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开源技术的接受程度逐年增高 ,超过八成的企业认可开源技术;期望使用开源软件的企业从去年的59%飙升至今年的77%;83%的人把开源与云联系在一起;在开源道路上,选择与服务商一同进行的占78.7%……
上述数据和观点,来自《2020企业开源现状》和《开源产业白皮书(2019)》。发布者分别是红帽和信通院,前者是开源领头羊,后者是专业的研究机构。当然,这两份权威报告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揭示了企业开源现状,和开源产业的发展状况,更是以多元化视角,全面阐释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拥抱开源的关键性问题。
日前,在至顶网最新一期的《企业开源智库》视频节目中,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所长何宝宏、红帽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曹衡康、至顶网总经理兼总编高飞,三位嘉宾一起,结合这两份开源报告的相关数据,就企业开源的相关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开源就是数字竞争力
毋庸置疑,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数字化转型大环境中,敏捷性和灵活性往往决定企业的成败。“企业要融合稳态与敏态,开源正成为全球IT的默认选项。”曹衡康表示。数字世界中的企业竞争,就是软件研发周期和迭代速度的竞争。
开源,被认为是应对这种需求的关键。越是开源,越是开放,企业面临的机遇越多,这个成为企业的普遍共识。两份开源报告中的这组数字,对此进行了辅证:
期望使用开源软件的企业从去年的59%飙升至今年的77%——《2020 企业开源现状》
在中国市场,已经部署开源软件的占86.7%,有计划部署的有10.6%。——《开源产业白皮书(2019)》
是什么原因让企业对开源如此热爱?曹衡康认为,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之下,企业受到成本控制、应用快速更新迭代、定制化应用开发等等多重压力。这时,更灵活、更开放的开源技术,就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
在此过程中,高飞表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断演进的开源技术,就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进化之道。其中,“开源软件竞争力”,也将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和核心关注焦点。
反过来看,“如果不主动拥抱开源的话,在乙方的眼里,你就变成了最‘可爱’的人”何宝宏开玩笑说。对此,他认为,继“软件吞噬世界”之后,“开源软件吞噬世界”,成功的闭源商业软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都已经出现了对应的开源产品,无论是底层的基础设施操作系统,还是中间件、数据库、浏览器等。况且企业购买来的闭源软件可能还会带有开源代码,工程师编写的代码也有可能从开源社区拷贝而来……这对很多企业来说,不得不拥抱开源,想躲也躲不掉。
如上分析,的确目前开源已经成为企业IT投入的必选项。但是,我们不必踩一捧一。从红帽的数据来看,尽管采用专有软件的企业比例正在下降,但还是占有一席之地。
采用专有软件的企业占比从去年的55%降低到今年的42%,未来两年降低到32%。——《2020企业开源现状》
在未来,大部分企业中开源与闭源长期共存将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如何把最大程度地发挥闭源的价值,同时也不妨碍企业拥抱开源?对此,何宝宏和曹衡康给出的建议是,偏下层的基础架构尽量开源、开放、共享,提高其互通性、稳定性和标准性,要把房子的“地基”打稳打牢,基础设施可靠无忧。而上层的应用通常是企业的商业竞争力,这部分很多时候是闭源,就好像房子盖好了,但选择什么样的“装修风格”,那就是自己的本事了。
随手可得的开源并不一定都是蜜汁
尽管,在描述开源的时候,大家喜欢用自来水来形容它的便利、开放、随手可得。但实际情况是,打开水龙头,一定能够流淌安全、可靠、无杂质,且适合客户的开源蜜汁吗?在使用开源时,不少企业有着相同的顾虑,正如两份报告所言:
采用开源的前4大障碍:安全(38%)、支持不够(37%)和兼容性(34%,非开源专有),人才技能(33%)——《2020企业开源现状》
在中国市场,主要障碍是:缺少合适的解决方案(43.4%,去年32.2%),安全(35.2%,去年37.4%),技术不成熟(30.3%)。——《开源产业白皮书(2019)》
