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软件频道应用软件外媒评论:微软十年多少伟大想法化泡影

外媒评论:微软十年多少伟大想法化泡影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作为全球IT业的顶尖公司微软(Microsoft)的名字几乎是人人皆知,当然还有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微软拥有众多世界知名的产品,包括Windows系统、Windows Server、IE浏览器、必应(bing)搜索引擎、Silverlight、Zune...在很多人眼中,微软这个行业巨无霸几乎是无所不能的。

来源:泡泡网 2010年1月7日

关键字: 微软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作为全球IT业的顶尖公司微软(Microsoft)的名字几乎是人人皆知,当然还有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微软拥有众多世界知名的产品,包括Windows系统、Windows Server、IE浏览器、必应(bing)搜索引擎、Silverlight、Zune...在很多人眼中,微软这个行业巨无霸几乎是无所不能的。但事实却不是这样,近日国外博客Joe Wilcox撰文揭秘了微软从2000年到2009年十年时间里未能实现的梦想,包括盖茨担任微软CEO期间也未能成就的事情。以下我们就来详细看看Joe Wilcox眼中不一样的微软。

  眼光长远,短期实施

  微软在董事长比尔盖茨的带领下提出了若干伟大的技术设想,而且这么多年的事实与发展趋势证明了微软当初都是正确的,但不幸的是,没有太多真正实现并将其带入市场。现实情况是,微软的管理层已经开始老化,并且其组织结构复杂,中层管理人员臃肿,以及公司内部的竞争体系等,这些对于一个运行良好的成长型公司来说是很好的,但却不适于管理一个成熟的市场。

  有太多例子证明了微软独到的见解和长远的眼光,但非常可惜最终一一流产,比如:

  Ebooks早在2000年的时候微软就已经发布了电子书(Ebook)阅读器软件,但却没有坚持,结果最终是亚马逊成就了电子书的设想,而并非微软。

  HailStorm微软一直拥有对消费者网络服务很好的观点,早在2001年并最早提出,但大约在一年之后该计划终止。而时至今日,网络服务成为了Facebook成功的秘诀。

  Digital music微软很早以前就看到了数字内容的潜力,最开始关注的就是数字音乐这块,比苹果早了很久。不过微软选择失误将数字版权管理与Windows系统相捆绑,而最终消费者关注的仅仅是数字化光盘中的内容而已,结果苹果抢得了先机。

  NTFS对于数据存储的重要性微软早期的观点也是相当正确,但它仅仅介绍说将打造Windows和Windows Server的中心,相反,亚马逊将数据存储到云中,最后微软不得不急起直追。

  Origami微软认为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业用户都希望能够有一个小型且低价的平板电脑,并且预测合理的价格应该在500美元以下,但是其合作伙伴都无法提供这种设备。依然还是苹果于2007年发布了最适合用于触摸控制的设备iPhone,相信iPhone获得的巨大成功无人能够否认。

比尔盖茨展示Origami设备

  从2000年至2009年间,有许多由微软发起的并很有远见的项目,但微软仅仅是开始,后来要不是取消计划就是失去了最佳机会,太多的好想法全部化为了泡影。

  微软应该解雇所有的MBA(工商管理硕士)雇员

  进入新千年的头十年对于微软来说应该是失大于得的十年,也是一个梦想破灭的十年,从2000年至2009年的微软是一个很值得学习的案例,它应该仔细想想为什么没有一个公司愿意聘用过多的MBA员工,以致结构臃肿。而微软在过去裁掉的5000名员工中应该包括95%以上的MBA,而不应该是在生产第一线勤奋工作的好员工。我不止一次听到过微软的员工私下抱怨,公司的招聘只会重视是否有一个MBA学位或是律师学位。

  之所以有这样的个人看法,主要是因为微软在2000年至2009年十年期间,并不缺乏业界领先的观点和想法,所缺少的恰恰是实施。一旦有人提出了好的想法或是意见,微软开始将其推向市场的时候,刚刚开始就被阻止了,很简单是由于一些商业或法律的原因。任何事情总是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反复启动、停止、重新调整、再开始进行...许多好项目就这样最终被关闭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一些无聊的表格文档处理上,一直停留在纸上谈兵而没有进入到现实世界中来。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这也是我多次从微软员工那里听到过的,大多数技术决定必须要基于一些数据来进行判断,可以说几乎没有一家公司会像微软这样投入大量的花费给第三方分析研究调查,而微软会将最终的数据和重点全部收集起来研究。这十年时间,微软根据数据研究否定了的一些领先观点和想法比比皆是。比如说微软两个失败的收购案例,Yahoo和YouTube,这都是依赖于众多MBA人才们的数据分析和想法最终导致的。不久前,Google花费了16亿美元收购了YouTube,而早在之前微软错失了约5亿美元收购的机会。

