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天下势,哪里才是中国软件领先世界的突破口?

ZDNet软件频道 时间:2008-12-10 作者:认为 | CSDN  共有评论 我要评论()
本文关键词:软件
我是2008年11月9日在网上看到的第二届SD2C即将开会的消息,所列日程表中众多让我兴奋的主题和人物使我立刻决定报名参加,即使现阶段的时间对一个即将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来说分秒必争。其他几位关于软件工程、SOA和行业发展的演讲,没有发现有什么让我记忆深刻的东西,虽然我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记录。

  我是2008年11月9日在网上看到的第二届SD2C即将开会的消息,所列日程表中众多让我兴奋的主题和人物使我立刻决定报名参加,即使现阶段的时间对一个即将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来说分秒必争。下面就我个人4-5日两天参加的一些演讲和讨论做一点纯属个人的简单总结,以表示对所有演讲人和参与者以及主办方的感谢。

  一、“技术天下势”主题演讲

  12月4日下午我没有参加实验室每周一次的Group Meeting,激动的赶去了九华山庄聆听大师们的“技术天下势”演讲。最吸引我的是蒋涛老师、雷军老师和戴志康老师等三人的演讲,因为他们都是我崇拜的软件创业英雄。他们的演讲内容果然令我大有收获,蒋涛老师对当前经济危机中“契机”的论述很符合我的期待,雷军老师不用PPT赤手空拳展示的对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热情说明他又抓住了一个符合技术潮流的产业,戴志康老师深挖开源社区的努力和业绩让我坚信他今后会更加成功。阿里软件叶伟老师的演讲让我第一次看清楚了马云成功的技术要义,不然他怎么敢到处吹嘘“不懂技术照样可以把公司做大”。

  另外,Googleㄠ宝刚老师再一次使我坚定了技术立业的信心,自Google创业以来,就一直都让竞争对手从技术这个根本上望尘莫及。Amazon关于云计算平台的演讲,让我感觉当中国人还在炒作“云计算”概念时,别人已经大规模实事求是的产生效益了。微软赵立威老师的演讲,PPT很漂亮,讲演很幽默,但令我深思的是微软帝国就像撑不破的乌云,我们何时才能超越它?不论是软件领域的什么东西,它都会快速插手,而且野心勃勃,什么软件才是中国的天下?

  IBM寇卫东老师的演讲题目“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才有未来”超出了他的演讲内容。听过不少IBM国内老师的报告,感觉他们很多都只是讲解非常表面的概念性的东西,不知道是不愿意传授技术内涵给中国人还是怎么回事,远远不如IBM国外来的有些老师讲课的深刻。不过他提到中国软件的未来首先在于应用软件,然后才是工具软件,最后才是平台软件,这点虽然让很多国人不高兴,但也是一条“后来居上”的必由之路。

  其他几位关于软件工程、SOA和行业发展的演讲,没有发现有什么让我记忆深刻的东西,虽然我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记录。

  二、主题沙龙

  我参加过两个主题沙龙,4日晚张大志老师主持的职业规划论坛—后金融风暴时代的软件人员素质要求,还有5日晚黄飞龙中医的程序员健康保建沙龙。

  从4日晚张大志老师在沙龙上的表现明显看得出来他做过认真的准备,他用PPT展示了对软件行业众多程序员的调查结果,比较切中显示状况的要害;而且他把自己要说的话都自始至终写到了小纸板上,免得让自己多说话或者说错话,看起来很用心。

  他邀请了韩少云老师、吕建伟老师和朱倩老师作为嘉宾参与讨论。吕建伟老师在讨论中提到自己10多年来每天都把自己的心得和进步记下来,甚至在地铁中都用手机记录下来,这是让我深感认同的,不论是什么事情和什么人都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前进的,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分析和吸取历史的智慧,不然我们就会猴子掰玉米,除了随着时间流逝年岁增长以外,其他涛声依旧。韩少云老师以公司CEO的身份谈到了老板作决策的方方面面,可以很好的为技术人员提供反面的思考。朱倩老师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分析了员工应该为公司做贡献,让公司感觉这个人不能缺。整体来说,虽然问题讨论的范围不窄,感觉深度不够,远没有《赢在中国》的评委那么入木三分的指出问题和方向。

  5日晚黄飞龙中医的健康保健沙龙,刚开始的时候只有包括阿里软件叶伟老师、词酷张跃老师在内的6个人在下面听,所以他好像觉得不太好意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包括蒋涛老师和孟岩老师等众多人都来聆听了他的报告。他讲解了中医与中华传统文化、传统中医与人体生理学、中医的治病原理、中医的生命观、十二经络简介、常见疾病预防等内容,演讲过程中他还列举了很多帮助别人治好疑难杂症的例子。

