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对等网络路由模型及关键技术分析2
集中目录式P2P首先实现了文件查询与文件传输的分离,有效地节约了中央服务器的带宽消耗,减少了系统的文件传输延时。但中央目录服务器却成为脆弱的瓶颈,如果该服务器失效,整个系统都会瘫痪。而且,不同等级的用户连接速度也会使系统性能大大降低。在Napster之后的P2P系统,都在这一点上进行重点改进,系统基本上都采用无中心结构,准确性和可扩展性都得到极大提高。
2.2 分布式P2P模型
分布式P2P网络采用随机图的组织方式,利用TTL(Time-to-Live),洪泛(Flooding),随机漫步或有选择转发等方式搜索网络资源。当节点度数服从幂率(power—law)规律时,该方式能够较快发现目标结点,而且面对网络的动态变化体现了较好的容错能力。代表性网络是Gnutella,如图2所示。
图片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查看原图(大图)。
在分布式P2P模式下,所有节点都参与服务,控制流和数据流都在对等节点之间交互,解决了中心化的问题,避免服务器瓶颈,部分节点出问题也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搜索结果更新比较及时,时效性高;但是,采用flooding方式传播搜索请求,造成网络额外开销比较大,随着P2P网络规模的逐渐扩大,网络开销成指数级上升。因此准确性和可扩展性是非结构化网络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