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Qlik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 刘智宏
极端高温及次生灾害让全球意识到了更紧迫的气候变化挑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过去十年实现了年均3%能源消费支撑6.6%经济增长,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表率。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势不可挡,202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即将召开,我们将看到各国政府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承诺的最新进展。
中国政府近期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已经重申了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许多企业在强大的号召之下也力图在环境监管方面以身作则,有所作为。同时,对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考量将提高企业的投资潜力,引导商业战略的成功。
2021年安永全球机构投资者调查显示,74%的机构投资者倾向于从可持续性排名落后的公司撤资,90%在规划投资时会密切关注企业的ESG表现。ESG也成为了消费者习惯转变的影响因素,普华永道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80%的消费者更青睐那些通过业务积极推动环境保护的公司。
现在,可持续发展之于企业不再是备选项,而是一种势在必行的战略选择,既能以环境法规为“镜”审视自身能力,加速推动实现ESG目标来满足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又能在运营层面减少能耗方面的成本和碳排放。其中,数据是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关键所在。
提高可持续发展路径中数据透明度和标准
为了证明自身对ESG的承诺,许多企业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数据跟踪,来展示对周围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毕马威最新的一项研究指出这类的报告信息正在增加,世界上80%的大型组织正提供某种形式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而1993年这一比例只有13%。
数据能让我们直观理解一家企业的ESG实况,但如果企业之间的报告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呈现的洞察维度只对单一的组织成立,那企业所提供的ESG指标数据就有可能被贴上“自说自话”的标签,被其目标客户、员工、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置若罔闻。
这不仅仅是一个外部挑战。普华永道的报告称,37%的企业领导人强调缺乏标准(以及监管的复杂性)也阻碍了ESG的发展。面对可以与利益相关方分享的数据,企业往往无法察觉它的意义所在或者不知如何呈现,Qlik的最新研究显示,全球只有24%的全球员工认为自己能够自如阅读、处理、分析和辩证看待数据。
ESG和商业目标齐心,做数据素养的价值投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提供了最高层面的ESG领域决策依据,如果企业能全面掌握组织的ESG数据,就有机会推动自身绿色路径与国际权威的标准保持一致,作出对人类和地球具有实际影响的举措。
以联合国自身为例,针对《公约》中关于将平均气温升幅限制在1.5度的集体目标,联合国与Qlik合作来管理其差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内部差旅数据与外部航空资料数据结合起来计算碳足迹。不仅实现了更准确的报告,差旅管理部门也能轻松获取相关数据洞察进而采取措施。
ESG与收入增长和盈利并不是非此即彼,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将双方的目标保持一致。例如,分析航空旅行的排放不仅是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还可以优先减少非必要旅行的费用,减少企业未来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因此,数据素养的价值和数据集成的功能将是企业实现ESG目标和商业目标的关键,来赋能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社区、投资者、股东和我们的地球。
以“用户友好”数据,共建可持续发展世界
衡量企业的环境足迹应该像衡量销售额、营业额或销售量一样简单明了,让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可以通过数据洞察来审视企业ESG现状,从而实现更可持续的运营,这就需要企业以用户友好的方式来呈现这些数据信息。
事实上,许多客户已经着手将排放系数表、差旅或电费发票等环境足迹数据记录到电子表格中,但这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无法释放生产力的手工流程。数据应该服务于员工的日常业务,而不是让他们停下手中的工作来整理、解读大量未知的数据。
Qlik可以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数据整合到同一仪表盘中,来帮助简化数据分析,这是让用户在日常通过数据获得价值的关键所在。借助Qlik,员工可以放弃基于“直觉”判断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转而采取更实际的举措。
例如,Qlik目前正在帮助澳大利亚连锁超市Woolworths改善库存管理,以减少食品浪费。如今,Woolworths的数据管理系统能够更好地提供单个商店和产品的信息,有助其准确把握产品降价时机,从而减少易腐商品的浪费。这在节省大量成本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食品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数据是企业推动可持续经营进程中,万变不离其宗的解决之道,既可以了解自身商业行为对环境的影响,领导者还可以依此判断企业发展是否“偏航”。Qlik致力于将数据抽丝剥茧、聚于一处,让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商业发展相得益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Google Photos正向美国Android用户推出会话式编辑功能,用户可通过语音或文字提示来编辑照片,而无需手动操作。该功能首先在Pixel 10手机上推出,现已扩展到更多设备。用户需将Google账户设置为英文,并开启人脸分组和位置估算功能。通过点击"帮我编辑"按钮,用户可直接说出编辑需求,如去除背景中的陌生人、调亮颜色或消除眩光。该功能使用先进的Gemini技术,并提供原图与编辑后照片的对比显示。
ByteDance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存在"认知僵化"问题:当用户要求执行与训练习惯冲突的指令时,AI往往难以遵从。研究团队开发了Inverse IFEval测试体系,包含8种反常规指令类型和1012个测试样本,发现即使最先进的模型在此类任务上表现也不理想。研究揭示了过度标准化训练导致模型缺乏灵活性的根本原因,为开发更适应用户真实需求的AI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
本文深入分析了斯坦福大学AI安全中心举办的研讨会所展示的AI安全领域最新进展。文章探讨了AI安全的两个重要方向:构建更安全的AI和让AI变得更安全,强调这两种方法需要有机结合。通过分析物理AI(如人形机器人)与生成式AI结合的安全挑战,以及可达性分析在AI安全中的应用,展现了当前AI安全研究的前沿技术和实际应用场景。
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研究团队首次发现AI推理能力可以像文件一样被提取和转移。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从强化学习模型中提取"推理向量",然后添加到其他模型上,实现推理能力的快速传递。实验显示模型在数学、代码生成等任务上性能提升4-12%,且在对抗性测试中保持稳定。这项技术有望让AI推理能力的获取从昂贵训练变为低成本复用,加速AI技术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