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OpenOffice开源大会上,Symphony软件集团Lotus软件研发总监Michael Karasick 谈到了“超越OpenOffice”的概念。“超越OpenOffice”这个词的灵感来自于Symphony产品。Lotus Symphony从去年9月份发布Beta版本,到现在已经有1年多的时间了,累计300万份下载量,在中国已经有了70多万份下载量。Symphony办公软件被市场广泛接受,它与其他软件最大的区别在哪?它今后的发展规划如何?“超越OpenOffice”概念的含义是什么?带着诸多问题我们专访了Symphony软件集团Lotus软件研发总监Michael Karasick,他为我们做了详细解答。
Symphony1.0发布之后,很快就有100万的下载量。Michael认为Symphony能成功希望超过1千万或者1亿下载量,数字的增长标志着Symphony的成功。Symphony成功另外一个因素是因为企业能够真正使用Symphony产品。通过Symphony免费的产品解决方案,可以节省很多IT方面的资金。Michael 表示,我们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用户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而不是在一个比较封闭的产品当中做Office的工作。
“超越Office”理念
文字处理工具产生以来,对于用户来讲其本身的功能就很少有可创新的功能,没有很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现在很多工具还是更多的关注、满足于纸质媒介的书写功能。Michael 表示,在这个领域当中,其实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希望通过“超越Office”的概念,使用更多创新的功能,满足电子媒介的需求。
首先,以Symphony为基础,构建一个用户协作的环境,去完善文档操作的工作。不仅仅是对纸质媒介,现在更多的是关注于纸质媒介文档的书写。其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更多的希望在以后基于网络环境下,用户更容易把很多不同的工具集合在一起使用,发现内容并把这些内容做相应的引用,同时让这些内容变成一个真正时时更新的内容。
“‘超越Office’理念是一个基石,我们希望通过和更多的公司合作,和中国IT公司和中国大学、研究院合作,共同开发ODF工具包相应产品。通过开源产品的开发,我们希望能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推动下一代Office产品的开发,希望有注入一些新的理念和内容。”Michael强调。
对于Symphony产品,IBM有一个庞大的研发团队。在北京有中国研究院,最近在上海成立中国研究院的分部,即IBM中国研究院——上海。通过一年半的合作时间当中,Symphony团队在“超越Office”领域合作当中共同发现文档操作新的技术,希望有更多的研究,完善产品的功能开发。
建立Symphony开发社区
从去年开始,Symphony已经开始做了大概7个版本,今后会继续以每年发布3个版本的速度持续做Symphony的开发工作。在谈到未来的工作规划时,Michael表示在2009年,将建立一个Symphony开发人员社区。鼓励开发人员基于Symphony开发在企业中的文档应用。Symphony不仅是一个产品,同时也是一个开发平台。IBM希望通过开发人员社区的建立,能够鼓励所有开发人员基于Symphony开发相应的商务产品。
Symphony网站目前已有两个主要的资源提供给开发人员。首先,有一个Symphony插件。现在Symphony插件集已经有一个比较有用的插件。例如其中的中英文转换的插件,就是把文档实时转换成中英文。使用者根据自身语言的不同可将文档进行中英文的切换。其次,专门为开发人员提供的一些内容。比如工具包,让开发人员基于Symphony做出相应的插件。Symphony是基于Eclipse构建的产品,希望通过Eclipse和开放开发环境吸引Eclipse和JAVA的开发人员,参加Symphony的开发工作。
此外,对于Symphony的发展,另外一个比较大的工作是和OpenOffice.org社区合作,参加Visual Basic的工作,希望在明年Visual Basic相应基于微软的应用在OpenOffice.org和Symphony基于开源的产品上能够顺利地使用。
据了解,在美国的Symphony产品市场团队,通过和很多用户的沟通发现在很多的大型企业里面,尤其关于财务或者相应的部门更关心电子表格的使用情况。所以,Symphony开发团队相应的调整了这部分的开发内容。比如说数据库的功能,投入非常大的力量重新设计了UI,现在数据库的功能有很强的使用性。可见IBM对企业级用户有深入的了解,也正是用户的需求深深影响着Symphony的发展,IBM也正按照用户的需求不停地推动Symphony的开发工作。【文/张翠平】
IBM中国开发中心Lotus软件开发总监Michael Karasick博士
【发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