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毫无疑问,IT正在从服务器机房和数据中心转移到云和容器。Red Hat作为一家领先的Linux公司也是如此。它最新发布了混合云Red Hat Cloud Suite中,并称其提供了“一套端到端的、部署就绪的、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
Red Hat宣称这个新的云套件能够让企业组织更轻松地构建云原生的应用,部署并管理这些工作负载,通过单一的产品就能做到。这将帮助企业在不需要牺牲现有IT基础设施投资的情况下迁移到云。
IDC软件定义计算研究经理Gary Chen对此表示认同。他在声明中表示:“开源继续推动着云计算领域的重大创新。企业组织对于支持基于微服务的、云原生应用以及传统工作负载的多平台架构越来越兴趣,有了Red Hat Cloud Suite,客户可以拥抱这种新的模式,并以一种高度可扩展、集成的、全方位管理的环境中更快速地交付应用。”
具体来说,Red Hat Cloud Suite旨在推动向云的迁移,以及对Linux容器的采用,将Red Hat企业级容器应用平台Red Hat OpenShift Container Platform与Red Hat OpenStack平台及Red Hat虚拟化的大规模可扩展基础设施相结合。所有这些都是通过Red Hat CloudForm进行管理的。
最新推出的Red Hat Cloud Suite提供了大量性能和增强项,包括:
企业级Kubernetes容器编排——通过Red Hat OpenShift Container Platform,Cloud Suite现在包括了一个全面的、基于Kubernetes的容器应用平台。此外,Red Hat OpenShift Container Platform支持创建下一代云原生的应用,同时支持现有工作负载,包括那些要求状态资源的工作负载。
Red Hat CloudForms with Ansible自动化——在拥有两个DevOps程序的情况下怎么做?Red Hat最终回答了这个问题,答案就是Red Hat CloudForms with Ansible。这让CloudForms更轻松地在企业组织上下进行部署,增加管理自动化的深度和广度。
Composable OpenStack服务——对于构建在OpenStack上的Cloud Suite云来说,现在用户可以更精确地组织每个服务的运行。通过允许按需地扩展对特定服务的管理,而不是一次性对所有服务进行管理,这样可以提高操作效率。
灵活的、强大的虚拟化能力——最新版本的Red Hat Virtualization让用户可以默认部署一个“瘦”虚拟机管理程序,或者按需地在额外软件和服务上一层,以满足特定的用途。增加了Cockpit之后虚拟化管理一直有所改进,可以对虚拟化环境和工作负载有更强的洞察力。
Red Hat集成解决方案总经理Lars Herrmann表示,“企业组织如何能够在不牺牲IT‘当下’的情况下拥抱IT的未来,Cloud Suite提供了一个端到端的答案。Cloud Suite提供的技术推动着这一变革,同时保留了现有的IT投资,提供了统一的、部署就绪的解决方案来满足几乎每一个企业IT基础设施的需求。”
我在这里看到的是,Red Hat正在打造一款一体化的混合云平台,涵盖了现有的很多云程序。从商业角度来说此举很完美,我希望在客户方面能够有很好的反馈。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GitHub CEO声称AI将承担所有编程工作,但现实中AI编程工具实际上降低了程序员的生产效率。回顾编程语言发展史,从Grace Hopper的高级语言到Java等技术,每次重大突破都曾因资源限制和固有思维遭到质疑,但最终都证明了抽象化的价值。当前AI编程工具面临命名误导、过度炒作和资源限制三重困扰,但随着技术进步,AI将有助于消除思想与结果之间的障碍。
本研究针对大语言模型中普遍存在的偏见问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和AI治理框架。研究发现当前主流AI模型中37.65%的输出存在偏见,其中33.7%具有中高风险。通过开发BEATS检测系统和全生命周期治理方案,为AI系统建立了从数据收集到部署监控的完整"公平性保障体系",旨在让AI技术更好地服务全人类而非延续社会偏见。
英国林肯大学正在开发一种革命性的虚拟现实环境,让非专家通过身体演示来训练AI收割机器人。这种技术已在加拿大杂货店和日本便利店试用,未来可能彻底改变工作形态。虽然能降低危险工作的风险,但也带来就业替代、工资削减等问题。许多低薪工作将被远程操控的机器人取代,影响移民模式和劳工组织。这项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将在未来几年对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浙江大学团队开发的HarmonyGuard框架首次解决了AI网络代理的安全与效率平衡难题。该系统通过三个协作的AI代理,实现自适应安全策略更新和双目标优化,在真实测试中将策略合规率提升38%,任务完成率提升20%,为构建既高效又安全的智能助手奠定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