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软件频道行业应用中国联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经验与教训

中国联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经验与教训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各级管理部门在本单位、本部门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具有控制作用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即时以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由此所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机制,也称为内部控制体系。

来源:通信世界网 2013年1月16日

关键字: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ZDNet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所谓内部控制,是指各级管理部门在本单位、本部门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具有控制作用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即时以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由此所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机制,也称为内部控制体系。

中国联通作为国内首批通过美国《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企业,在一系列重组、融合中不断进行业务的整合、流程的再造及系统的建设,在内控体系搭建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与教训。

以信息系统建设为契机 重建内部控制体系

中国联通在多年来的内控控制体系建设中取得了许多经验,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内控制度与业务运营结合不够紧密,这也是绝大多数实施了信息化管理企业的通 病,包括缺少事前、事中的监控手段,较多地依靠事后的抽样核查;缺少IT管理系统的有效支撑,更多地依赖个人主观意识;内部控制体系没有很好的融入在现有 IT管理系统中;业务的运营由信息系统承载,分散化的系统难以高效承载业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业务系统的规划相对独立,内控制度很难与信息系统紧密融合等。

由于内控规则无法通过系统固化,导致业务处理不连贯、信息质量不稳定,这种情况不止影响了内控的效果,也影响了公司运营的效率。

同时,在搭建内控控制体系中,内控管控范围、管控精细度的问题非常关键,“管全、管细”公司业务会死,“管不全、管不细”公司业务会乱。

中国联通以集团信息化系统建设为契机,重新搭建定位内部控制体系,明确了内控体系搭建的各类原则,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完全融入了信息化的整体框架之中。

将内控要求固化于业务模型

COSO是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框架的参照性标准,也是当前最完善与严格的控制标准,它设定了内部控制的五项要素。中国联通从COSO出发,对自身业务进行重新梳理,进而制定出符合COSO标准的业务模型,包括制度、流程、规则与数据,并通过系统固化于业务处理之中。

其中,制度,即从集团层面统一各环节中的职责分工、岗位说明、行动准则、操作规范,最终形成企 业制度并将其固化在系统各操作环节中;流程,即基于公司运营模式与业务蓝图,由集团制定标准化业务处理流程,统一设计流程必经环节及控制点;规则,即主要 针对流程和操作的控制性规则,对业务执行的效率与效果进行实时监控;数据,即对于各个流程环节产生业务信息,由集团层面整体掌控,通过必选项设置、列表值 方式等在系统中固化,各下级公司则有一定调整权限。

围绕三大目标搭建内控模型

中国联通以集团一级架构平台为基础,串联承载业务管理的众多专业系统,围绕内部控制三大目标,搭建起中国联通的内部控制方法。

目标一:财务核算一条线,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信。

确保财务核算与报告真实可信是内控核心目标之一,中国联通借助业务财务一体化管理平台,使财务 得以还原业务面貌。首先,财务部门不再是信息孤岛,可利用财务系统与前端业务系统的全面集成,实时获得第一手信息,彻底打破了部门间的隔阂。同时,通过系 统内固化的“财务管理规则引擎”统一业务语言与财务语言,为内控规则的落实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内控规则得以内嵌于业务过程中,财务结果可依据业务信 息同时自动“翻译”生成,避免了人为干预。

中国联通的“业务财务一体化”已经不仅是从业务到财务的单向翻译,而是业务财务的双向闭环。一 方面,将业务过程实时、自动的翻译为财务结果,避免了人为干预,同时实现会计核算的自动化,提高核算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将财务规则内嵌在前端业务流程 中,使业务与财务的沟通更加顺畅,“翻译”得更加高效。

目标二:合同管理一条线,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核心所在。

合同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实质是合同履约过程,因此实现对合同全生命周期的管控,是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核心所在。中国联通的业务流程以合同履约过程为主线,从三个维度对经营过程的风险进行防范控制。

履约监控,即通过利用合同履约主线贯穿公司各专业业务处理环节,整体布局风险监控点,实现防范 业务执行中潜在风险的发生。在进行顶层设计阶段,中国联通让内控专业人员参与到“流程”设计中,识别内控风险点,通过将控制点固化到系统中,变“被动防 范”为“主动防范”,实现业务事项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集成。同时,通过横向贯穿、事务之间相互检查和校验,使得每一个专业应用系统在建设中都具备专业领域内 的风险控制能力,包括风险控制规则的定义、风险的识别、风险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等。

资金控制,即强化资金管理的控制力度,建立收款控制、付款控制以及资金核算,全面监控资金风 险。“资金管理”是集团型企业管理公司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最后一关。借助一级架构的IT系统,中国联通将资金控制风险规则和公司资金管理 思想融入业务流程中,通过统一付款控制和统一收款管理降低资金风险。

权限控制,即从组织制度层面进行岗位职责的权限互斥,建立授权审批等制度,利用系统实现不同维 度的自动授权与层级审批制度,最大程度上降低人为风险。同时,加强对个人行为的控制,一方面,在组织制度层面建立流程岗位间权限互斥,基于对角色(岗位) 与权限对应关系,进行权限不兼容、依赖关系的梳理,通过建立申请系统与各子系统接口,实现自动配置子系统权限;另一方面,梳理授权体系,使各系统在统一工 作流规范的基础上实现按金额、业务类型等不同维度的自动授权功能,并固化至信息化系统中。

目标三:经营目标一条线,对业务经营实现全面监控。

中国联通运用了全面预算管理方法,贯穿业务处理流程,监控业务经营效率。传统的预算控制手段由 于受系统和管理条件所限,往往控制滞后,中国联通的信息化系统,通过构建“合同管理一条线”、“财务管理一条线”,将整个企业端到端的经营过程进行了整 合,“预算管理”贯穿于中国联通整个端到端业务处理流程之中,真正实现了预算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

内控体系促进管理转型

中国联通依据“顶层设计”的制度、流程、数据,决定建立以资金流、物流和风险为轴心,兼顾管全与管细的信息化系统架构。

中国联通规划建设以资金流为核心的ERP系统和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合同管理系统,其中,核心 ERP完成资金流、物流的管理,合同完成企业风险控制;同时,围绕这两个轴心,中国联通还规划建设承担专业管理能力的各类系统。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管全管细 分开、管全不管细、管细不管全、专业系统更专业、管全系统更轻量的支撑系统格局。

目前,在一级信息平台上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包含了四大类要素:宏观层面的人为要素和信息化要素、微观层面的人为要素和信息化要素。对这些要素的把控促进了内部控制工作的转型。

转变一:控制对象可分为“个人行为风险”与“IT风险”。

这种转变主要是由于企业大部分风险可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固化,因此针对这类风险的控制,就转变为对信息化系统配置风险的控制;另外,也是因为个人行为风险无法固化,仍需加以防范,如决策失误、操作错误、联合欺诈等。

转变二:控制重点由微观层面向宏观层面转变。

正是因为大部分风险已由信息化系统自动实现控制与防范,因此管理层的工作重点可转移至内控规则优化、运营效率提升以及内控环境的改善等。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