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今天,作为下一代应用程序的关键技术Docker迎来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不少企业开始采用Docker,有些大胆的企业甚至在关键应用中采用了容器来部署应用。但是,开发人员很快发现,要将Docker引入生产环节面临很多现实的困难。比如,容器和底层IaaS之间的统一管理、容器的编排等。
“在我的IT从业经历中,还没有哪种技术像今天的Docker面临这么复杂微妙的格局。”Rancher Labs创始人、CEO梁胜告诉记者,而这种复杂很大程度上源于新生的Docker技术需要成熟,生态系统还需要完善,市场格局还存在很多变数。
梁胜是IT圈子里的一个牛人,其2008年在云计算刚刚兴起时就创立了Cloud.com,该公司后来推出CloudStack——一个一度与OpenStack直接竞争的开源IaaS框架,这家公司后来被Citrix收购。离开这家公司后,梁胜又于2014年成立了Rancher Labs。这次瞄准了刚刚兴起的Docker,主要提供容器部署与管理平台。此外,梁胜还是J2SE平台核心组件JNI(Java Native Interface)的作者,领导设计和开发了Java语言中最核心的Java虚拟机。
鉴于梁胜丰富的阅历和行业经验,也足见Docker市场的复杂程度。不过,复杂也是市场机会,正是这种复杂的局面才更衬托出Rancher Labs的全栈化容器部署与管理平台——Rancher的价值。Rancher是一个可以化解Docker部署和管理复杂性的平台,它为容器提供了完整的基础架构服务,包括网络服务、存储服务、主机管理(物理机和虚拟机)、负载均衡,这些管理可以跨越底层基础设施,比如,无论你底层是开源的OpenStack、还是VMware的vSphere或者AWS,都可以提供统一的部署和管理体验。
还有,如今很多Docker在部署时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就是不知道在容器编排中到底该用Docker的Swarm、Mesos还是用Kubernetes?因为不同的选择会给软件的开发和部署带来不小的影响,而Rancher可以屏蔽这些不同,确保无论换成哪个编排工具,都不会影响容器的部署和管理。
梁胜对于这个平台有个很形象的比喻:Docker像是HTML语言,Rancher像是浏览器。正如无论浏览器是运行在哪种操作系统(IOS、Linux或者Windows)、运行在哪个硬件平台(PC、平板、手机),它都能给使用者提供同样的体验一样,Rancher能屏蔽掉底层基础设施的复杂性,提供一致的部署和管理体验。
“当年我们设计Rancher,就是想用这个平台来大大简化容器的部署。本质上说,Rancher就是一个整合的、完整的管理平台,把用户该用的技术都拿过来,都包装起来,可以认证的全部认证,缺的地方自己再开发、再补上,让企业不需要像谷歌、像BAT雇那么多人也可以把容器用好。”梁胜表示。
目前Docker技术非常热,很多人在研究,也有不少企业在采用。对此,梁胜强调要正确认识容器的价值。
“认清容器的好处不是很简单的事情,我们也在反复地体会,容器可能是将来做微服务的基础技术,但是现在微服务本身没有普及,除了BAT等大公司能够真正把微服务用好外,对于大多数用户这一条并不适用,而对更多用过户而言更现实的好处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保证研发与生产环境的一致性。”梁胜介绍说。
梁胜解释说,以前很多人要部署应用会去申请虚拟机。由于云上的虚拟机比较容易拿到,这就导致资源浪费。而有了容器以后,应用部署在容器中,用户再部署新应用时,就不一定要申新的虚拟机,可以用原来有的虚拟机。
容器的另外一个价值是保证研发生产环境一致性,这也是目前在很多关于容器技术的介绍中着力强调的。以前没有容器之前,常常一个应用做好了在笔记本上可以运行起来,在数据中心就运行不起来,原因可能是操作系统系统版本不对、库版本不对等,有的时候生产里面出现了问题,在笔记本上就重现不出来。有了容器之后,这些问题就大大地减少了。
梁胜说,尽管容器的好处很多,但由于Docker很新,其部署还涉及很多层面,从最低级的存储、计算到安全、到最上面的编排调度、应用管理,种种技术交织在一起就决定了Docker落地的复杂性,这也正是像Rancher Labs这样公司存在的价值所在。
实际上,这个价值也得到Docker公司的高度认可。尽管只是一个初创公司,但Rancher Labs却是OCI的创始成员,也很受Docker公司的重视,授权可以在其产品中使用Docker(今年Docker公司只允许商业版的产品叫Docker, 开源的免费产品称为Moby)。
“我们最大的一个特色,让Docker简单易用,这也是我们公司的宗旨。我们不是为技术而技术,我们是帮用户把这些技术真正用起来,帮他们本身的问题解决好。”梁胜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英特尔第三季度财报超华尔街预期,净收入达41亿美元。公司通过裁员等成本削减措施及软银、英伟达和美国政府的大额投资实现复苏。第三季度资产负债表增加200亿美元,营收增长至137亿美元。尽管财务表现强劲,但代工业务的未来发展策略仍不明朗,该业务一直表现不佳且面临政府投资条件限制。
美国认知科学研究院团队首次成功将进化策略扩展到数十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微调,在多项测试中全面超越传统强化学习方法。该技术仅需20%的训练样本就能达到同等效果,且表现更稳定,为AI训练开辟了全新路径。
微软发布新版Copilot人工智能助手,支持最多32人同时参与聊天会话的Groups功能,并新增连接器可访问OneDrive、Outlook、Gmail等多项服务。助手记忆功能得到增强,可保存用户信息供未来使用。界面新增名为Mico的AI角色,并提供"真实对话"模式生成更机智回应。医疗研究功能也得到改进,可基于哈佛健康等可靠来源提供答案。同时推出内置于Edge浏览器的Copilot Actions功能,可自动执行退订邮件、预订餐厅等任务。
纽约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发的ThermalGen系统能够将普通彩色照片智能转换为对应的热成像图片,解决了热成像数据稀缺昂贵的难题。该系统采用创新的流匹配生成模型和风格解耦机制,能适应从卫星到地面的多种拍摄场景,在各类测试中表现优异。研究团队还贡献了三个大规模新数据集,并计划开源全部技术资源,为搜救、建筑检测、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