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由共创软件联盟与北京红旗中文贰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主题为“开放·融合·改变——开源战略在中国”沙龙在北京西苑饭店主楼鸿运五号厅隆重举行。沙龙由共创软件联盟秘书长杨春燕主持,中国软件行业协会顾问委员会主任杨天行、科技部高技术中心信息处处长嵇智源、信息工业部部电子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毕开春、共创软件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刘澎、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院长陈钟、北京凝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宫敏、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明华等众多开源界专家出席本次活动并参与讨论。
据了解,开源软件在我国的发展已有近十年的历史,自1999年起,中国政府多方位支持推广使用开源软件,并把支持开源软件作为振兴中国软件产业的关键举措,开始确立基于开源软件发展基础软件的国家战略。自此,中国的基础软件多数基于开源软件发展起来,并有效促进了国产软件的自主创新,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做出重大贡献。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在开源领域起步较晚,掌握的核心技术较少,对社区的参与和贡献也很有限,“开源消费国”与我国大国形象不符。近几年,伴随红旗2000等一批中国开源企业对社区的积极参与和贡献,获得了开源社区的认可和尊重。
随着开源软件在国内应用的逐步推广,以政府引导、企业探索、应用普及为特征的开源软件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有统计显示,预计到2011年,我国仅Linux软件市场规模就将达到5.7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8%。尽管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然而从其应用角度而言,我国开源软件的市场占有率却并不高,随着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出台,和鼓励自主创新科政策的实施,我国开源软件的发展也到了一个关键时期。
实施标准战略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举措,是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规划纲要的保障措施。开放标准作为软件技术创新的源泉和信息化建设的基石,对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培育开放协作的创新模式和创新环境,营造健康产业生态,保护用户利益以及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放标准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源泉和信息化建设的基石。它提供开放的接口,实现了基于接口的互操作,不同的厂商可以基于接口标准提供不同的实现,用户可以有机会进行不同的选择,从而通过竞争实现对低质量的淘汰。开放标准为更多厂商参与竞争提供了机会,为创新奠定了基础,并成为反对垄断的有力武器。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开放标准的战略发展方向在哪里?软件厂商、企业用户又将以怎样正确的态度来面对这一话题?
同时,在我国“软件向服务转型”重要战略指导下,开源软件的商业模式探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与SaaS模式进行融合?怎样在发展开源软件产业的同时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开源软件产业走向更快、更强的发展轨道?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开源软件发展的“向服务转型”之路将是推动我国整体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与此同时,开源社区也同样是我国开源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如今,我国已开始摆脱传统企业封闭的开发方式,转向参与开源社区开放的开发方式。且正在扩大参与国际社区开发的“志愿者”队伍,同时也为建立本地开源社区积极创建条件;开始采用了开源社区关于“集体开发、合作创新、对等评估”的开发机制,正在从国际开源社区单纯的“开源消费者”,逐渐转变成为社区的开发者。中国个人或企业的志愿者参与国际开源社区开发工作,以往犹如凤毛麟角,但近年来却逐步增多,如红旗2000向OpenOffice.org社区提交Web-Html新功并被接受、为Open Office大量、持续纠错并改写部分代码、在Windows环境中读、写Linux ext3文件系统的软件模块等项目均记录着国人在国际开源社区中参与开发的足迹。
据悉,在本次沙龙活动中,相关专家将针对开源软件产业在国内发展的重要话题及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开源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发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