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港股上市公司乐享集团发布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今年以来,乐享集团积极服务行业客户,大力开拓新业务市场,竞争优势持续强化。整体来看,乐享集团经营发展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2021年上半年,乐享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24亿港元,同比增长62.37%;实现毛利润2.14亿港元,同比增长105.15%;实现扣非净利润1.37亿港元,同比增长102.26%。
各项指标高增长的背后,得益于乐享集团在效果营销行业优势不断显现。从行业来看,作为中国领先的从事移动新媒体智能化效果营销业务的科技公司,乐享集团的优秀业绩离不开数字经济,尤其是短视频兴趣电商的发展。
当前,国内短视频兴趣电商方兴未艾,已经成为增速最快的线上消费场景。与此同时,以TikTok为代表的海外兴趣电商平台正处于商业化变现的初级阶段,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客户需求。在此背景下,乐享集团积极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也为其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1、从商业模式上看,目前乐享集团主要采用交易流水分成,即CPS的收入模式。今年上半年,乐享集团按照交易流水分成取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92.71%。在此模式下,乐享集团无需提前取得行业客户的营销预算,而是通过其专业的服务和技术能力帮助行业客户解决直接触达消费者(DTC)的痛点和需求,获取新的客户和销售订单,再按照交易流水等效果类指标与行业客户进行结算。
2、从移动营销生态看,乐享集团通过持续性研发投入,深耕效果营销科技,进一步优化供给端平台服务与需求端平台服务,形成了强大的协同优势。
在供给端平台(SSP)服务上,乐享集团形成了数据化、标签化的媒体画像数据,也为移动新媒体发布者推荐符合其媒体画像的产品,并将其发布至营销点位。截止2021年6月30日,乐享集团覆盖的储备营销点位总数达到156.16万个,较2020年6月30日的50.59万个同比增长208.65%;活跃营销点位达到68.95万个,较2020年同期的30.47万个增长126.32%。
在需求端平台(DSP)服务上,乐享集团面向行业客户提供产品画像及智能选号服务,在2021上半年亦赢得越来越多行业客户青睐。截止2021年6月30日,乐享集团服务的行业客户覆盖数量达到308个,同比增长36.86%;产品库中收录的互娱及其他数字产品数量达到1538款,同比增长62.92%;电商产品数量达到231款,同比增长86.29%。
作为集团业务闭环的两个相互支撑的组成部分,乐享集团的供给端平台服务与需求端平台服务形成了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产品库、流量池、模型效果三方面正向促进、互相增长的循环,形成强大的协同优势。
3、从监管趋势和平台进化的角度,乐享集团独立第三方的身份属性有助于跨平台服务,响应“反垄断、平台间融合发展”的时代号召。在互联网平台公司加强业务融合、打破人为壁垒的趋势下,互联网平台将开放更多的业务机会给合作伙伴,以采用第三方服务的形式加强跨平台合作。由于不存在与某一家平台排他、代理性质的合作关系,乐享集团将有机会在平台间的业务融合中发挥跨平台服务的经验和能力,更能满足互联网平台公司生态化发展策略和业务需求。
随着移动新媒体效果营销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乐享集团正在不断强化其领先优势,驱动集团业绩实现高速增长。展望未来,乐享集团也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持续为客户提供创新、优质的效果营销服务。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IBM 宣布收购数据和 AI 咨询公司 Hakkoda,以扩大其 AI 咨询能力。这项收购将加强 IBM 在金融、公共和医疗等行业的客户服务。Hakkoda 专注于帮助客户将数据迁移至云端,特别是 Snowflake 数据云。此举符合 IBM 持续增加 AI 和自动化技术投资的战略,有望进一步提升其 AI 业务收入。
Meta周六推出了最新一代生成式AI模型家族Llama 4,包括Scout和Maverick两款开放权重的多模态模型。Scout是较小的170亿参数模型,Maverick则是中型模型,拥有170亿参数和128个专家子网络。测试显示Maverick在文本生成方面超越了ChatGPT-4o。更多Llama 4系列模型将在本月晚些时候公布。
微软举办了一场名为"50周年Copilot活动"的直播,展示了普通用户如何将AI助手Copilot融入日常生活。活动中,真实用户分享了他们如何利用Copilot解决宠物训练、家庭维修等问题的经历,展现了AI如何让信息获取变得更加便捷,并为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带来智能体验。
亚马逊升级了其AI视频模型Nova Reel,现可生成长达两分钟的视频。该模型支持多镜头视频生成,并引入了"多镜头手动"模式,允许用户通过图像和提示精确控制视频构图。Nova Reel仅通过AWS平台提供,用户需申请特殊访问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