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软件与服务频道消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席卷全国,面临这场突如其来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每天不断增长的疫情数字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尤其是大数据,在这一次新冠病毒疫情中正发挥着积极作用。各级管理部门的干预举措也迫切需要理论数据支撑,随着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复工时间临近,大家越发关心的问题就是:疫情何时能够出现拐点?到底能不能安全开工?应该怎么疫后管理?
疫情面前,时间就是生命。本次疫情发生后,中科天玑协调产品、工程、科研等多个部门组建技术攻关团队,成立疫情防控技术服务响应工作小组,针对疫情的传播规律,紧急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疫情预测研究与舆情态势分析,搜集整理疫情服务信息,并根据相关成果研发“智疫通”——智能预测与助理平台,为公众提供疫情趋势智能预测、疫情风险筛查、话题态势分析、疫情信息速递等各类相关权威内容及助理服务,并积极为有关政府部门提供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支撑,为疫情防控作贡献。
“智疫通”平台疫情趋势智能预测基于天玑智能机器学习系统(BDA)生成,为支持广大研究人员和网友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开发与学习需求,现对外免费开放BDA平台。点击网址查看:https://ncov.ictbda.com/#/
“智疫通”包括天玑智能预测、专家预测、模拟预测、态势分析、信息助理等几大板块功能,内容主要如下:
传染病防控工作中,除了及早发现疫情并做到早报告和早防控,如何科学有效预测疫情发展,对于疫情资源保障筹备、疫情防控都具有重要意义。
“天玑智能预测”功能选用中科院计算所网络数据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提出的自增强泊松过程(Reinforced Poisson Process)预测模型对此次疫情进行分析和预测。
具体来说,对于2019-ncov的确诊人数变化,可以视为该病毒逐步进行人群感染的一个动态过程。根据三个微观机制的影响来建模动态过程:
(1)病毒传染性,即病毒自身的传染性对最终的感染人数起决定作用;
(2)级联效应,即病毒当前的确诊人数越多越容易进行新的传播感染;
(3)时间效应,即随着时间推移,病毒感染人群继续感染他人的可能性会下降。
该模型是一种产生式模型,直接建模病毒进行感染的过程,可再现并预测整个社会人群的确诊人群时间分布。通过预测趋势图可以看出模型预测数据跟实际数据基本吻合。
以2月6日数据为例,实际数据为31161,预测数据为31203,误差率为0.13%,近乎真实反映了流行周期内的疫情速度趋势。
后续,该平台还将根据数据变化情况不断调整算法、迭代优化模型,为公众提供更加智能与精准的预测结果供参考。
“专家预测”功能收集整理各大权威专家与机构发布的疫情相关预测;“模拟预测”功能基于经典传染病传播模型SEIR原理,通过网民自行调节“人员接触”参数,模拟可能的疫情结果,直观感受隔离对疫情防控的影响,并可针对“感染增速何时下降?”提出自己的观点。
“态势分析”功能针对疫情期间的舆论情况进行分析,包括整体态势、媒体态势分析及网民态势分析模块,通过“天玑数据大脑”对海量网络信息进行实时的自动信息采集、分析、汇总、监测、并识别其中的关键信息,为及时了解舆情走势和热点提供辅助参考。
“信息助理”功能针对网友关注的疫情防护与保障,推荐实用工具与资讯。其中“工具推荐”提供第三方疫情防控工具服务,如新冠肺炎小区查询、个人防护能力测试等;“热点关注”展示最近一段时间内网络关注热门话题,为政府及企业能够及时掌握当前热点话题风向提供支撑;“疫后保障”功能展示政府及社会各界出台的各类利民、优惠政策、企业复工保障等内容;“个人贴士”功能展示个人防疫知识、健康习惯建议、自我心理调节、远程办公技能等内容。
“智疫通”平台还将根据疫情演变情况,进一步研发拓展其功能,不断优化疫情趋势预测、态势分析、信息助理等内容,为公众提供更全面的智能疫情预测与助理服务,数据不仅覆盖国家卫健委、各地卫健委、权威媒体官网的公开信息,更依托“天玑数据大脑”,不断学习矫正,确保数据信息安全可靠、实时全面。
中科天玑是中科院计算所加速大数据技术成果转化、在大数据方向的产业化平台,是大数据分析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的重要共建单位和示范应用基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