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冬天,盛传过这样一句话:“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2020年的春天,这个“预言”蕴含的悲伤情绪,正在疫情期蔓延,我们每个人都成了见证者和亲历者。
其实,经济走势早已不太乐观,全球经贸摩擦阻力加大、互联网科技企业星光不再、实体经济更是备受冲击……而新冠疫情只不过是让这场危机加速恶化的催化剂——石油价格闪崩、美股多次熔断,“黑天鹅”太多,俨然成了“灰犀牛”。这让很多人回想起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甚至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
当下的局势,无疑正在让全球企业惶惶不安。
面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很多企业已然没有做好准备,更不用说疫情的加持。比如,过去工作流程过度依赖纸质文档,工作模式过渡依赖线下运营,以至于在考虑远程复工时无法迅速做好数字化技术支持,造成日常沟通、工作规划、工作协同、业务处理等方面的准备不够及时和充分;再比如,过去对自动化重视不足,业务开展对人员依赖高,造成疫情期间业务响应不及时;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过去在线业务管理能力差,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把控不足,影响当下业务的有效开展。
无论如何,疫情终会过去,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不断和瘟疫PK的战斗史。但瘟疫带来的影响,却不见得和瘟疫同消散,我们未来所处的世界,不会是原来熟悉的样子。甚至,我们也不能一味的等待云开见月明,且行且思考才是正途。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企业是时候,面向数字化,开始真正的业务转型了。 “我们必须做好长期的准备,不要成为‘灰犀牛’的受害者。”微软全渠道事业部首席技术官徐明强日前接受至顶网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在他看来,企业既要在短期内考虑复工的问题,更要从长期考虑“后疫情时代”的复产问题。
微软全渠道事业部首席技术官 徐明强
线上线下「复工」模式成为常态
如果只是单纯地考虑复工返岗的问题,其实并不难,无非就是线上复工和线下复工两种方式。在过去2个月疫情处于白热化的阶段,大多数企业都选择了线上远程办公的方式力所能及地响应业务需求,而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目前大部分企业都采取“混合办公”的方式,通过人员轮值扩大办公的物理距离,逐步恢复业务能力。
这样的需求,通过在线办公软件、云视频会议系统、远程协同、办公自动化等技术就可以满足。徐明强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物流头部企业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另一个是中山医院。
其中,中集集团 50%以上都是出口业务,并且以项目为导向、及时沟通等需求非常急迫。因此,中集集团基于Office 365 的 Teams 平台,成立了多个业务协作组,内嵌聊天、在线视频会议、文档协作、任务追踪、项目档案等多个常用生产力工具,方便了员工之间的随时随地、多设备协作。而中山医院在面对疫情的压力和困境时,反应也比较迅速,只用了5天时间中山医院就成功上线了微软Teams平台,并在微软的协助下完成了线上演示、测试、培训,以及与 Office 的无缝衔接。
不过,由于疫情而采取远程复工对很多企业来说仍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样的工作模式和工作习惯是否会在疫情过后得以延续?徐明强的原话是:“远程办公会被部分保留下来。”他认为,仅从沟通来说,线上的效率更高,因为沟通双方可以随时随地地发起,而不受空间约束。但与此同时,出于社交的需要,线下办公模式仍然不可替代。“像微软现在就不是每个人都有固定工位,尤其是销售人员,他们的位置一般都是‘先到先得’。”徐明强说。
也就是说,疫情过后,线上线下并行的工作模式会变成一种常态。于企业而言,就必须形成一种更为适配的企业文化。在微软提出的「现代工作文明六大基石」中,把这种企业文化描述为“相互信任、团队协作、动态组织”[注1]。另一方面,徐明强认为,远程办公对工作流程标准化和人员沟通能力的要求也会变得更高,因此,于个人而言,还要转变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学会在更短的时间内传达更大的信息量,否则沟通效率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复产」的关键在于寻找新增长点
当然,复工不等于复产。如前面所说,既然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不再熟悉的世界。疫情防控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按下暂停键然后继续播放”那么简单,它已经完全打破了过去的全球经济格局,改变着供应结构和成本结构。与此同时,链条式的影响还将持续,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也将给整个经济大环境注入诸多的不确定因素。
这意味着,企业必须打破传统的认知,重构供应链和商业模式。“如果按照原来的方式去‘复产’,这个方向是不对的。企业必须通过技术的驱动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徐明强表示。
他举例说:比如物流方面,就要开始全面的to C的业务,通过“拆零”高效地解决物流问题;比如供应链方面,就要求企业围绕IT系统重新梳理业务服务架构,实现核心业务“中台化”,从而保证业务上线响应速度。
