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软件与服务频道消息:2012年Evernote进入中国市场,以大象为logo,取名“印象笔记”。经历了八年的历史沉淀和2018年重组以来两年的独立发展,印象笔记早已从单一的工具应用,发展成为涵盖个人、企业团队、内容平台、智能硬件的综合性知识管理服务平台,成为国人“第二大脑”的初心和三亿人首屏应用的愿景也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在近日举行的印象笔记八周年媒体开放日上,印象笔记正式升级品牌宣言—— “记录就用印象笔记”。印象笔记董事长兼CEO唐毅领衔的印象笔记管理团队集体亮相,介绍了印象笔记的业务发展近况及产品研发进程,同时透露为开启优化股权结构,布局A股市场IPO的新一轮融资正在进行中。
唐毅表示,独立重组后的印象笔记,拥有着创新型的企业治理架构,使得产品和业务布局更顺应中国市场需求。独立后的印象笔记终于有机会在市场上做一款符合符合自身产品观、设计观、技术观的产品,可以在研发设计上实现迅速决策。
“我们绝对相信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很专注,我们是愿景驱动的公司,我们希望产品有独特性、文化也有独特性。我们拥抱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文化执行力、工作效率,也拥抱美国互联网、硅谷互联网的平等、透明特性。”唐毅说。
同时,Evernote的技术和品牌积累也非常重要,在积累的基础上,印象笔记发挥技术能力、产品优势、设计特点,推进整体的愿景。“现在我们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不管是从品牌还是从生态,还是从一系列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最新技术的获取速度、数据安全、数据隐私、产品可用性、可靠性,我们其实可以说站在了一个巨人的肩膀上。”唐毅说。
印象笔记承载了数十亿条用户笔记,可能是国内最大的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平台之一,而且笔记内容都是高价值的。印象笔记在隐私上恪守底线思维,并不会帮助用户处理数据,而是明确在什么场景下AI能够为用户带来增值体验。
目前,印象笔记的业务布局包括:管理个人信息的智能助手 ——“印象笔记”、针对企业级提高协作效率的团队工具 ——“印象团队” App、富集高价值信息的内容平台——“印象识堂”。在三条业务主线之外,随着智能硬件、小程序及轻应用的相继推出,印象笔记的应用场景持续扩大,更加普遍化,印象笔记正向着“准国民应用”的目标迈进。
在唐毅看来,印象笔记会逐渐变成一系列印象家族产品,用户可以免注册使用,通过声音记录、文字记录、视频记录,实现记录就用印象笔记。“我们考虑产品的角度是三个出发点:用户体验、科技驱动、自我追求。”
同时,唐毅明确表示,印象笔记永远不会做印象文档和印象会议,印象笔记一定会基于文本、音视频、关系进行协作产品的创新。“我们是关于工具的内容和关于内容的工具,或者我们更想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平台或者服务。我们就是想做一个印象笔记类的多模态的协作知识产品。”
对于to B还是to C的问题,唐毅认为,印象笔记并不对标市场上的其他产品,而是遵循自然演进的过程。“我们就是想做一个对于企业团队来说好用的产品,核心还是印象笔记。印象笔记关注细节,因为细节决定了用户的感受。我们会用最准确的交互特性、最严格的技术、最适用的产品形态、最艺术的设计和感觉,赋予印象笔记更有意义、最有前景的发展。”
结合中国个人和企业用户的场景需求,印象笔记公司加速产品研发进程,18个月内自主完成近400次升级发版,全面布局C端和B端的完整生态。这得益于印象笔记始终保持专注与创新,拥有一支执行力出众的团队,坚持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体验。
印象笔记产品副总裁刘璨表示,作为产品经理一定要有作品感,让大家喜欢它,倾听用户口碑反馈,这是感性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站在理性的角度,产品经理也要看数据和转化、模型、用户体验的整体流程设计等。“所有的产品设计最后落地的过程中要解决问题的本质诉求是什么。”
例如针对企业级的独立的印象团队App,专注于服务企业和团队,全面助力企业办公和团队协作效率的提升。通过业界领先的公有云SaaS模式,提供丰富的多端(包括Windows,Mac,iOS,iPad,Android)客户体验,在全面兼容印象笔记的强大知识管理功能的同时,进一步为高效团队提供“完整生命周期的团队信息云端管理”、“根据场景和流程灵活可定制的协作体验”、“完善的安全及权限管理”等服务。
印象团队App继承了印象笔记企业版的技术稳定性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同时针对企业和团队的办公场景新增核心功能,使其更符合用户使用习惯。印象团队上线之初即推出了100+项功能,覆盖了20+通用的办公及协作场景,用户通过使用印象团队可以快速满足包括“纸质资料电子化/上云化”“团队协作线上办公”“团队云端资料库搭建”等核心需求类;利用丰富的场景化模板库,可以一键搭建“HR/销售/客服/运营”等职务类,以及“教育/律所/金融投资机构”等行业类的多种在线办公空间。
作为印象笔记产品研发的关键力量,“印象研究院”持续致力于运用前沿技术,巩固产品的科技内核,也为拓展产品应用边界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充分可能。印象笔记在“数据视图驱动编辑技术升级”、“语义分析助力团队智能决策”、“自然语言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形成知识图谱”,“分布式一致性架构支持多人实时协作” 等研究方向上进行了广泛的探索。
据介绍,印象笔记于今年先后推出的“速读摘要”和“超级笔记”编辑器正是印象研究院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它们将被广泛地应用于印象笔记的全线产品中,为用户带来更智能的使用体验。
在印象笔记的“超级笔记”中,笔记的最小粒度变成模块,支持文本、图片、表格、链接、视频、音频、代码块、日历等多种类型。同时在使用交互上,模块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可拖拽功能,使笔记可以自由组合,任意排列的内容聚合体。
印象研究院负责人常诚告诉记者,印象笔记不会追逐所谓的技术热点,而是围绕印象笔记的核心愿景和产品方向,探索和应用前沿技术,革新产品的功能和用户的体验。比如编辑器的基础技术、非结构化和多模态数据的理解、分布式系统相关的算法和架构等。
不管是组织架构还是产品研发团队,印象笔记的产品生态的不断升级完善,帮助用户将高价值信息搜集、整理、内化为属于自己的信息,在成为国人真正的“第二大脑”的赛道上越跑越远。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Instabase 公司完成 1 亿美元 D 轮融资,估值 12.4 亿美元。该公司提供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平台,可从多种文件中提取信息并标准化。新资金将用于增强数据提取、分析和搜索功能,以满足企业 AI 需求。
人工智能在建筑设计领域正展现出惊人潜力。从生成令人赏心悦目的建筑效果图,到创造无限游戏世界,AI 正逐步改变设计流程。尽管人类仍是核心创作者,但 AI 辅助工具正迅速普及,未来可能会大幅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这一趋势引发了对 AI 取代人类建筑师的担忧,也带来了硬件革命和地缘政治影响。
研究显示,高收入公司的CEO正将人工智能置于业务战略的核心地位。欧美企业声称已具备AI项目的基础条件。专家建议避免过度乐观,关注投资回报,构建稳健的数据基础,并优先考虑循序渐进的推广策略。研究还发现,最成功的公司往往是那些高层领导有意识地不直接参与AI战略制定的公司。
微软研究团队开发了名为 MatterGen 的扩散模型系统,用于高效发现新材料。该系统可从大量候选材料中筛选出具有特定性质的新材料,比传统方法快速高效得多。这项技术有望加速电池等关键领域的创新,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