: debugfs:dump <196829> /mnt/hda/01.sav

  这样就把档恢复出来了。退出debugfs:

  debugfs:quit

  另一种方法是手工编辑inode: debugfs:mi <196829>

  Mode [0100644]

  User ID [0]

  Group ID [0]

  Size [149500]

  Creation time [0x31a9a574]

  Modification time [0x31a9a574]

  Access time [0x31a21dd1]

  Deletion time [0x31a9a574] 0

  Link count [0] 1

  Block count [38]

  File flags [0x0]

  Reserved1 [0]

  File acl [0]

  Directory acl [0]

  Fragment address [0]

  Fragment number [0]

  Fragment size [0]

  Direct Block #0 [594810]

  …………………………….

  Triple Indirect Block [0]

  使用mi指令后每次显示一行信息以供编辑,其它行可以直接按回车表示确认,把deletion time改成0(未删除),Link count改成1。改好后退出debugfs:

  debugfs:quit

  然后用fsck检查/dev/hda5

  fsck /dev/hda5

  程序会说找到丢失的数据块,放在lost+found里面。这个目录里的文件就是我们要的。

用户评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发表时间
ZDNet网友
2011-03-18 14:57:01
ZDNet网友
2010-05-21 00:49:14
ZDNet网友
2010-05-21 00:48:00
ZDNet网友
微软应该对自己的用户负责,如果用户完全使用xp升级微软win7,为什么要付出这样麻烦的代价?都是微软出品软件,且都是利用该软件获取信息以及处理文字、多媒体功能,微软应该尽可能方便用户!虽然有时候这样的请求也许跟不上时代技术发展的脚步,但是微软不要以此为借口,认为一切都理所应当,就不可以方便用户。还是要尽力,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商业不正是讲求有商道吗!至少做人需诚实守信,尽可能帮助用户顺利、安全转换操作系统、各种必须软件功能尽可能兼容以及信息尽可能的少丢失!虽然这很大程度仅仅取决于微软等计算机专家、工程师的自我自律约束,我们普通用户恐怕很难知道微软究竟仅了多大力量为用户考虑,但是我相信真相会有被发现的一天,无论多久远。 微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类似“掌握魔方”操作特别出神入化的公司。几乎奠定了电脑主要的“规则”,但是,我却相信不久将来我们会发现,电脑依然是非常有限的一个小系统而已!随着我们新的关键材料认知突破,电脑系统会真正被另一个革命性新电脑系统所取代,不要以为我这样的说法是无稽之谈不可实现,我却认为很有可能,只看这样的情况发生究竟是快还是慢,是早还是迟!变成历史的小玩具之后的电脑系统,微软会留下良好的历史声名吗?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我爱佛祖
2010-02-03 13:52:55
- 发表评论 -
匿名
注册用户

百度大联盟认证黄金会员Copyright© 1997- CNET Networks 版权所有。 ZDNet 是CNET Networks公司注册服务商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10391号 京ICP备09041801号-159
京公网安备:110108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