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6月10日,在2017年云栖大会·上海峰会上,块头儿不小的李津妥妥地占到了一个床头柜大小的物件上,这个看起来貌不惊人的东西正是阿里云全新发布的存储神器——“闪电立方”。李津表示,“闪电立方”就像是一个可移动的“数据中心”,通过一个安全的存储硬件,可将100TB数据安全地一次性转移,最快24小时即可完成PB级数据迁移。
所谓的可移动的数据中心,说的直白点就是一个数据存储设备,这个设备专门为了PB级别数据迁移而生。用法也很简单,“闪电立方”可在发起申请后快速送达用户的数据中心,最快24小时即可完成对1PB数据的离线拷贝,回寄之后,再行离线传输至云数据中心。
这种类似于寄快递的数据迁移方式,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是这种形式却绝对早于网络传输的方式。事实上,很早以前,人们就使用汽车将存储了数据的磁带运送到指定的存储场所,甚至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永远不要低估一辆满载着磁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旅行车的带宽——说的正是这种数据的物理迁移形式。
不过,这种物理迁移的方式可不是为了好玩儿,从用户需求的角度看,当数百TB以上数据要在不同的服务器中转移时,物理迁移则是被业内公认的最佳数据迁移方案。
李津表示,尽管当前网络带宽不断增长,但相对于数据量的增长而言好像还不够,以1PB(约100万GB)数据为例,普通的办公网络下全部上传需要1万天,在1Gbps的专线网络下也需要100多天。显然,一般的专线在海量数据面前也是分分钟被秒成渣。
那么,“闪电立方”凭什么能完成这项连专线也倍感压力的任务?从李津的介绍看,一个“闪电立方”设备,内置了20Gbps的光纤网络连接,传输速度更快,而容量上可容纳100TB数据,并能实现最高30:1的压缩比,配合高效的去重功能可节省更多的存储空间。当遇到PB级数据时,“闪电立方”还可以无线扩展,满足不同规模的数据迁移需求。从性能和效率的表现看,“闪电立方”的整体传输费用是传统方式的1/10,效率提升了20倍。
在数据安全性方面,“闪电立方”也进行充分的考虑。一方面,“闪电立方”的外形黑色立方,可防尘防水,抗震抗压。三防的配置让“闪电立方”不仅可以乘得了“小面”,也受得了暴力托运,适应各种运输情况。李津笑言,如果不是考虑到航空公司对于托运的诸多限制,阿里云甚至考虑过让“闪电立方”用自爆的方式抵御外部的恶意破坏。
另外一方面,“闪电立方”采用AES 256端到端加密算法,密钥由用户保管,运送过程中全程断网,同时配备24小时定位监控。
此外,阿里云还将为“闪电立方”配备专业的服务团队,帮助企业用户更顺利的完成数据迁移。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Postman 发布了 AI 代理构建器,这是一款创新的生成式 AI 工具。它允许开发者通过整合大语言模型、API 和工作流程来设计、构建、测试和部署智能代理。这一工具旨在简化 API 交互、优化工作流程,并支持创建能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代理,标志着 API 优先的 AI 开发迈出了重要一步。
微软第二财季利润同比增长10%,人工智能年化收入达130亿美元。然而,云计算业务未达预期,下季度指引不及预期,导致盘后股价下跌。公司资本支出创新高,以满足AI和云需求。尽管Azure增长放缓,但微软对下半年增速加快持乐观态度。同时,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的崛起引发业界对AI基础设施投资的重新审视。
IBM第四季度业绩亮眼,利润超预期,2025年展望乐观。收入增长2%至175.6亿美元,每股收益3.92美元超分析师预期。Red Hat和AI业务表现出色,软件业务增长强劲。公司预计2024年收入增长超5%,自由现金流增至130亿美元。市场对IBM战略转型和盈利能力改善反应积极,盘后股价大涨近9%。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对 Linux 内核网络栈的微小调整,可显著提升数据中心效率。这项改进引入了自适应轮询机制,在高流量时提高吞吐量,低流量时节省能源。该补丁已纳入 Linux 6.13 内核,有望为数据中心带来可观的性能提升和能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