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对于协同办公常用的工具,我们常常会有哪些忧愁甚至是抱怨?
来自员工的抱怨:使用工具众多,数据不集中,文档找起来可要了命; 一个文件,同事间甚至跨部门编辑,来来回回效率低。
来自老板的抱怨:使用第三方协同工具,敏感数据存在安全隐患;开发独立平台,成本太高。
协同办公除了提高效率更要确保数据的存储安全,说到存储就不得不提到群晖NAS,那如果群晖NAS也能提供常用的协同工具,这样的办公新姿势是不是更炫呢?
办公新姿势——上云端
群晖NAS早已不只是资料保全,文档备份这么简单了。通过DSM 6.1所提供的协同套件,让一个办公室甚至是一家中小企业能够在一个私有云环境进行办公。
DSM 6.1的Synology Office套件支持文档和表格两种格式的文件,除了可以建立新文件外,也可以把微软Office的Word、 Excel文件导入进行编辑。
在线办公说来也不是新奇的技术了,多人同时在线编辑、历史版本还原、成员文档共享、标签归类、评论标注……这些在Synology Office上都能实现,且近似于微软Office的界面,操作也简单易上手,省去培训的时间成本,最重要的是产生的文档数据都在你的NAS上,隐私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Synology Office表格文件支持常用公式和简易图表制作
如果说隐私安全是群晖NAS协同套件的一个优势,那么这些套件间的整合使用是另一个值得称道的亮点。当正在与同事协作编写提案的时候,可以发现DSM 6.1的即时沟通套件“Chat”能够在Synology Office中同框运行,方便在文件编辑的同时进行即时讨论。而反过来在Chat中也能收到来自Synology Office的消息,收到同事的共享文件。省时增效,一目了然。
Chat除了能实现即时沟通的基本功能,其提供的添加主题标签和书签功能可对内容进行分类便于搜索,同时,将内容中上传的文件、发布的链接,甚至是谁@我都能集中在一个界面显示,再也不怕阅后即忘,找寻起来也很便捷。
而不同于其他常用沟通软件的群组概念,Chat中的群组分为公共频道和专用频道,公共频道是可见频道,方便项目组成员自行添加,不用创建者一个个拉进群而漏了谁。而专用频道只有创建者和邀请人员看得到,具有一定的隐私性,也更便于讨论重要话题。
Chat移动端App便于移动办公
如果你具有一定IT知识,还能通过配置的webhook自定义整合外部资源到Chat中,触发关键词后自动弹送相应内容。
比如在接入智能机器人大脑后,可实现智能客服功能,就像和真人一样在进行聊天,体验更丰富的聊天环境。
接入图灵机器人的智能对话
了解群晖NAS的用户应该都知道可以在NAS中搭建邮件服务器,还能接收外部邮箱邮件,这个就是MailPlus套件,但是这次DSM 6.1给这个套件又加持了新的光环,配合使用新套件 Calendar 效果更佳。
Calendar自身是一个日历行程套件,可以为用户记录行程安排并进行提醒,但在NAS里,日历行程就不是普通的添加提醒这么简单了,你可以将添加的事件共享给NAS中的其他用户,不用群发邮件或者私信通知这么麻烦,到点提醒,一键解决。而当配合MailPlus使用时,可以点击邮件中含有日期或时间的字符,直接添加事件到Calendar中,反过来在Calendar中添加事件时可以直接发送邮件提醒事件成员。
另外,上述提到的Chat套件,在MailPlus中也能同框显示,边写邮件边沟通,工作信息传达更快。
针对开头提到员工和老板担心的常见问题,用群晖NAS的一整套协同套件就迎刃而解了。虽然集中存储做到了,那么文件找寻起来不还是很费力吗?不要担心,DSM 6.1提供的Universal Search就是解决这个搜索问题的,通过对共享文件夹添加索引后,使用Universal Search就能实现全内文搜索,也就是通过搜索文档内容中的某个关键字就能搜索到这个文档。
存储、协同以及搜索的一整套解决方案,这个办公新姿势你值得get。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研究院推出VIBEVOICE,这是一种革命性的AI语音合成技术,能够一次性生成长达90分钟的多人对话音频。
成均馆大学团队开发出选择性对比学习新方法,让机器通过观察人类交互场景学会识别物体功能部位。该技术突破传统局限,采用动态学习策略,能根据信息质量调整学习方式,在多个数据集上显著超越现有方法,为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智能交互应用奠定重要基础。
微软与三星达成合作,将Copilot人工智能助手集成到三星的智能电视和显示器产品中。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或遥控器直接与Copilot交互,获得智能问答、内容推荐、设备控制等服务。这一合作标志着AI助手从传统计算设备向家庭娱乐设备的进一步扩展,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观看体验。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EgoTwin系统,这是首个能够根据文字描述同时生成第一人称视频和匹配人体动作的AI框架。该系统通过创新的头部中心动作表示方法和因果交互机制,解决了视角对齐和动作画面同步的核心难题,在17万样本的真实数据集上实现了显著性能提升,为VR内容创作、影视制作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