对此,何宝宏在节目中表示,企业在获得开源软件代码自由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开源带来的风险。比如,自有知识产权代码泄露、许可证违规、开源软件开放之后和原有软件之间的兼容性等等一系列问题。况且,从开源社区获得的代码,只是一个个“零部件”,能否最终组装成功,拼成适合自己的“家具”,这就不一定了,存在一定风险。何宝宏认为,用户自己直接使用开源,虽然没有了“中间商赚差价”,但其实是一种风险的转移,即把风险从软件开发商转移给了用户。
基于此,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拥抱开源时,选择联合服务商站在一起,把开源风险转移给能力更大的服务商。
在开源道路上选择联合服务商一起进行的占67.1%,主要靠自己的占21.1%,完全依靠服务商(11.6%)。——《开源产业白皮书(2019)》
红帽,作为一家企业开源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安全性问题上为用户保驾护航。“跟免费的上游社区版本相比,红帽提供的是品牌瓶装水,而不是自来水。”曹衡康认为,开源虽然随手可得,像自来水一样,但是来历不明的水源即使放到嘴边,也不敢喝。
红帽充当的角色就像“瓶装水供应商”,取好的水源,通过技术支持,层层过滤掉杂质,甚至还加入了一些“对身体有益的”元素,提供给用户,让用户能“放心喝”、“喝到水”、“喝好水”。
所以,尽管看上去红帽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在出售免费的开源代码,但事实上,红帽的工作是为免费的代码增加价值。这是企业开源和社区开源最大的不同。"我们的‘瓶装开源软件’解决方案所提供的安全性是其他方式都无法实现的。简单来说,我们卖给客户的是这个地球上最稳定、最安全的成套系统,使他们安心使用。他们确实愿意为此付钱。"红帽前CEO Jim Whitehurst 在《开放式组织》一书中写道。
举例来说。企业级Linux操作系统,是红帽的旗舰产品,当红帽拿到最新版本的Linux后,对它进行仔细研究,测试并记录下最近一次发行以来的每一处修改和程序错误修复。红帽对用户用到的硬件和软件程序进行确认,以确保用户可以充分信任Linux操作系统。除此以外,还有一支专门负责售后维护的团队,来处理安全漏洞,及时辨别、打补丁和发布解决方案。
开放与创新是开源的承诺
开源最被认可的前四大收益:更高质量的软件、更低TCO(总拥有成本)、更安全、更方便用云原生技术。其中,TCO从去年的第一退到了第二位,云原生技术从去年的第8位进入第四位。另外,该报告关于对企业开源整体看法的调查中,86%把开源与创新联系到一起,83%的人把开源与云联系到一起。——《2020企业开源现状》
开源能节约成本,这是企业的初步共识。实际上,开放和创新才是开源的最大特点。针对此观点,在红帽《2020企业开源现状》中,列举了如上调查结果。“开源,和开放创新,是相得益彰的。”曹衡康表示,因为开源本身就是开放性平台,鼓励大家创新,任何人都可以贡献代码并取得代码,这与传统的软件开发不同,它并不由负责开发的公司专有。也正因为此,在开源的世界里,代码英雄们本着开放和创新的精神,在彼此的工作成果上更进一步,最终找到复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这是开源开发者们追求的共同目标。
目前,开源正在成为在云计算、自动化、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背后的创新驱动力。以云计算为例,无论是国内的阿里云、腾讯云,或者是国外的AWS、谷歌云,以及微软的Azure,都是用开源平台来开发公共云的操作系统,这再次证明了云和开源的关系所在。
据曹衡康介绍,正如几十年前红帽企业Linux,完全符合开放和创新的特性。其本身的兼容性非常强,支持开源或闭源的不同应用软件。“开放、开源、创新,这恰好完全契合云的世界。云和开源,基本上是相得益彰,所以才会走在一起。”他说。
何宝宏则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读云与开源的关系。他认为,如果开源是在软件的生产环节运用了经济学上的协同效应,来提高软件的生产和分发的效率的话,那么,云计算在这条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利用了经济学上的规模效应来提升软件的使用效率。云和开源,本质上都是用了经济学上一些规律来共同推动领域的发展。当然,相似的商业模式也拉近二者的关系。红帽借助订阅模式成开源一哥,为软件提供支撑;而云的订阅模式,则是直接基于软件为用户提供计算,离用户更近了。
让开源基因,注入到数字世界里的每一个企业中去
随着开源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使用这项技术,因此对开源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不懂开源,就难以以所需的方式进行创新,并转化为生产力;不懂开源,就难以让应用交付变得更快速、更快捷,让基础架构变得更灵活。
管理和支持方面,内部技能匮乏(33%),是企业使用开源时感知的第4大障碍——《2020企业开源现状》
人才培养(23.2%),是企业选择开源技术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开源产业白皮书(2019)》