在行业进入冰点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的业务也纷纷“在线化”,远程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盛行,短视频、直播营销模式站上流量风口。老师们化身主播开课,餐饮业靠外卖、半成品、零售品开业,零售业靠直播和社交营销开卖,就连中石化都卖上了菜,而在这些各式各样的案例中,其“地基”都是“数字化”。
“以供应链为例,越来越多的在线渠道开始出现,借助中后台的运营支撑和无缝对接,完善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建立与上游的有效合作方式,做到商品库存、物流数据等信息的实时共享,进而加强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管理能力,提高拣货效率,实现端到端的商品追溯。这将是未来重构供应链的重要方式。”徐明强表示,“此外,在仓储管理中,机器人、无人叉车的使用,在零售场景中智能硬件的使用,这些也是难以逆转的趋势。”
从营销策略角度来看这一趋势,这意味着,任何的营销也都要变成全渠道,拿零售业来说,企业需要基于人工智能、VR、智能硬件等技术,通过直播+零售的模式,优化消费者体验。比如直播带货、个性化推荐、短视频营销、社群拼团等等,都将成为零售行业新的增长点。对此,徐明强进一步强调,私欲流量平台的重要性会被进一步突显,通过私欲流量平台、智慧导购体系的有机结合,以及与大数据平台的互联互通,将成为企业下一步进行会员管理的重要方式。
数字化成为企业「必选项」
所以,数字化已经不是一个yes or no的问题,而是企业的一个必选项,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是一个必然结果。从技术层面,徐明强强调了几点:
首先,是AI与BI的应用,这两者的结合能够为企业的动态业务调整提供依据,一方面让企业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共享还能推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使用,实现企业运营少人化;
其次,是业务上云,无论是对内和对外的业务都要逐渐云化,才能提高企业的在线远程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系统整合,优化前后台数据的实时交互和动态响应,实现全链路的数字化和可视化;
其三,安全问题仍然不可忽视,尤其是随着远程办公普及和线上业务的开展,只有确保工作中各个环节有安全可靠的技术和规范,才能推动流程更好地进行。
对应微软「现代工作文明六大基石」,这三个方面可以总结为“数据分析、业务整合、安全可靠”三个要素[注1]。
说到这里,想起了经济学家何帆在《变量:推演中国经济基本盘》提出的“苟且红利”一词,意思是在供需间短暂性失衡场景中,虽然看起来所有人都在做事,但其中有大量的苟且者在应付了事,而认真做事儿的人,扎实走好每一步就能够获得因别人的苟且而度让出来的红利。
所以说,穷则思变,虽然环境是不确定的,但我们能确定的是自己可以做什么。这个答案显然已经不是个悬念,无论疫情之中还是疫情之后,那些潜下心来扎实补上数字化这一课的企业,将在「危险和机会」中更加游刃有余。而对于微软这样的“技术服务”企业来说,不仅要撑起技术底层的后盾,更要关注与客户、与合作伙伴的共生环境,关注甚至推动生态的发展。徐明强表示,这些,都是微软正在并且将会持续推进的工作[注2]。
兵法云,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在“战疫”的上半场,实际上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是人类本身。不过幸好,我们不需要找什么新的“不虞之道”,数字化无疑已成转型必选项,是时候加速前进了。
[注1]:详见文章《 微软:现代工作文明变革,归根结底是文化的变革》)
[注2]:了解更多关于「后疫情时代的数字化转型思考」的相关内容,可以关注4月17日-18日举办的“微软在线技术峰会”,大会官网及报名链接:https://chinaevent.microsoft.com/virtualsummit/zh-cn/index?channel_id=100088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文章探讨了CIO在2025年应该重点投资的五个AI领域:可信工作流的代理AI、智能文档管理、营销客户数据需求、从数据驱动转向AI驱动、重新审视IT架构以支持AI目标。这些投资可以在短期内带来效益,同时成为长期财务回报的倍增器。CIO需要在这些领域制定务实的AI应用策略,简化平台,加强风险管理,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Instabase 公司完成 1 亿美元 D 轮融资,估值 12.4 亿美元。该公司提供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平台,可从多种文件中提取信息并标准化。新资金将用于增强数据提取、分析和搜索功能,以满足企业 AI 需求。
人工智能在建筑设计领域正展现出惊人潜力。从生成令人赏心悦目的建筑效果图,到创造无限游戏世界,AI 正逐步改变设计流程。尽管人类仍是核心创作者,但 AI 辅助工具正迅速普及,未来可能会大幅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这一趋势引发了对 AI 取代人类建筑师的担忧,也带来了硬件革命和地缘政治影响。
研究显示,高收入公司的CEO正将人工智能置于业务战略的核心地位。欧美企业声称已具备AI项目的基础条件。专家建议避免过度乐观,关注投资回报,构建稳健的数据基础,并优先考虑循序渐进的推广策略。研究还发现,最成功的公司往往是那些高层领导有意识地不直接参与AI战略制定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