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要素助你成功实施CRM

ZDNet软件频道 时间:2006-11-22 作者:Techrepublic.com.com |  我要评论()
本文关键词:CRM
对于希望培养和拓展客户关系的企业来说,CRM已经成了一剂灵丹妙药,可是许多CRM项目却失败了。本文介绍了在使用CRM解决方案之前,应该注意的十个问题。
对于希望培养和拓展客户关系的企业来说,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已经成了一剂灵丹妙药。可是许多CRM项目却由于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或误解而失败了。在考虑使用CRM解决方案之前,应注意以下十个问题。

1.CRM帮助你更充分、更深入地了解客户
CRM能够获取、管理和利用客户全部信息。它能够帮助你更充分地了解客户,进而更好地处理你们之间的关系,让客户更满意、更忠诚,更愿意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

2.CRM是一种哲学
尽管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很多工作都可以通过软件包或者用户化的软件产品实现自动化操作,但CRM不是一个工具。事实上,CRM软件只是企业变革的一小部分,它使我们更专注客户的需求,并且调整数据库,使客户更容易地获取数据。

3.CRM项目应该被当作一场企业内部的文化变革
你改变了职员的工作方式。真正的成功需要长期的关注,所以你需要了解新的流程、培训、模板、报告关系、方法、工具等等。

CRM项目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低估了这种影响的企业经常会遭遇失败。试想一下,在一个有多名老员工的部门里,每个人都已经养成了很多工作习惯。突然有一天,他们必须要学习一整套新的系统,将自己“领土”的一部分交给其他部门,还要学习新的技能,并且把从前只属于自己的信息同其他人共享。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同时公司的动力会增强。

4.CRM文化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
很多企业希望在短期内实现CRM。他们的真正意图是在短期内实施CRM软件解决方案。也许你可以估计软件实施所需要的时间,但是你很难估计出推动文化变革所需要的时间。换句话说,让人们适应CRM所需要的时间比实施软件解决方案的时间要长得多。

5.好的CRM项目提供了全方位客户视角
360度客户视角有时被称为端到端的客户管理。公司中所有接触客户的环节都被涵盖到。很多人只想到了销售自动化。尽管销售部门确实是接触客户的前沿,360度方法还涵盖了以下环节:

  • 管理层联系重要客户
  • 客户支持环节,例如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的帮助席位
  • 客户服务环节,例如帐单和应收款项管理
  • 行业展、市场活动、广告、新闻稿等

    6.CRM需要对客户进行分析
    除了客户接触功能之外,CRM还包括了分析功能,它能够帮助你充分了解客户,了解他们的购买习惯以及他们决策的原因。例如,你也许能够找出某些特定类型的客户,就像更愿意购买附加产品的客户群。在未来,当你赢得了某些具备同样特征的新客户时,你可以尝试向他们推销最热销的附加产品。许多公司的市场调查活动就借鉴了CRM的思想。

    7.CRM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你把握最佳销售时机
    CRM中一些高级功能能够针对每个客户设计个性化的销售周期,帮助你把握销售的最佳时机。个性化的销售周期非常灵活,能够满足客户的个体需求和动机,系统是根据以往类似的客户情况来实现这点的。

    8.企业中所有的功能都和CRM联系在一起
    如果你从公司管理层的角度看待CRM的话,你会发现几乎整个公司都被CRM这把“大伞”所覆盖。毕竟很多公司是为客户提供服务、向客户销售产品、为客户生产产品、给客户开帐单、向客户收费的。这并不是说公司的所有部分都受到传统CRM的影响。但是如果你希望从更高的层面看问题的话,也许你的整个公司中的很多功能都和CRM联系在一起。

    9.抵触CRM文化变革可能导致失败
    绝大部分CRM项目都没有完全成功,很多项目甚至是失败的。不仅仅是CRM如此。事实上,绝大部分文化变革所取得的成果都比预期的效果要差很多。如果你没有一个长期的观察,或者项目发起人的支持力度不够,项目甚至会完全失败。

    很多发起人都认为只要CRM软件安装完毕,他们就成功地实施了CRM项目。他们没有认识到CRM的难点在于文化的变革。要让人们改变他们的工作方式来适应CRM文化。这需要花费的时间可能比软件实施多上十倍(如果你还知道进行这项工作的话)。

    10.在收集客户数据的时候需要格外谨慎
    很多人都会对于CRM收集数据心存警惕,他们认为这侵犯了他们的隐私。在实施CRM系统的时候,这种担心应该被考虑在内。例如,你可以告诉你的客户你在收集某些关于采购的数据,并且允许他们选择离开程序。(责任编辑:王海旭

    查看本文的国际来源


  • 百度大联盟认证黄金会员Copyright© 1997- CNET Networks 版权所有。 ZDNet 是CNET Networks公司注册服务商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10391号 京ICP备09041801号-159
    京公网安备:110108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