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2月28日报道称,阿里云持续的高速增长让投资届出现“看涨”风潮,这家在中国市场占据40%以上份额的云计算服务商正在将触手延伸到全球互联网市场,与亚马逊、微软形成“3A” (Alibaba, AWS, Azure)竞赛刚刚开跑,技术实力将决定谁是胜者。
报道援引国际投行CLSA证券的观点称,阿里云正在重演亚马逊AWS的增长神话。
主管亚洲互联网行业的分析师Elinor Leung表示,“我们在阿里云身上看到和AWS一样的潜力。关键在于规模和技术。规模越大,均摊到每个用户的成本也就越低。这样(的规律下)基本上留给规模小的云服务商很少生存空间。”
在上一季度,阿里云营收同比增速达到115%,连续第七个季度保持三位数的增幅。这让分析师们看到清晰的成长路径:一方面阿里云在中国公有云市场的份额超过40%,并保持高速的增长,另一方面万物互联产生出越来越多的数据,对云计算的需求也在同步增长。
“云计算是大生意。” PwC香港合伙人Marin Ivezic指出大数据和云计算是相互依存的,中国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数据化,自下而上推动各个产业链增加对云计算的使用。
《金融时报》对比美国市场分析,云计算是创造出真金白银的生意,即将上市的Snap就是一个例子,在招股书中Snap披露与Google云签署了一项高达20亿美元的合同,用于在未来五年内购买Google云的计算、存储、带宽等服务。
在中国市场,公有云的整体市场规模正在迅速增长,增速大幅高于西欧和美国市场。据研究机构Gartner,中国公有云市场整体规模将从2016年的112亿美元增长至今年的142亿美元。同期,美国市场规模达到了1410亿美元。
公有云提供的服务也在进化,从云服务器、存储等延伸到如阿里云首席科学家周靖人说的“高度集中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处理从工资账单到安全的所有事物。
早年就采用云计算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基于云的软件厂商金蝶软件主席Robert Xu表示认同,“大数据在传统IT架构里是被浪费了的。但是在云计算平台上,我们已经能够更好的利用这些数据,为用户提供价值。”
在BAT之中,百度和腾讯也开始提供云服务。此外,华为、中国电信等也提供不同形式的云服务。AWS以合资公司的形式在中国运营,微软也用同样的方式寻求落地。
权威研究机构IDC的统计数据显示,阿里云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几乎是其他所有追随者的总和,其中第二位中国电信份额为8.4%,腾讯为6.8%。
在中国市场之外,中国云服务商们开始逐步扩展海外市场,但腾讯更多是依赖合作伙伴来提供海外的云服务。
咨询公司Bain & Co在一份报告中曾提及,阿里云等中国云服务商在海外设立数据中心,说明了他们以全球市场的概念来看待云计算市场。
阿里云国际业务总经理喻思成表示,希望在未来几年内在全球市场获得可观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为全球各个区域市场提供本地化的服务。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最新数据显示,Windows 11市场份额已达50.24%,首次超越Windows 10的46.84%。这一转变主要源于Windows 10即将于2025年10月14日结束支持,企业用户加速迁移。一年前Windows 10份额还高达66.04%,而Windows 11仅为29.75%。企业多采用分批迁移策略,部分选择付费延长支持或转向Windows 365。硬件销售受限,AI PC等高端产品销量平平,市场份额提升更多来自系统升级而非新设备采购。
清华大学团队开发出LangScene-X系统,仅需两张照片就能重建完整的3D语言场景。该系统通过TriMap视频扩散模型生成RGB图像、法线图和语义图,配合语言量化压缩器实现高效特征处理,最终构建可进行自然语言查询的三维空间。实验显示其准确率比现有方法提高10-30%,为VR/AR、机器人导航、智能搜索等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新一代液态基础模型突破传统变换器架构,能耗降低10-20倍,可直接在手机等边缘设备运行。该技术基于线虫大脑结构开发,支持离线运行,无需云服务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在性能基准测试中已超越同等规模的Meta Llama和微软Phi模型,为企业级应用和边缘计算提供低成本、高性能解决方案,在隐私保护、安全性和低延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IntelliGen AI推出IntFold可控蛋白质结构预测模型,不仅达到AlphaFold 3同等精度,更具备独特的"可控性"特征。该系统能根据需求定制预测特定蛋白质状态,在药物结合亲和力预测等关键应用中表现突出。通过模块化适配器设计,IntFold可高效适应不同任务而无需重新训练,为精准医学和药物发现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