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台的4万亿刺激内需计划,以及地方政府出台的逾20万亿总额的经济刺激方案中,涉及制造业的比重将达到三分之一左右。
此前,制造业协会相关人士评价金融危机对制造业的影响时认为,"西方国家的制造业不景气,有助于加速中国的'世界工厂'的形成,给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历史性发展契机。中国制造业十年之内优势仍将存在。
长期关注制造业的博科资讯董事长兼总裁沈国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借助金融危机促进中国制造业融入全球化进程的有利契机,借助国家以及地方政府万亿经济刺激方案的契机,中国制造业要从产业结构、管理升级等方面加快结构调整,提升核心竞争力,迎来制造业的春天。
制造业境遇
受金融环境恶化、高油价、老百姓购买力降低、经济严重下滑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制造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许多制造业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倒下。
制造业协会相关人士则认为,"倒下去的企业大多数都是高污染高能耗、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样的企业在能源价格高企、劳动力成本增加、环保压力增大的情况下,选择自行灭亡或破产,是自然现象,也是优胜劣汰和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必然。
"每一次全球经济的巨大震荡,都将是某些行业的一次重新洗牌。"制造业协会相关人士认为,"金融危机导致的西方国家的制造业不景气,有助于加速中国的'世界工厂'的形成,给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历史性发展契机。
在当前国家及地方政府巨额经济刺激计划中,对制造业的倾斜无疑让制造业前景更加明朗。媒体和部分制造业企业高管纷纷用"拐点"一词来评述"万亿"恢宏数目对制造业的影响,"制造业将出现明显改观"、"制造业春天来了"的论断在坊间流传。
而一些制造业企业管理者则对此持保守态度,"制造业应该将关注目光放在如何过冬,而不是万亿上",一家公司总经理对记者说。
沈国康指出,新形势下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和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并推动中国制造业产业格局的进一步升级换代,在与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外国企业竞争中,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核心技术以及品牌、渠道等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并逐步改变产品低附加值、低利润局面,摆脱在国际分工中的"初级加工者"角色,逐步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
春天还有多远?
面对部分人士的乐观估计,沈国康指出,万亿内需刺激对制造业只是杯水车薪,制造业企业要求真务实,并苦练内功,增强核心竞争力,"春天论还为时尚早",沈国康说。
"当前我国的制造业仍然处于粗放型管理状态,与西方发达的制造业相比,我国制造业材料消耗、能源消耗高,人均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不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差。
专家表示,金融危机是我国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重大机遇。金融危机暴露出我国制造业总体上处于国际分工链条低端、竞争力弱的问题,既凸显了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优胜劣汰、技术进步的迫切性,也为此提供了有利契机。
"在万亿刺激以及拯救中小企业的契机下,制造业谋求新变的时候到了。"沈国康表示,在当前闭关修炼的涅槃期,通过产业洗牌整合效应,制造业要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在保证生存的同时完成结构重组,品牌、营销、渠道的优化和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专家表示,当下制造业企业要通过保证现金流、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防御型发展以及站在由制造到创造高度,完成制造业企业从安身立命到强身健体,最终锻造核心竞争力,迎来真正的春天。
"在当下对现金流、对成本控制和库存消化的工作重心引导下,制造业供应链管理被摆在首要位置。"专家告诉记者,"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将带动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通过供应链优化将提高企业效率20%以上,并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节约现金流。基于提高供应链信息化水平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在当下帮助制造业企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很好地证明了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
"同时,制造业企业要站在高处,培育创品牌、走创造路子的战略眼光和抓住战略机遇的能力。"业内人士表示,由制造到创造,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不但在定价权方面有较大的语话权,而且对上下游企业、消费者有更多的主动权,抵御风险就更加游刃有余。
沈国康认为,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深刻变革和机遇,以及国家的刺激计划为制造业整体蝶变凝聚了强大动力,当前的制造业要蓄势待发,迎接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