  这次演讲中听众的参与程度是我看到的今年SD2C会议里最高的,刚开始不久蒋涛老师就给黄飞龙中医提了一个关于经络的问题,接着飞龙中医就我个人手腕和小腿疼痛的症状进行了现场演示,他让我上到前台,然后指出我的手腕疼痛是由于腋窝下面一个穴位不通造成的,并当场给我捏了一下,还确实很疼;针对我小腿疼痛的情况,他给了我一个艾灸,用叶伟老师的打火机点火后放在疼痛处少了不到3分钟,当时感觉确实不疼了(不过开完会回来后,还是比较疼)。他在后面的演讲中指出我的小腿疼痛可能是由于头部耳朵上方有一个淤血的地方,我后来摸了摸,感觉好像确实是有,想起来是应该研究生一年级时打乒乓球被人用拍子打了一下造成的。

  5日晚上本来想去听陈致平老师主持的技术创业与风险投沙龙,他的邀请嘉宾是徐晨老师、于晶纯老师和唐爱平老师,但由于时间冲突,而且5日下午于晶纯老师讲的关于创业和管理的内容让我担心他们讨论的会不会太浅,所以没去。只不过现在还是非常想知道他们到底讨论了什么内容,有些什么样的好主意值得我这个正在筹备创业的人认真把握的,不知道CSDN会不会把这些内容整理成册,或者放到网上好让大家回去后可以进一步消化吸收。

  三、分场演讲

  由于时间冲突,我选择聆听了7个分场演讲。

  1、 庞骏老师:将绝妙的想法变成成功的产品——来自创新型技术企业的真实经验

  他用一个人向后走路的例子详细说明了如何创新。假设一个人要倒退着走到他的目标,那么会涉及到四点:第一,明确自己最终要去哪里,要从方向和远近上把握准;第二,走的过程中要看看已经走过的路,从中吸取教训;第三,最重要的是搞清楚自己刚才走的最后一步怎么样,下一步该怎么修正还是保持;第四,到达目标后会发现自己走的线路很可能不是笔直的,而是弯弯曲曲的。

  在讲解这个例子过程他强调了以下要点:从历史中学习,关注细节,大的地方重复,创新从小开始,要做能真正节省时间或者金钱的事情,要能在危机中去改变别人的思考模式,要学会提问并接受别人的批评。

  在听报告之前我以为庞骏老师会结合自己公司的实际产品研发过程讲一讲他在日程表上宣传的那6个非常要紧的“如何”,虽然他举出了一个比较合适的例子,但感觉如果省出一半的时间结合自己的研发经历再讲一讲怎样把这写理论结合到自己的实践中那就更好了。不知道CSDN会不会再请庞骏老师讲一讲这个话题,因为关于如何把先进的技术和想法转化为成功的产品和盈利一直都是我们国家非常缺乏的东西,我们存在的学院派科研和企业直接生产之间的鸿沟,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我们国家的企业很多都是跟踪国外企业已经做成功的东西,而很少能够把我们自己学术研究的东西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我们总是要经过国外企业这么一环,总是要比别人慢一拍。

  2、 吕建伟老师:走出软件作坊 (一半)

  吕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解了中小企业里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的纷纷扰扰的困难,感觉这些东西在他那本书上大致都有,没有什么特别新颖的观点和经验分享,所以我听了一半就跑到另一个分场去了。

  3、 Ivar Jacobson老师:明智—软件开发新趋势(一半)

  Ivar老师比较反对传统软件工程中的瀑布模型,觉得那样不仅浪费,而且不可能成功,他强调要挑出需求分析等每一步的关键东西,然后就开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改进,而不应该一开始就试图把所有的计划做好。他也反对开始时不做计划,看来他是信守“中庸”,只不过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庸”确实不错。

  4、 Andy keane老师:CUDA技术带来的并行计算变化(上)

  Nvidia公司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特别是他们的创始人黄仁勋和他们打造的GPU。这次他们给了我又一个震撼,利用GPU并行计算的天性来做科学工程中的并行计算,特别是他们利用CUDA平台并行化了众多我们生物计算行业的经典软件,比如Gromacs/Amber等等,加速比效率可以达到100倍之多。我要赶紧学习CUDA,因为我们实验室自己的利用多个CPU并行计算的Cluster看来已经落后了。

