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微软投资数百万美元,计划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建立新的量子计算研发实验室。
微软方面与哥本哈根大学签订了一项为期多年的合作协议,计划共同开发量子计算机项目。微软方面的工作人员将直接与哥本哈根大学的尼尔斯玻尔研究所进行对接。
该研究所由Charles Marcus负责领导,其亦是微软去年招聘的四位重要科学家之一,旨在帮助软件巨头加快可扩展量子计算机的开发脚步。
Marcus负责领导该研究所的量子设备中心(简称QDev),同时亦通过此次合作使哥本哈根大学成为微软美国量子研究实验室Station Q的最新北欧前哨站。QDev将成为Station Q哥本哈根站所在地,且与悉尼大学、普渡大学以及代尔夫特大学各分站并列存在。
相较于常规晶体管以开或闭两种状态代表0与1,量子计算机的基本bit位被称为量子位(qubit),其基于量子粒子并可同时表现为开、闭两种状态。这种特性能够成就更为强大的计算机形式。
微软公司认为拓扑量子计算正是建立稳定量子位的关键所在。而拓扑学或者说开关与空间数学研究在量子计算研究人员当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正如《自然》杂志所指出,微软公司的方案旨在将量子位编码为物质内部产生相互作用的所谓“非阿贝尔任意子”的准粒子。该公司希望利用其拓扑属性使得量子位更加稳定,从而建立起通用型量子计算机。
根据哥本哈根大学的介绍,微软公司现在已经在新实验室内派遣了十余名员工,且预计在拓扑量子计算机的开发过程当中,团队规模将保持持续增长。
除了高达数百万美元的实验室投入之外,微软公司还同意为哥本哈根大学提供“数额可观”的量子科学研究经费。
微软公司人工智能与研究事业部负责人David Pritchard解释称,“实现量子研究成功与实际成效的关键已经在哥本哈根大学与微软之间建立起来,这是一支由顶尖量子科学研究人员组成的杰出团队,拥有广泛而深入的博士后与在校生人才储备,同时具备量子科学研究所不可或缺的实体基础设施与专用设备。”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YouTube在其直播活动中发布了多项面向Shorts创作者的生成式AI工具,包括定制版Veo 3 Fast视频生成模型、新的混音工具和AI编辑功能。Veo 3 Fast能以480p分辨率低延迟生成带声音的视频片段,支持图像动画化、视频风格转换等功能。新的语音转歌曲混音工具可将对话转为配乐,AI编辑功能则能将原始素材自动制作成初稿。这些工具将陆续在多个市场推出。
ByteDance研究团队开发了PaSa智能学术搜索系统,通过双AI代理架构解决传统搜索局限性。系统能自动阅读论文、追踪引用网络,实现深度文献挖掘。在真实测试中,PaSa相比现有最佳方法在相关论文发现率上提升近40%。该系统已开源,为全球学术研究提供高效文献调研工具。
谷歌发布了一款全新的Windows桌面应用程序,为PC用户带来了类似Mac系统Spotlight搜索功能的搜索栏体验。这款应用旨在提升Windows用户的搜索效率和使用体验,让用户能够更便捷地在电脑上查找文件、应用程序和其他内容。
微软团队开发的SIGMA是首个专为系统域任务设计的高效大语言模型,通过创新的DiffQKV注意力机制在保持性能的同时大幅提升推理效率,在长文本场景下速度提升达33.36%。该模型在系统管理任务上的表现全面超越GPT-4,为AI在专业技术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