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0日——北京——今天,知识管理平台印象笔记迎来八周年纪念,恰逢公司办公室迁居新址,印象笔记董事长兼CEO唐毅领衔的印象笔记管理团队集体亮相,汇报了印象笔记的业务发展近况及产品研发进程,同时透露为开启优化股权结构,布局A股市场IPO的新一轮融资正在进行中。同时,结合中国个人和企业用户和场景需求,印象笔记公司加速产品研发进程,18个月内自主完成近400次升级发版,全面布局C端和B端的完整生态。
成立于2012年的印象笔记,经历了八年的历史沉淀和2018年重组以来两年的独立发展,早已从单一的工具应用,发展成为涵盖个人、企业团队、内容平台、智能硬件的综合性知识管理服务平台,成为国人“第二大脑”的初心和三亿人首屏应用的愿景也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发布会现场,印象笔记董事长兼CEO唐毅首次向媒体公开了印象笔记的年度订阅率曲线图,并分享了印象笔记保持订阅率逐年攀升,独立运营后两年收入连续翻番的关键因素。唐毅表示,印象笔记的持续高速发展离不开多年以来的品牌积累和技术沉淀,而独立重组后的印象笔记,拥有着创新型的企业治理架构,使得产品和业务布局更顺应中国市场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印象笔记始终保持专注与创新,拥有一支执行力出众的团队,坚持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体验。
同时,唐毅还详细介绍了印象笔记当前的业务布局:管理个人信息的智能助手 ——“印象笔记”、针对企业级提高协作效率的团队工具 ——“印象团队” App、富集高价值信息的内容平台——“印象识堂”。在三条业务主线之外,随着智能硬件、小程序及轻应用的相继推出,印象笔记的应用场景持续扩大,更加普遍化,印象笔记正向着“准国民应用”的目标迈进。
作为印象笔记产品研发的关键力量,印象笔记产品副总裁刘璨和印象笔记研究院负责人常诚出席活动,现场分享了印象笔记的产品布局,以及针对“数据视图驱动编辑技术升级”、“语义分析助力团队智能决策”、“自然语言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形成知识图谱”,“分布式一致性架构支持多人实时协作” 等研究方向上的经验和心得。
据介绍,“印象研究院”持续致力于运用前沿技术,巩固产品的科技内核,也为拓展产品应用边界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充分可能。印象笔记于今年先后推出的“速读摘要”和“超级笔记”编辑器正是印象研究院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它们将被广泛地应用于印象笔记的全线产品中,为用户带来更智能的使用体验。在印象笔记的“超级笔记”中,笔记的最小粒度变成模块,支持文本、图片、表格、链接、视频、音频、代码块、日历等多种类型。同时在使用交互上,模块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可拖拽功能,使笔记可以自由组合,任意排列的内容聚合体。
刚刚上线的针对企业级的独立的「印象团队」App,专注于服务企业和团队,全面助力企业办公和团队协作效率的提升。通过业界领先的公有云SaaS模式,提供丰富的多端(包括Windows,Mac,iOS,iPad,Android)客户体验,在全面兼容「印象笔记」的强大知识管理功能的同时,进一步为高效团队提供“完整生命周期的团队信息云端管理”、“根据场景和流程灵活可定制的协作体验”、“完善的安全及权限管理”等服务。
发布会上,印象笔记同时推出了全新的品牌视频,并正式升级印象笔记的品牌宣言—— “记录就用印象笔记”。随着产品生态的不断升级完善,印象笔记期待能为用户提供更广泛的知识管理服务,成为国人真正的“第二大脑”。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字节跳动Seed团队提出的虚拟宽度网络(VWN)通过解耦嵌入宽度与主干宽度,在几乎不增加计算成本的情况下显著提升模型表示能力。8倍虚拟宽度扩展使训练效率提升2.5-3.5倍,且发现虚拟宽度因子与损失呈对数线性关系,为大模型效率优化开辟新维度。
这项由中科院、滑铁卢大学等多所院校联合完成的研究开发了BrowserAgent,一个能够像人类一样直接操作网页浏览器的AI助手。与传统需要转换工具的方法不同,它能直接点击、滚动、搜索网页,仅用5300个训练样本就在多跳推理任务上比最先进模型提升20%准确率。
两家公司在OverdriveAI峰会上分享了AI应用经验。Verizon拥有超过1000个AI模型,用于预测客户呼叫原因和提供个性化服务,将AI推向边缘计算。Collectors则利用AI识别收藏品真伪,将每张卡片的鉴定时间从7分钟缩短至7秒,估值从8.5亿美元增长至43亿美元。
亚马逊研究团队通过测试15个AI模型发现,当AI助手记住用户背景信息时,会对相同情感情况产生不同理解,称为"个性化陷阱"。优势社会地位用户获得更准确的情感解释,而弱势群体接受质量较低的理解。这种系统性偏见可能在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放大社会不平等,提醒我们需要在追求AI个性化的同时确保算法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