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雨
与其说是天不遂人愿,更不如说AOL第二轮进入中国是没有自助,相对于第一次来说,这一次的AOL退出中国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比特网(Chinabyte)3月11日评论,对于今天的AOL来说,在中国的历程如同历史重演,只是9年之后的今天,当其再度折戟中国市场而选择黯然退出的时候,业界的诧异似乎减少了许多。
或许,在中国互联网这块群雄踞争的大市场里,以从业者的眼光来看,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两轮寒潮 两度退出
世纪之初的2000年,由联想与AOL共同投资一亿美金的“FM365”网址空前活跃,这个由偶像巨星谢霆峰和周迅代言的网站迅速在网民中漫延传播,最高峰时,其网站页面访读量达到3400-3700万人次/天,国内排名在第四第五左右,排名已位于TOM之前。
或许是天不遂人意,网站的迅速崛起却遭遇到了中国互联网的第一轮寒潮,在那个互联网还是处在一个“烧钱”年代,网友稀缺,毫无盈利模式可寻的年代里,作为投资方之一的AOL无疑也开始坐不住要抽身走人了,于是,资金链断缺的FM365便迅速沉沦。
2008年4月,觊觎到中国媒体市场的巨大潜在价值,AOL选择再度选择进入中国,不过这次的行动明显收敛了许多,甚至低调到了连中文网站首页上线的日期也没有对外正式公布。相关高层也是甚少露面,对外一致的公关说辞便是“AOL已针对中国市场定制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将为全球和本土广告商搭建一个有价值的平台。”
2009年3月,时隔不到一年时间,AOL再度选择黯然隐退。据悉,目前AOL中国全部员工已经收到了裁员和公司解散的邮件。邮件信息显示,AOL中国员工将在今天签署赔偿协议后,直接收拾东西离开公司。今后AOL中国北京办公室也可能不复存在。
回顾AOL在中国的两轮退出,老天爷似乎是开了一个玩笑:第一轮退出是在互联网并未成熟且遭到网络泡沫经济的2000年;而第二轮的退出,则是全球经济大萧条,巨头公司纷纷传出裁员、减薪的恶劣环境之下。
或许正应了一句老话:天不遂人愿。
溃兵是必然
“与其说是天不遂人愿,更不如说AOL第二轮进入中国是没有自助,相对于第一次来说,这一次的AOL退出中国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接受比特网咨询的一位资深互联网人士一语中的。
诚然如此,相对于其它互联网巨头来说,AOL的中国战略,无从琢磨。
单就产品来说,目前我们能从其中文网站看到的,除了资讯就找不到其它的亮点产品,而且,这种完全没有针对性的资讯内容,国内大小网站能数出上千家。
其次,没有核心的竞争力,回顾进驻中国的国际互联网巨头,谷歌、雅虎还有MSN,其在产品以及宣传方面都有自己的亮点,谷歌和雅虎的搜索,MSN则依靠自己微软的大树以及IM即时通进行传播。
再者,第二次进驻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了,其赢利模式根本无章可循,线下渠道队伍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开始建立。
比特网同时发现,AOL中文网站连基本的ICP备案都没有出现在页面上,其网站上线半年多时间来,首页logo处依然挂着一个大大的“BEAT”版。
“从去年一开始选择进驻中国,AOL此次就是抱着试水的态度,对于分析者来说,AOL中国不管是产品还是战略,都无章可循,由于所有的业务均没有开展,其在中国的运营成本相对来说应该很低,可以大胆的说,就算是没有遭遇到经济危机,AOL中国按此延续也将必败无疑。”
综合上述,接受比特网咨询的业界人士的此番评论便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