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对旗下Azure SQL数据库服务再加码,为其配置英特尔的“冰湖”至强和AMD的“米兰”Epyc服务器芯片组。
微软本周开始公开预览旗下的标准系列(Standard-series,之前名为Gen 5)配置的数据库和弹性池,弹性池现在可以扩展到128个vCores和625GB的内存,比以前最大80个vCores和415GB的内存有了一个飞跃。
Azure SQL数据库首席产品经理Scott Kim表示,该扩展符合用户对标准系列服务中更大可扩展性的需求。
Kim在一篇博文中表示,“更多的内核可以提高工作负载吞吐量,而较新的芯片组则可以提高单核性能。”
128-vCore计算规模是在英特尔的Xeon Platinum 8370C和AMD的Epyc 7763v芯片组上运行。新规模里的数据库和弹性池可以提供的最大输入输出操作/每秒(IOPS)分别为327,680和409,600。微软表示,这是所有Azure SQL计算规模中最高的IOPS。
企业可以利用弹性池管理和扩展那些对使用有不可预测需求的多个数据库。弹性池里的所有数据库都处于单一服务器上及共享各种资源,理论上允许SaaS开发者找到最便宜的方式获取最佳性能。
而同时,通用数据库和关键业务数据库及弹性池的并发处理者(Worker)数量也增加到12800个(用于数据库)和13440个(用于弹性池)。
企业可以创建一个新的128-vCore数据库和弹性池,或是将现有的Azure SQL数据库扩展到128-vCore规模。
目前,128-vCore公开预览版只支持10个区,包括美国的4个区,欧洲的2个区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英国各一个区。Kim还在博客里表示,明年年初将提供128-vCore计算规模区域冗余的支持。
此外,Gen 5硬件更名为标准系列只适用于Azure Portal和相关文档。据微软称,对于使用REST API或Arm模板创建SQL数据库的开发者来说,现有的脚本仍然有效。
微软还为Azure SQL Hyperscale数据库新的高级系列硬件提供了更多的处理器,新的高级系列硬件是为计算和数据密集型工作负载设计的。这些配置的预览版已经发布。
Kim在博文里表示,与128-vCore标准版一样,高级配置(包括超大规模和内存优化系列,也在预览中)基于英特尔的至强8370C和AMD的Epyc 7763v芯片,但提供“比当前标准系列……硬件产品更显著的高性能和可扩展性”。
高级系列提供内存优化。关键区别是每个内核心配备了10.2GB的内存,是其他高级超大规模产品的两倍,每个实例配备了830GB的内存,价格则高了40%。
Kim在博文里称,“由于增加的内存和较低的价格,高级系列内存优化选项是Azure SQL数据库中M系列硬件的一个很好的替代品,后者将于2023年9月退役。”
微软也在试图使每个vCore的价格与标准系列相似,进而提高迁移到高级系列超大规模配置的吸引力,Kim在博文里称“迁移到高级系列是绝对可取的做法”。
Kim在博文里表示,有个样本演示运行一个类似TCPP工作负载的HammerDB基准测试,结果表明高级系列超大规模硬件在类似价格的前提下提供了大约20%的性能改进。
美国的三个区、加拿大和英国各一个区提供两种高级系列预览版配置的支持。高级系列预览版区域冗余、标准系列公开预览版区域冗余以及Azure SQL数据库的维护窗的支持都要等明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保护关键系统越来越依赖AI、自动化和行为分析。数据显示,2024年95%的数据泄露源于人为错误,64%的网络事件由员工失误造成。虽然先进的网络防御技术不断发展,但人类判断仍是最薄弱环节。网络韧性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人员和战略需求。建立真正的韧性需要机器精确性与人类判断力的结合,将信任视为战略基础设施的关键要素,并将网络韧性提升为国家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
南洋理工大学团队开发了Uni-MMMU基准测试,专门评估AI模型的理解与生成协同能力。该基准包含八个精心设计的任务,要求AI像人类一样"边看边想边画"来解决复杂问题。研究发现当前AI模型在这种协同任务上表现不平衡,生成能力是主要瓶颈,但协同工作确实能提升问题解决效果,为开发更智能的AI助手指明了方向。
自计算机诞生以来,人们就担心机器会背叛创造者。近期AI事件包括数据泄露、自主破坏行为和系统追求错误目标,暴露了当前安全控制的弱点。然而这种结果并非不可避免。AI由人类构建,用我们的数据训练,在我们设计的硬件上运行。人类主导权仍是决定因素,责任仍在我们。
360 AI Research团队发布的FG-CLIP 2是一个突破性的双语精细视觉语言对齐模型,能够同时处理中英文并进行精细的图像理解。该模型通过两阶段训练策略和多目标联合优化,在29个数据集的8类任务中均达到最先进性能,特别创新了文本内模态对比损失机制。团队还构建了首个中文多模态评测基准,填补了该领域空白,为智能商务、安防监控、医疗影像等应用开辟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