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环境下,数据库应用程序是c/s或者是多层结构的模式。
一. 概念
在网络环境下,数据库应用程序是c/s或者是多层结构的模式。在这种环境下,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应当尽可能考虑减少网络数据传输量,并且尽量提高并发度。基于这个目的,带缓存的数据更新技术应运而生,其大致过程就是:应用程序将数据库中数据提取到客户端的缓冲区,在缓冲区中完成数据的修改、更新、以及新数据的插入等操作;等操作完成之后,在一个合适的时间,一次性的将数据提交给数据库,从而大大减少了网络流量,减小了数据库服务器的负载,提高了并发性能。
应当说,这并不是太新的技术,在delphi等数据库前端开发工具较早期版本中,就已经对这种技术做出了的支持。但是笔者发现一些程序员并不注意这种技术的合理运用,依然停留在单机应用程序的思路下,导致所编出来的程序效率低下或者出现潜在的错误。因此有必要对该技术的优点、运用原则以及运用方法(以delphi为例)做一个总结。
二. 优缺点
带缓存的数据更新技术主要有如下几个优点:
(1) 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网络流量,减少了数据存取的时间。提高了客户端数据库操作人员的效率。
(2) 减轻了数据库服务器的负担,因为许多反复的更新、修改、删除操作可以在客户端的缓冲区内完成,最后只把结果提交给服务器。
(3) 有效缩减事务(transaction)处理的时间,减少了并发事务的吞吐量。从而更能够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其优越性:数据库操作员往数据库中插入一条数据记录,但马上发现该记录不合要求,于是将该数据删除。这一过程,如果采用不带缓冲的数据更新技术,则服务器端将执行一次插入操作,一次删除操作,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进行往返两次的数据传输,而且如果此数据与其他的数据库表有级联关系,还必须考虑到数据的级联更新、删除、恢复等操作。如果采用带缓存的数据更新方法,则可以在客户端的数据缓冲区完成这两步互逆的操作,而不会给服务器端带来任何动作,不会产生任何网络数据传输以及数据的级联更新操作。由此可见带缓冲的数据更新技术的巨大优势。
带缓存的数据更新有一个缺点就是因为数据是在客户端存放的,所以该数据如果被其它用户更改的话,会产生丢失修改等不一致状况,需要考虑其并发控制的细节,充分考虑那些多变的数据可能出现的不一致的情况。这种技术的运用需要一定的技巧与一定的思维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