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Net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从黑板+粉笔到电脑+课件,教室的变革远远跟不上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传统教育的变革也迎来新机遇,教育行业也将进入互联网化时代。
互联网来了,如何解决线上线下的博弈是传统教育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如何打造差异化的内容生产模式,最终树立品牌又是需要思考的。
抛开依托于PC互联网的在线教育。易观国际认为,未来手机将成为在线教育的重要角色之一,未来移动端的教育产品也将涌现出更多形式。
比如,以云校为代表的移动教育产品将成为K12类教育的主流。移动教育产品会通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帮助中小学提升管理水平和教学能力,探索基于课堂O2O的个性化模式,主要的目标用户为学生家长和老师,目的为了监督和管理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是一个老师向家长公开学校工作、子女学校生活等的交流平台。
未来K12类移动教育产品,将基于移动客户端的智能化校园交互平台,实现手机端+PC端的全程可操作模式,同时专注于O2O的学生学习生活管理模式,成为一个校园培训+交互的平台。
中国在线教育仍处于蓝海阶段,且处于萌芽阶段,满足广大潜在用户需求的产品和平台还没有规模化出现,因此BAT三巨头也先后进军中国在线教育市场意在分得一杯羹。
互联网究竟会怎样改变传统教育,以及如何更好地打造在线教育产品?11月27-28日将在深圳举办的2014易观互联网创新大会上,易观国际将围绕“创新制胜”的主题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家会更深入地讨论此话题,敬请期待。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阿里巴巴集团正在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新增数据中心以推动AI驱动增长。该公司云计算部门本周在马来西亚启用第三个数据中心,并计划10月在菲律宾开设第二个数据中心。阿里云还在新加坡设立全球能力中心,帮助超过5000家企业和10万名开发者使用先进AI模型。未来三年内,阿里巴巴将在全球多个地区加速云网络建设,承诺在AI基础设施上投资超过530亿美元。
Unbabel团队开发的TOWER+模型系列实现了翻译专业性与通用AI能力的完美平衡。通过创新的四步训练方法,即使2B参数的小模型也能在翻译质量上匹敌70B大模型,同时具备出色的对话和指令跟随能力。研究还创建了IF-MT基准来评估复杂翻译场景下的综合能力,为AI模型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中,科学家正在探索自然发育的生物大脑与人工神经网络之间的异同。如今,实验室培养的生物类器官大脑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复杂性。科学家使用干细胞培养出梨形大脑类器官,这些类器官甚至能够自主生长出眼睛。研究人员通过探索视觉与智能的关系,以及大脑-眼部缩放关系,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启发。
莫斯科科学家开发出"听众机制"训练方法,解决AI视觉偏好判断中推理不一致问题。通过让两个AI模型相互"对话"验证推理过程,新方法在ImageReward基准上达到67.4%准确率,并在现代图像数据集上显著提升泛化能力,为开发更可靠可解释的AI系统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