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RIA可用性 用AJAX和Web2.0扩展SOA

ZDNet软件频道 时间:2009-02-04 作者:Stella 译 | 论坛整理 我要评论()
本文关键词:软件
以RIA为基础的SOA前端能提供一个比静态的HTML网页和门户作用更好的用户体验.Web2.0 是关于如何协调标准(CSS、JavaScript等等)以进行、互动与整合内容与服务,使用户能够专注与他们的任务和客户而并非界面。
 RIA应用程序可用性测试

  可用性测试能评价一个RIA应用程序学习和使用的容易程度,应该使业务需求、技术潜力和用户预期出于最佳平衡状态。传统意义上来讲,可用性是指“在特定的使用背景下,一个产品被特定使用者有效、效率的用于达到某一目的,并具有一定满意度。”经过我们重整,RIA可用性的定义目前为“用户利用丰富的控制措施,独立并一致的进行有计划的交互应用,最终达到减少任务时间和丰富用户体验的能力。”在此情况下,人机交互(人机界面)将是“关于设计、评估和实施可用RIAs的规则以及对传统用户预期和丰富技术创新最佳平衡的研究”。

  RIAs可用性测试将包括基于现有可用性指导原则的用户界面设计分析,评估在通过工具或一手观察使用丰富Web2.0控制的情况下用户任务时间和工作满意度,以及漏洞修补的建议。通常建议的做法是要在重大商业用途中实施所需的丰富构件时制定一个限制最优组合,以及在方便使用经验的地方使用传统途径。毕竟,传统控制手法将被逐渐淘汰,而丰富交互式构件和RIA能力要普遍起来也需要时间。以下是对于可用性测试与RIA背景不同方面的解释:

  可用性的计划和优先次序的制定

  规划一个这样的系统需要在制定网站目标时灌输可用性的概念。开发过程中,我们应该着眼于发展的形式,并对于它如何作用于终端用户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个系统应该是以自然用户工作流的心智模式呈现出来的。RIAs中的可用性方面要求在新的页面上执行何种功能、什么最适合部分页面更新进行决定。用户产生内容与评论、访问率的结合能扩大RIAs的可用性。他们的设计应该由视觉理解和用户行为组成。RIA背景下需要计划和使用的关键任务和关键技术包含:

  所有可用的RIA控制都应该具备一下四个特点:

  能力:开发员的能力――利用发展迅速和直观的网络技术实施丰富的交互控制

  功能性:这种特点用以描述对于用户和业务整体在改进任务时间,输入容易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实时解决方案这些方面的益处。

  容量:这个特点暗示要有实施RIA控制、为终端用户提供个性化和交互式解决方案的基础架构和巨大的商业收益。

  可学性:在自然使用条件下为更好保持和回收利用设计构件。

  这四个可用性描述了一个成功而可持续的应用软件-可留住用户、满足用户期望、丰富其可学性和用户体验。这可以帮助阐明重要的设计决定,如要增加多少丰富性。要记住的是,在扩大现有功能的同时,我们还要满足现有基础架构的需求,减少用户的任务时间。

  RIA可用性的最佳实践

  坚持保证基础:在实施RIA创新之前,开发一个训练有素的可用性测试装置以找出可用性缺陷。设计者应该重新设计每一个可用性的一致性。除此以外,我们还应着重于隐私、安全性和错误处理指导原则并提供替代方案。RIA的可获取性取决于浏览器上Javascript的使用。浏览器应该自动检测并重新将用户导向替代形式。

  · 以AJAX提高用户体验:如果能够使用户任务更加容易,增加可学性和提高效率,我们就应该提供RIA控制;相反,如果用户无法从中得益,我们就不应该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 为用户发展:RIA可能迷惑用户。我们应该以目标受众和目的为导向进行开发,使用户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

  · 可用性检查:雇用一个可用性专家,在事先制定好的可用性标准下判断RIA的效力,提早识别出潜在问题。

  · 可用性测试:参与者应对任务进行有效的测试和评估设计的有效性,并为测试迭代解公布结果。

  · 报告:保持原有特性,对必要的设计建议和短期、中期、必须的补救进行报告。

  结论:

  在对SOA进行业务承诺时,了解客户是至关重要的。门户和Web2.0已经演变成为SOA消费系统关键的推动者。RIAs消费中的Web2.0方案最初是着眼于控制的丰富性而非终端用户。为了增强对用户的关注,需要在通用可用性指导原则下,以正确的方法规避RIA的一般设计缺陷。这一设想应该使用正确的可用性工具和技巧。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不同的Web2.0 RIA可用性观点以及适当的技巧以便帮助RIA开发者与终端用户减少任务时间、使用错误、使用中断、培训时间、维护和再设计成本。

查看本文来源


百度大联盟认证黄金会员Copyright© 1997- CNET Networks 版权所有。 ZDNet 是CNET Networks公司注册服务商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10391号 京ICP备09041801号-159
京公网安备:110108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