  5、 葛蔚老师(代Andy keane):CUDA技术带来的并行计算变化(下)

  中科院过程所的葛蔚老师报告了他们实验室利用超大型GPU并行的计算机群实现了石油、钢铁、土壤、材料、地震,甚至我们生物行业的蛋白质折叠,等等实际的大规模并行计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计算速度和时间尺度,而且他们还编写了一本基于GPU并行计算离散粒子模型的专著,看来我得去买一本,并向葛老师多多请教。

  6、 李双峰老师:Google 地图 API 高级特性

  李老师用很有新意的方式讲解了比较复杂的Google地图API高级特性,他先是用几张图简要说明了地图API的主要特性,让人感觉很实用也很简单,但后来他马上列出了一堆可能在实际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并一一讲解。还是那句话,Google的技术确实很牛。不知道怎样可以跟Google的高手探讨怎样可以一起合作打造我们中国自己的从技术上超过Google的公司,不知道他们感觉我们国人可以从哪些方面可以去超过Google。

  7、 于晶纯老师:如何运作管理创业公司技术团队

  于老师非常详细的讲解了从技术到管理,从管理到创业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管理中的MYST,管理全球化的团队,怎样做CIO/CTO,创业要走好第一步,管理全球船业团队,怎样做大,最后她也谈到了经济危机是机会的开始。特别是她在演讲中讲到了很多她自己原来在DoubleClick公司和该公司被Google收购后他们三个伙伴融资600万美元创业的故事。整场报告真实感人,但相对来说感觉没有太多可以让人学习的经验教训,比较的浅显。这也是为什么我没有参加5日晚上关于技术创业沙龙的原因之一。

  四、会场讨论

  原本我是要去组织一个在公开展区的简单的技术沙龙,但在参会中与身边的几个人交流后发现他们对我这个东西比较感兴趣,所以就与他们几个分别讨论了一阵,认为达到了我的目标之后,就没有去公开的组织一个沙龙。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感觉这次会议的报告人水平都相当的高,我还没有达到那个火候,就没敢去凑这个热闹,希望孟迎霞老师不要责怪我。不过在这里,我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我本来准备讨论的内容。

  题目是“开源软件并行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具体的内容想讨论在生物医学工程中怎样把一个新颖的软件技术开发成产品,然后利用这个产品去推动产业的发展。讨论过程中想结合我参加IBM-北工大并行计算大赛获得第一名的项目来讨论开源软件和并行技术,结合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获得北京市三等奖的项目来开源软件并行技术对生物医学工程的巨大应用价值。

  五、路在何方

  从这次会议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在与国际巨头、甚至新兴公司的竞争中,我们国家的软件技术水平还处于比较劣势的位置。

  我们该怎么办?

  在此说一点我个人的见解,我们可以从计算机的用途和发展角度来看看。计算机是我们人类开发的一种工具,那么我们要用这种工具干什么呢?当前计算机比较大类型的用途包括减轻人力实现自动化、交流通信、模拟分析现实世界以及智能化等等。在最近召开的以“信息与创新”为主题的2008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上,图灵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姚期智教授指出多学科交叉融合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特别的他提到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和应用将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他认为计算机学院下面应该建设生物系、物理系和化学系等。

  具体到计算机实现上,就像IBM的寇卫东老师指出的那样,包括应用软件、工具软件和平台软件等等。在通用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工具软件等领域我们暂时落后于国际巨头,那么我们可以在保持这方面努力追赶的同时,有一批人能够转移到国际上还没有人占领垄断地位的领域,比如大有可有的科学工程计算软件领域,因为这个领域的软件对前面提到的计算机用途中的模拟分析现实世界和智能化等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当前生命科学发展迅速,信息软件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一旦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大大促进智能计算机的研究,就可以大大提高人类的生活和生命健康水平,我们国家在生命科学前沿研究中并不落后,生物信息学领域需要大量的懂计算机的专业人才参与进来,而现实状况是美国现在生物信息学方向上小型的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往外冒,而我们国家还主要是停留在学院科研层次,没有多少企业界的专业计算机人士对这个领域感兴趣。

  愿与志同道合者并行。

  作者简介:龚新奇,生物信息学方向博士研究生,致力于开发和推广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科学工程计算软件

  发表评论0条】


百度大联盟认证黄金会员Copyright© 1997- CNET Networks 版权所有。 ZDNet 是CNET Networks公司注册服务商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10391号 京ICP备09041801号-159
京公网安备:110108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