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5期间,以“鸿蒙+AI,共建智慧园区2.0”为主题的论坛成功举办,众多客户、伙伴、专家齐聚一堂,探讨国标GB503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全面修订以及鸿蒙、AI等创新技术为园区数智化带来的新机遇,并分享如何加速共建智慧园区2.0。
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气总工程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主编陈众励详细解读了国标《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修订。他表示,国标的全面修订是为了顺应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满足智能建筑工程的建设需要。新国标GB50314优化了智能建筑和智慧园区的整体技术架构,新增智能化集成系统(平台)和物联网技术要求,强调有线和无线网络技术的融合应用与统一管理。新国标GB50314的发布必将促进数据、鸿蒙、AI和数字建筑技术广泛运用,推动建筑业和园区的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转型。

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气总工程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主编 陈众励
华为园区军团CEO何霁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园区是智能世界的核心载体,是数智基础设施服务化的超级入口。鸿蒙+AI夯实园区数智底座,华为携手伙伴围绕场景重新定义应用,重塑人们的工作生活模式与流程,为智慧园区2.0带来无限可能。华为坚持伙伴战略,加速发展园区鸿蒙生态,聚拢AI能力伙伴,从开放平台到开放社区,共同构建高价值场景化方案,实现共建、共创、共赢。面向未来,将以按场景定义应用,以区域整合产业,以联盟孵化标准,以社区发展开发者,携手伙伴打造智慧园区2.0产业生态,加速迈向智能世界。

华为园区军团CEO 何霁
鸿蒙
中软国际智能物联网军团总裁卢弋表示,中软国际是鸿蒙生态的专业服务商,提供南北向一站式IT服务。依托鸿蒙技术,中软国际构建一系列创新服务:鸿蒙元服务通行,实现更加便捷的通行体验;智慧充电,一键预约、自动支付,提升充电体验;鸿蒙会议室,高效投屏、环境智能联动,高效便捷。面向办公园区、医院院区、产业园区、制造园区等场景,中软国际将与华为深化合作,助力更多客户园区数智化转型,加速迈向智慧园区2.0。

中软国际智能物联网军团总裁 卢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曹勇先生指出,智能建筑设备及系统种类多,协议不统一,数据互通难。建筑开源鸿蒙基于1系统和1底座构建智能建筑数字底座,构建统一开放架构,实现端升智、“车同轨”、“书同文”、数赋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积极推动1个工程标准、1个产品标准,以及N项系列标准,构建建筑开源鸿蒙技术标准体系。期待与业内同仁技术共建、标准共研、生态共享,共同定义智能建筑与智慧园区的未来形态。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 曹勇
会上,华为携手伙伴正式发布《建筑开源鸿蒙技术框架白皮书》,定义统一架构,阐述关键技术,描绘典型场景,构建标准体系,为智能建筑和智慧园区2.0提供"数字基因",让每个空间都具备自主进化的"智慧生命"。

《建筑开源鸿蒙技术框架白皮书》发布仪式
AI
万洲奇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TO李凡在演讲中指出,AI技术持续突破,园区应用实现从工具到生态的智能跃迁。万洲奇智基于华为园区数字平台,融合自身行业实践,打造智慧园区全场景解决方案,提供园区运营助手、智慧办公助手、设备运维助手等智慧服务,帮助客户增效降本、智控风险、效率提升、防障延运,拥抱智慧园区2.0跃迁。

万洲奇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TO 李凡
华为园区军团解决方案规划部部长牛琨指出,AI发展跨越拐点迎来爆发性增长,园区场景加速智慧化形成质的飞越。基于园区场景和ICT算力底座,华为打造智慧园区AI一体机方案,实现部署周期下降,服务上线效率提升,AI全域效率提升。该方案具备两种典型配置,可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我们还提供了全量的AI开发使能套件,助力伙伴基于智慧园区AI一体机快速开发AI应用。

华为园区军团解决方案规划部部长 牛琨
会上,华为携手伙伴正式发布智慧园区AI一体机。基于该方案,伙伴可构建丰富的AI场景方案,打造产业园区AI一体机、办公园区AI一体机、医院院区AI一体机、高校校园AI一体机等解决方案,加速智慧园区2.0建设。

智慧园区AI一体机发布仪式
鸿蒙为根,AI作翼,智慧园区2.0的蓝图正加速展开。让我们以创新引领,并肩同行,定义未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这项由索非亚大学INSAIT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共同完成的研究,揭示了大语言模型在数学定理证明中普遍存在的"迎合性"问题。研究团队构建了BrokenMath基准测试集,包含504道精心设计的错误数学命题,用于评估主流AI模型能否识别并纠正错误陈述。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提出了创新的隐私保护AI文本生成方法,通过"控制代码"系统指导AI生成虚假敏感信息来替代真实数据。该方法采用"藏身于众"策略,在医疗法律等敏感领域测试中实现了接近零的隐私泄露率,同时保持了高质量的文本生成效果,为高风险领域的AI应用提供了实用的隐私保护解决方案。
实验室和真实使用测试显示,iPhone Air电池续航能够满足一整天的典型使用需求。在CNET进行的三小时视频流媒体压力测试中,iPhone Air仅消耗15%电量,表现与iPhone 15相当。在45分钟高强度使用测试中表现稍逊,但在实际日常使用场景下,用户反馈iPhone Air能够稳定支撑全天使用,有线充电速度也比较理想。
这项由Reactive AI提出的稀疏查询注意力机制通过减少查询头数量而非键值头数量,直接降低了注意力层的计算复杂度,实现了2-3倍的训练和编码加速。该方法在长序列处理中表现出色,在20万词汇序列上达到3.5倍加速,且模型质量损失微乎其微,为计算密集型AI应用提供了新的优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