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9月27日,Rancher Labs在北京举办了“Rancher 2.0发布暨中国区用户及合作伙伴大会”。在本次大会上,Rancher Labs(以下简称Rachner)不仅发布了最新的容器管理平台Rancer 2.0,还举行了与海航科技、华为等多家合作伙伴的签约仪式,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容器市场的热度,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Rachner的技术实力。
Rancher Labs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容器管理平台和服务的初创公司。公司位于美国硅谷,由于公司的联合创始人、CEO梁胜博士是中国人,公司的很多市场活动梁胜也都亲自回国参与,本次活动也不例外。Rancher公司规模不大,但因为专注和技术领先而被业界认可,而业界对Rancher公司这种技术领先的认知与梁胜博士本人不无关系。
梁胜博士之前创建过多家公司,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2008年左右创建的Cloud.com。这家公司的主打产品是曾与OpenStack直接竞争的CloudStack,Cloud.com后来被Citrix以2亿美元收购。在这之后梁胜博士将兴趣从云计算转向容器,这才有了今日的Rancher公司。其主打产品Rancher容器管理平台能让用户在任何基础架构上轻松管理生产容器。两次创业都赶上行业的风口,梁胜博士的眼光可见一般。
“我坚信容器和容器云的未来,包括公有容器云。”梁胜博士告诉至顶网记者。
因为容器的好处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使用者证明,比如其轻量型、天生地支持DevOps,支持快速集成、快速开发。在美国容器已经得到很多传统企业的认可,在传统企业中开始大量部署,而在中国市场,正在评估准备上容器技术的企业也并不少。不过,梁胜博士认为容器的使用也有一定范围,不是什么场景都适合容器,比如后端的数据库等,就没有理由一定要放到容器中。
由于之前提供公有容器云平台的厂商纷纷将业务重点转向私有容器云,有人开始怀疑公有容器云的未来。对此梁胜博士表示,他从不怀疑公有容器云的未来,甚至建立一个公有的容器云平台也是Rancher公司的长远目标之一。“如果容器可以用,那么公有容器云一定也可以,如果不行,两者都会不行。”梁胜博士说。
当然,在真正普及之前,容器和容器云在技术上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其中有的是技术路线的调整,正如Rancher刚推出的Rancher 2.0容器管理平台一样。与前一版相比,Rancher 2.0在技术路线就做了大调整,从之前的技术中立彻底转向了Kubernetes(简称K8S)。而做出这一转变的原因就在于K8S在和Docker、Mesos的竞争中明显占了上峰,正在成为一个新的行业标准。
“这个转变是很大的,原来的代码有一半以上的直接丢弃了,之前的很多技术投资也浪费了。”他说,作为一个还在演进中的技术,这也是正常的。
据悉,从Rancher 2.0开始,每个集群都将基于Kubernetes。这让用户能够轻松地充分利用Kubernetes的强大能力及其迅速壮大的生态系统。通过基于Kubernetes、简单直观的用户体验,Rancher 2.0将加快Kubernetes在企业中的普及。
本次大会上,Rancher一口气举行了多家合作伙伴的签约仪式,其中不乏海航科技、华为这样的公司,还请了民生保险、腾讯、阿里、恒丰银行、天合光能、航天云宏、中国电信、中金云金融、sosobtc以及睿云智合等合作伙伴的特邀嘉宾们进行主题演讲,成为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
其中,Rancher与海航科技合作的核心内容是帮助海航科技搭建一个公有容器云平台,而与华为的合作是共同开发基于容器的轻量级PaaS应用服务框架,这个框架也将用于华为的公有云上最终对外提供容器云服务。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能赢得海航科技、华为这样量级知名公司的认可并与之合作并不容易。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海航和华为这样体量的公司能选择与Rancher合作?对此,海航科技集团技术总监龙旭东告诉至顶网记者,在业界像Rancher这样能掌握容器核心技术的并不多,可以进行一些深度的定制,同时,Rancher的产品还简单易用。
“作为航旅行业的云服务供应商,我们是应用驱动型,我们的长处在于对业务的了解,可以提供丰富的容器应用场景,而对容器本身的技术显然不如专业的容器厂商,而Rancher刚好可以弥补我们的这一不足。”龙旭东表示。
梁胜博士透露,Rancher与航海科技的合作是战略性的深度合作,双方进行了很多技术共享,比如,航海科技为Rancher提供了丰富的业务场景,帮助Rancher打磨了产品,甚至在技术路线上也为Rancher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Rancher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是非常谨慎的,有时甚至是保守。比如,有些合作伙伴找到我们,它们愿意对这个市场进行很大投入,但我们感觉到它们对这个市场有不切实际的预期,我们也不敢和它们合作。我们还是希望能扎扎实实地做好这个市场。”梁胜博士说。
梁胜博士介绍说,目前Rancher公司在中国(包括全球)并没有大规模地开展合作伙伴计划,更多的是依靠社区下载,从下载用户中找付费用户。正因为采用的是这种商业模式,所以Rancher更得仔细打磨产品,让产品好用、易用,才能赢得更多客户。
据悉,目前产品下载量已经超过100万了。梁胜博士说,随着容器技术不断完善,市场会不断成长,只有市场成长了,Rancher才会真正成长,现在Rancher要和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动容器市场的普及。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