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IBM客户成功团队帮助我们的IT团队更快地上手,一起共创共赢,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成功。”
(2023年6月13日)近日,苏州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球科技”)与IBM中国宣布,经过半年努力,环球科技利用IBM混合云与AI软件,成功构建起环球科技的企业应用集成平台和业务流程自动化管理平台,为企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重塑奠定了基础。

环球科技拥有50多年链条研发、制造经验,是国内链条行业的领头羊,也是集链条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数字化、智能化成为环球科技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公司先后开发部署了MES、ERP、WMS、质检系统、供应商管理系统等多个IT系统,服务企业各个业务流程。随着高新业务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加剧,环球科技急需实现从产品设计、生产、物流、销售等多环节多业务角色的紧密配合和上下游联动,构建统一的现代化业务流程管理平台,提升效率。
场景一:实现多个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加快订单交付
技术:IBM Cloud Pak for Integration 当中的企业服务总线组件App Connect
然而, 烟囱式的IT系统架构,往往导致业务环节流转过程低效,相关风险无法快速识别,订单交付周期漫长。如何实现多个系统的互联互通,串联不同工作角色使用的IT系统,实现各个业务环节之间的无缝连接,快速预警,全流程可视化、可追踪,做到订单的快速交付,实现业务价值的最大化,这是环球科技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核心考量。
然而,要实现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统一管理和监控,必须解决诸多实际的技术问题。例如,一些早前部署的系统接口过于老旧, 不符合当前流行的通讯协议;还有一些系统的接口相对比较复杂, 而且都是点对点传输模式, 耦合度太高;而且一些系统接口是相互重复且无法识别的, 相关的历史代码或已遗失或根本无法阅读;没有统一的接口标准和规范, 新上线系统接入困难。不仅如此,由于信息孤岛现象明显, 未做到统一集成, 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日志。
为此,环球科技携手IBM客户成功团队,利用IBM Cloud Pak for Integration当中的企业服务总线组件App Connect来提供可靠的应用集成解决方案, 为企业构建起一个敏捷、轻量的应用集成平台。首先,该平台基于制造行业的企业服务总线, 为环球科技构建了统一的应用集成平台;关键是解决了系统之间接口混乱的问题, 实现了敏捷且轻量的应用集成,能够实现多种应用接口联通, 多种数据格式解析处理;还提供了信息同步、异步传输能力;同时具有高安全性、高稳定性和易扩展性;具有良好的统计、分析和监控能力。
场景二:实现多个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加快订单交付
技术:IBM Cloud Pak for Business Automation当中的业务自动化工作流组件BAW
作为一家典型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行业龙头企业,环球科技的数字化和智能化重塑没有止步于IT系统的优化整合,他们认为,一个统一的现代化业务流程管理平台对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至关重要。
过去,环球科技的业务流程执行主要靠线下沟通,使得不同部门间存在信息断点,导致从订单到交付交期沟通成本高,经常难以按期兑现交付。同时,生产管理主要依靠经验判断,原料临时采购的情况经常发生,存在成本风险管理的问题,采购进度追踪不及时。公司缺乏订单到生产到交期的实际状态反馈监督,没有异常情况的反馈处理。
在IBM客户成功团队的协助下,环球科技采用IBM Cloud Pak for Business Automation中包含的业务自动化工作流(BAW)的能力,作为企业级BAW来整合业务系统与管理系统流程审批信息,实现对业务流程全面可视并能综合管理。该产品为流程改进和BAW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共用软件平台,在流程管理和业务规则管理领域体现出了优势,表现出关键任务解决方案所要求的强大性能及稳健性,可以帮助客户建立他们所需要的工作流和可视化流程平台。IBM Cloud Pak for Business Automation中除了BAW,还在智能自动化领域提供客户所需的规则引擎、文档管理平台等能力,未来可以快速进行横向扩展,支持客户更多的智能化需求。
目前,环球客户利用 Cloud Pak for Business Automation建立起了统一的业务自动化管理平台,这个平台的开发界面比较简单,公司的IT团队很容易就可以按照新的业务需求开发新的业务流程;而且开发速度快,调试方便快速,部署容易;开发出来的流程可以很容易地跟其他系统做整合集成;同时,流程自带内容和规则引擎,满足了环球科技对于简化规则引擎的需求。不仅如此,该平台从技术上实现了整体流程可视化,以便对内部复杂的流程进行管理,并且能做到流程的合规监控。该平台基于混合云底座,方便客户切换不同的底层基础设施,简化了环球科技在混合IT环境下对其应用、数据以及业务流程的统一管理。
环球科技总经理黄雅丹女士表示:“这半年以来,借助IBM Cloud Pak for Integration 和 Cloud Pak for Business Automation, 我们已经成功打通了订单交付流程的各个环节和系统,通过IT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了对业务的串联和支撑。同时,IBM客户成功团队通过一系列现代化工作坊的形式,帮助我们的IT团队更快地上手,一起共创共赢,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成功!”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阿里纳德数据中心与Calibrant Energy合作开发首创电池储能系统,通过绕过传统电网升级时间线,使俄勒冈州希尔斯伯勒在建数据中心园区提前数年上线。该31兆瓦、62兆瓦时储能系统计划2026年投运,将作为响应电网的动态资产,在需求高峰期放电,增强区域电网可靠性。这标志着美国首次使用专用电池系统加速大型数据中心并网。
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开发的DATAMIND系统,通过创新的数据合成和训练方法,让AI具备了专业数据分析师的能力。该系统使用12,000个高质量训练样本,采用动态权重调整的混合训练策略,最终的DATAMIND-14B模型在多项测试中超越了GPT-5等商业模型,平均得分达71.16%。这项开源成果大大降低了数据分析的技术门槛,让普通用户也能获得专业级的数据洞察能力。
微软在Edge浏览器中推出增强版Copilot模式,提供更强大的AI代理功能,目前在美国进行限量预览。该模式包含Actions和Journeys两大功能:Actions让浏览器能代表用户执行任务,如语音控制打开网页或查找文章特定内容;Journeys则记住用户浏览历史,帮助用户继续之前的研究任务。此举正值AI浏览器竞争加剧,OpenAI推出ChatGPT Atlas、Perplexity发布Comet、谷歌集成Gemini到Chrome。目前Chrome占据71%市场份额,Edge仅占4.67%。
复旦大学团队针对掩码扩散语言模型提出三项关键技术:EOS早期拒绝解决句号陷阱问题,渐进式步长调度器将解码步骤从L/2降至log?L,一致性轨迹强化学习确保训练与实际运行的一致性。研究发现规划任务更适合并行解码而数学任务偏好顺序解码,为AI系统的任务特定优化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