而这归根结底,需要让开源基因,注入到数字世界里的每一个企业中去。第一步,就是需要企业逐渐改变原有认知——开源,不是拿来主义。何宝宏认为,“虽然使用开源是免费的,但是从反面来看,在使用开源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的是更高水平、更具有丰富经验的开源人才,因此这是一种技术成本的转移。”
聚焦开源人才的培养、开源文化的传播,曹衡康认为要从长远考量。红帽的做法是,从院校、企业、创新实验室三方面培养开源人才。据曹衡康介绍,现在红帽已经形成了从内到外完善成熟的培训体系。
针对高校学生,红帽联合全国数十家红帽学院合作伙伴及大专院校,每年合作举办红帽挑战赛,加速开源人才培养;针对企业,红帽有专门的企业培训和技术认证机制;设立红帽开放创新实验室,除了在技术方面帮助企业注入创新血液,红帽也让企业从思维、管理、流程各个方面学习如何让内部流程更具敏捷性,运维更灵活。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红帽在这其中的角色,就是左手递出鱼竿,右手教授钓鱼技巧。
建立开源软件使用流程和使用制度
在开放、灵活、随手可得的开源背后,也是风险的根源。企业在使用开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来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跟随主流开源技术的同时,企业也要在开源流程、商业模式等方面逐步探索开源的可能。
“企业在开源时,不能想当然,需要一整套的规范来制约。”据何宝宏介绍,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联合红帽等公司发布《开源治理白皮书》,这是一份关于企业如何开源的指引性文件。该文件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在企业自发开源和企业引入开源方面提供指导性建议。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想要开源,首先要有一套完善的自发开源的规范和流程机制,即事前评估、软件选型、确定托管平台、开源社区治理等。使用开源时,要有使用规范。包括二次开发的管理、反馈机制,注意知识产权风险、法律风险、安全风险,如果要停用开源,也要有退出机制等等。同时,指南的背后还应该有一个强大的技术团队和平台,应对突发情况。
谈及治理开源,诞生于开源运动的红帽,想必有一定话语权。运营和经营开源系统是红帽的主业,以同样的开源理念进行企业管理,也不足为奇。根据曹衡康介绍,红帽有一套开源治理方法论并由红帽咨询团队交付的服务,叫PPTC,包含四个方面。
第一个是人才(People),企业的各个团队,包括战略团队、实施团队、管理运维团队等,要实现透明、开放、互联的沟通和协作。对此,在《开放的组织》一书中,Jim Whitehurst写道,“人和思想连接起来时,网络效应就会起作用,你连接的人越多,他们创造的价值就越高。”
第二个是流程(Process),和上文所述的《开源治理白皮书》当中所传达的理念类似。
第三个是技术(Technology),企业在使用像红帽的开源软件技术时,同时也要能够不断与社区互动,参与社区技术的讨论,这样,企业在社区中可以得到很多其他的技术,或者其他企业本身的经验分享。
最后是文化(Culture),企业内部要采取更透明、更开放的讨论方式,从而让思想的火花飞扬。“开源和创新是划等号的”曹衡康说。就红帽公司本身来讲,其打破了原有的层级制度,取而代之的是精英制度。即不管你是老板或者是开发者,公司内部所有人的意见都是平等的。只要你有好点子,你就是有价值的。
例如国内某大型保险集团公司,随着集团信息中心数字化转型与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的迅速发展,大量开源软件涌入,在受益于开源技术的同时,也意识到开源技术管理的困难与风险。通过红帽提供的方法与管理流程,规范了开源技术的管理,实现从“被动接受”向有计划、有目标的“主动探索”转型。
结语
回到开头所言,“开源软件竞争力”,正成为企业的核心关注焦点。但不妨放大了看,不仅仅是因为开源软件吞噬了世界,开源的理念,也正在深入每一家企业、每一个组织,让其具有强大的开放力、创造力和成长动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后来广为人知的“云上奥运”这一说法,正是从这一刻起走上历史舞台。云计算这一概念,也随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乘云科技CEO郝凯对此深有感受,因为在2017年春节过后不久,他的公司开始成为阿里云的合作伙伴,加入了滚滚而来的云计算大潮中。同一年,郝凯带领团队也第一次参加了阿里云的“双11”活动,实现了800万元的销售业绩。
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变革的不断深入,人类社会正加速迈向智能化。作为智能世界和数字经济的坚实底座,数据中心也迎来了蓬勃发展。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