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 AI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11月23日,在GITC 2018全球互联网技术大会上,金山云高级副总裁、合伙人梁守星发表《赋能行业 AI的进阶之路》主题演讲,对AI如何从技术走向行业赋能进行分享。
梁守星表示,AI如今炙手可热,但并非横空出世,自1956年被首次提出之后,AI经历过两次发展高潮,可都时间不长便走入低谷。直到当下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发展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升级, AI才全面迎来第三次发展浪潮,并将从技术能力快速升级为企业级转型的重要能力。
金山云高级副总裁、合伙人梁守星在GITC上发表主题演讲
数据爆发, 云计算强大底层资源支撑AI发展
据IDC报告显示,全球数据在2016-2020年期间将实现10倍增长,巨大的数据量为AI发展提供充足的养料。可是,要实现AI能力的输出,需要经过数据的收集与训练、模型的训练和调优、生产环境部署等复杂流程,这对于普通企业而言,门槛极高。
“云计算具备覆盖网络、存储、数据等强大的基础资源能力,能为企业数字化升级提供低成本、安全、多种应用接入的一体化服务,为AI迅速发展提供基础。”梁守星表示,“金山云作为国内云计算前三企业,拥有强大的基础资源能力,在融合大数据、云存储等能力基础上,构建了覆盖IaaS层、PaaS层、SaaS层以及行业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云,为AI发展提供全力保障,其中深度学习平台KDL还被IDC评为国内最早商用平台。”
金山云高级副总裁、合伙人梁守星
据了解,目前金山云在基础设施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拥有30个大型数据中心,500G的BGP带宽,超过10万台服务器和800个CDN节点,并拥有EB级存储能力以及TB级日数据处理分析能力。
互联网行业先行,降本增效加速AI产品化
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梁守星认为,互联网行业是人工智能落地企业场景的优先载体,并将与AI互利共生,实现其快速产品化。
首先,互联网企业具备开放的能力,容易实现各种AI应用的接入并为AI能力提升提供有效反馈。其次,互联网连接C端用户,拥有大量的数据来源,可为AI模型训练提供支持。第三,互联网用户需求多变,企业运营成本水涨船高,借助AI可有效节省成本并提升效率,比如借助AI算法进行精准营销和广告投放,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目前金山云基于云+大数据+AI能力,推出了多个应用领域的产品。以视频领域为例,针对各种视频应用场景中画质不够清晰,用户体验下降、识别困难等问题,金山云推出了画质增强KIE和集智高清。其中KIE采用超分和画质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图像中的噪点、马赛克等损失,为用户带来超清的图像视觉体验或节省3/4的图片传输带宽成本;集智高清则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对视频画面内容进行感知,优化主观体验和智能调节编码,在带来更好视觉感受的同时,还可帮助客户节省20%—40%视频传输带宽。
在视频内容理解方面,金山云基于机器视觉理解、语音语义、深度识别引擎等AI能力推出一站式内容服务平台金睛,对文本、图片、语音和视频进行识别和理解。目前主要应用于内容安全比如暴恐场景、 、违法违规等场景,以及内容理解包括智能标签、视频理解、动作识别等场景。
除了视频,金山云还推出应用于游戏等互联网领域的AI产品,并且在自研AI产品的基础上,还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比如金山云与小米联合推出的智能家居、1KM边缘计算、 米路通大网感知网络等。
企业级数字化转型,AI走向自主智能化
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结束,一个具备万亿级市场的企业级数字化转型升级市场展现在人们面前,也就是说,企业级市场将会为AI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目前,在企业级市场方面,金山云已提前布局,并通过提供给客户一个可快速部署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平台,并提供训练数据管理、算法管理、模型训练管理、模型验证管理等模式的方式,让金融、医疗、政务、制造享受到AI带来的效率提升。
“未来,随着AI自身技术迭代,AI将可实现自学习、自适应、自提高能力,即可根据行业里用户行为偏好、用户画像、生产环境等各类信息和数据进行主动分析,从而更智能、主动的帮助企业提升效率,加速行业转型升级。”梁守星在谈到AI未来在企业级场景中说道。
关于AI技术落地,梁守星表示:“互联网领域的AI产品已经初步解决了重复场景下的效率问题,未来AI的发展和应用会朝着提升企业专业化方向发展,甚至去帮助企业突破目前不可想象到的领域,AI将很快全面进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