  现在微软的CEO鲍尔默曾表示,微软随后将进行有关收购或自行构建的分析以决定更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来创建视频流服务。微软推出了MSN Soapbox结果以失败而告终。YouTube视频站之所以现在流行于网络,Google搜索巨大的流量推动力功不可没,就单从搜索来说,炙手可热的YouTube就是对微软最有价值的服务。

  而想要以450亿美元收购Yahoo的案例是微软另一个过分强调数据分析的错误体现。微软错误地认为只要与Yahoo合并之后,其搜索所占份额将迅速在美国市场达到30%,甚至在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会更高。然而以同样的推理应用于微软的搜索,也会因为Yahoo搜索的合并而消减掉很多,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搜索规模的扩大将有益于微软提高搜索的准确性。从最近一期知名互联网调查机构ComScore对搜索份额的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到,微软的理由是有着根本性缺陷的,最新报告显示,微软的搜索必应(Bing)在一点点蚕食而不是立即拥有与雅虎搜索原本相结合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Google将继续扩大其搜索份额的领先优势,并且已将其扩展到移动设备的网页搜索当中。

  过分依赖摇钱树产品

  按照MBA相同的逻辑思维下去,微软应该没有什么新创意出现,所有未来的创新都要与摇钱树产品Office和Windows相结合。微软不断扩大其服务器软件服务,捆绑了越来越多Office软件中的各种功能,积极开始于2003的发布之时。(博文作者Joe Wilcox认为这也是微软的一大战略,积极部署企业市场,依靠庞大的数据支持手机策略,能够配合黑莓手机的电邮功能并非巧合,而是有利于Outlook和Exchange Server功能,微软采取了曲线战略支持Windows Mobile的发展,让苹果和Google在手机市场措手不及。)

  所谓创新是将注意力集中到用户还并不知道什么是他们所需要的方面,苹果公司一直在坚持这样做。但是一边要创新一边还要留意自己的竞争对手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不小心就会分心。微软高层已经意识到Google将会是他们长期强大的竞争对手,但是微软现在没有抢占创新地位而总是跟随Google的脚步是非常糟糕的做法。

  微软忽略掉一些研究数据或商业学校的常识从而取得的成功,Xbox就是很好的范例,这应该是微软所进行项目的另一种模式。微软进入游戏设备市场是期望扭转其多年的亏损情况,良好的管理决策和极具远见的目光让微软赢得了投入的回报。当时在2001年有谁会认为,微软将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赶上索尼游戏机的市场呢?同样,Azure的潜力是微软投资后可以获得长期收益的,也许这种做法看来与各大商业学校的逻辑相悖,他们往往为一些上市公司强调短期和季度目标。

  短期的目标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追求短期目标一直是微软的一种文化,盖茨很快建立了微软的事业,制定了在不牺牲短期利益的前提下考虑未来5至10年的业务远景规划。长期以来超前的技术规划也成为了微软的核心竞争力,并且这种战略规划让微软在1980至90年代成为了最成功的公司之一。但进入21世纪,虽然考虑问题的长远眼光依然存在,但MBA评估和法律因素的考虑掌管着太多了短期决策,以致于最终扼杀了很多富有远见的想法。

  回顾这十年,其中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在产品管理上出现了差错,当时微软在PDC2003大会上承诺了开发代号为Longhorn(就是后来的vista系统)将要实现的所有功能,但稍后的2004和2005年又一直被搁置。这个问题就是想法太多但没有足够的短期执行所导致的。Longhorn其实真正是一款革命性的操作系统,如果能够按照想法在2005年发布出来,那么也许将会朝着与今天完全不同的技术领域方向去发展。几乎可以断定,微软将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保证Windows的计算和信息性相关联,统治着离开网络的开发世界,同时不断打压苹果Mac的市场份额,以及减缓Google的进程。

  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曾在2005年对公司进行了重组,把一些商业和市场营销的人提到了重要领导岗位上,包括新设立了三名高管职位。与此同时,微软的产品经理开始使用博客和一些社交媒体工具与用户和爱好者们近距离接触,并更好地将他们的及时反馈意见纳入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来。在2009年这项工作的质量大幅提升。但是套用盖茨1995年的一本书的标题在前进的道路上,依然是曲折不平的。微软需要大幅消减中层管理人员,降低对MBA雇员的依赖,让更多的技术怪才来掌管一些重大项目,并集中注意在长期的创新之上,而不是仅仅以短期的目标或是打压竞争对手为目的。最后我想说的是,微软并没有失败,它只是暂时迷失了方向而已。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