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作者:左轻侯 2007年7月11日
关键字:
由于我没有能够看到本书的完整内容,也由于时间和能力有限,我没有对全书进行整体的分析,而是采用了引用一部分原文再加以评论的方式。对于一本厚达964页的大书来,这无疑是管中窥豹,我只能希望读者能够从一斑中窥视到全豹的彪炳花纹。
第20章,软件质量概述
大部分研究都发现,检查比测试的成本更小。NASA 软件工程实验室的一项研究发现,阅读代码每小时能够检测出的缺陷要比测试高出80%左右(Basili and Selby 1987),另一个组织则发现使用测试来检测缺陷的成本是检查的6 倍(Ackerman, Buchwald and Lewski 1989)。后来,IBM 的一项研究又发现,检查发现一个错误只需要3.5 个工作时,而测试则需要花费15-25 个工作时(Kaplan 1995)。
在净室(ClearRoom)方法中,尽量将缺陷消灭在编码阶段而不是测试阶段是一个基本的思想。这种思想也许在更早的时代就已经有人提出过了,但似乎没有人把它运用到这样近乎极端的地步。在净室过程中,通过严格的代码复查(Code Review)来保证最少的缺陷。代码在进行复查之前甚至没有编译过(这意味着程序员不能再依赖编译器的强制语法检查),而通过复查的代码可以不经过模块级别的测试,就直接进行集成测试。程序员的表现由代码最终的缺陷数量来决定。
也许这种方法确实过于极端,但是这个基本方向是确凿无确的。依赖编译器和测试人员来找出缺陷,是程序员最大的恶习之一,即使不通过净室方法,也应该通过其他方法来加以避免。考虑到现实情况,完全的代码复查可能几乎无法实现,最大的原因在于生产率。
实施净室过程后,一个程序员每月最终完成的代码量可能在200-300行,但是在我们面对的项目中,往往一个程序员一天完成的代码量都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能够采取的平衡措施是,实行代码抽查,并且仍然在更大的程度上依赖测试人员(在本书中也提到,综合多种方法可以获得更高的缺陷排除效率)。这样至少可以尽量地提高代码的质量。
第23章,调试
就解决问题的表象而言,一种方法是随机的修改代码,直到你的代码看起来能工作。典型的思维逻辑是这样的:“这个循环好像有问题。可能是一个off-by-one 错误。让我先来写一个-1 试试。哦,这样不行。那么我就写个+1 试试。哈,看来程序正常工作了。我可以宣布问题搞定了。”
尽管这种方法受到了很多程序员的追捧,但它非常低效。随机地修改代码就如同是把一辆Pontiac Aztek 汽车转来转去,以为这样能修复它的引擎故障。你学不到任何东西,你只是在晃来晃去地浪费时间。你会争辩说随机修改程序是有效的,因为“我不知道这段代码到底出了什么事,我想试试这样修改,希望它有用。”不要随机修改代码。这就是所谓的“voodoo programming(巫毒编程)”。在没有理解代码的时候对它所做的修改越大,你对它能正确工作的信心就越低。
这是在初学者,甚至在某些有多年经验的程序员身上都能见到的习惯。据我个人的经验,在程序员者失去对解决问题的兴趣或感到疲惫的时候,最容易被这种习惯所左右。而某些程序员对解决问题从来就没有兴趣——他们并不试图理解问题,他们只是试图写出一段代码可以生成一个正确的结果而已。这种习惯是导致代码缺陷的最大来源之一。如果他们不改正这种习惯,将永远也无法成为优秀的程序员。
某次代码复查时,在进入代码的细节之前,一位程序员先向别人介绍他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但他一开始就遇到了问题,他无法清晰地表述他的思路。进入代码层次之后,大家发现,他使用了一种非常古怪的方式来实现需要的功能。这种方式是如此古怪,以致于别人难以阅读他的代码,甚至他自己也无法清晰地表述。很明显,这是 “随机的修改代码,直到你的代码看起来能工作”的典型例子。
在编码之前,必须透彻地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找到清晰的解决思路。如果在编码过程中发现原有的思路不够清晰,或者无法达到目的,必须先停下来重新思考,即使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导致重写全部代码。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