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软件频道访谈:吉燕勇描绘IBM IM产品线全景图

访谈:吉燕勇描绘IBM IM产品线全景图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IBM中国开发中心 信息管理产品开发部总经理吉燕勇先生近期做客中国最大的数据库技术社区ITPUB,为您解开IM产品线的战略发展脉络。流程方面主要是我们严格按照一个产品开发流程,我们做的产品都是面向全球客户,这样做出来质量也好,进度也好,产品也好,都能够很好控制。

作者:严冬 来源:IT168网站 2009年12月29日

关键字: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IT168 评论】从单一的DB2、Informix等数据库产品到“信息随需应变(IOD)”,从IOD再到管控整个数据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从信息管理再到今天支撑“智慧地球”概念的新锐洞察,IBM的IM产品线战略到底在经历着怎样的发展和变化?IBM中国开发中心 信息管理产品开发部总经理吉燕勇先生近期做客中国最大的数据库技术社区ITPUB,为您解开IM产品线的战略发展脉络。

IBM中国开发中心 信息管理产品开发部总经理吉燕勇先生(左)

  一 发展和变化:IM产品架构日趋完善

  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很少有软件产品能像数据库系统这样充满着竞争和挑战,因为信息化的本质其实是围绕数据提供服务。

  吉燕勇谈到,“说起IM大家很容易想起DB2,因为DB2已经是一个有二十年历史的产品了。实际上在过去几年到现在,我们的战略甚至品牌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吉燕勇认为,从DM数据管理到IM信息管理,表面上是名称的变化,其实后面隐含的更多是战略变化。IBM在05年年初提出IOD就是信息随需应变战略,它的重点是说怎么能够从信息里面挖掘它的商业价值,能够让客户在今天的市场竞争里显出优势来。今年提出Information Management,含义是怎么能够利用信息主导你的变革,怎么能够在企业里面能够挖掘到商业价值,提供商业分析,商业优化,给客户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这是整个企业,整个品牌过去几年比较大的变化。

  记者注意到,IBM为达成这个战略,在过去三五年里面花了将近一百亿美金以上,收购很多公司和产品来完善和充实IM产品线。比较大的收购都是发生在整个战略构想之下,包括Cognos、以及今年收购的SPSS、Exeros、Guardium等公司或产品。

  如果将IBM的IM产品线简单梳理一下,发现最近几年通过自身的研发和大量收购,IBM的IM产品线架构已经日趋完整。从底层的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到中间层的数据集中与整合产品,再到最上层的商业智能工具,形成了一个解决企业多方面需求的完善的数据处理体系。

  关于数据存储和管理产品,IBM数据库DB2自从推出9系列产品以来,它发布的频率比过去快很多了。包括9.5到现在不久前发布的9.7,每一个版本有很多新的特性,比如自动维护,存储压缩,刚刚发布的9.8包括数据性能等等。据了解,IBM计划在2010年第一季度发布DB2 9.8版。

  根据吉燕勇总结介绍,从IBM DB29系列推出来以后,其实IBM围绕三个方面,第一块怎么能够给客户的投入降低下来。降低成本投入,这是我们的第一个重点;

  第二个怎么能够提高数据库的可靠性。

  第三是数据库的易用性,就是如何让用户用得更容易一些,所以一直围绕着成本、可靠性及使用方式来做发展。

  “刚刚也谈到自动维护,自动维护是很好的例子,自动维护就是说怎么能够尽量减少DBA日常工作中的负担。我们根据客户的反馈,自动维护功能基本可以满足DBA(05:30)。有这个功能以后,DBA不需要时刻担心怎么改变参数,配置参数,它可以把很多时间花在业务上。并且因为它自动配置,所以可以避免因为调整参数,需要重起生产数据库,这是很好的例子。

  第二块谈到存储压缩,我们提供包括表的压缩,包括索引压缩包括临时表压缩,包括大对象、xml压缩,这种压缩极大的减少了在存储方面的投入,并且能够更加提高性能。另外我们知道客户对xml这种数据形式很有兴趣,它有很多方便之处,所以我们也从9系列以后,一直推出很多对xml的支持,增加客户对DB2使用的方便性。”

  对即将推出的DB2 9.8版本,吉燕勇谈到,IBM刚刚在2009年11月份推出了运行在IBM Power Systems

  平台上的DB2 pureScale版本, 这一特性将会被用到DB2 9.8的通用版本中,这一特性将会极大地提高DB2产品的竞争力。

  据介绍,DB2 pureScale主要围绕在三个方面,第一怎么能够提供无限的计算能力。随着数据的成长,企业的成长,数据成长以后怎么能够比较快的增加一些服务器,增强它的计算能力,仍然让业务比较顺畅运行下去,企业怎么能够比较快的扩展服务器,增强计算能力,提供对数据库的支持,这就是所说的“无限计算能力”;第二怎么能够提高它的持续可用,如果一个点出问题,比较快能够切换出来。第三,怎么利用透明化,就是希望数据对企业应用透明,客户修改了企业应用后,也能够很快使用起来。

  “这个技术其实是基于主机数据库里的技术。用了十几年,然后我们把这个技术引进到开放平台里,这样能做到对数据不间断访问,对性能能做到线性扩展,这些是比较大的突破。用户有了这个技术以后,可以很容易在pureScale 里面加一个服务器,这样他只需要购买必须的设备,避免在硬件、软件上更大的投资” 吉燕勇说。

  信息整合、主数据管理 &数据仓库等产品,是位于中间的系列产品。

  吉燕勇:“刚才谈到IOD,其实是三层架构,下面是管理数据,比如结构、非结构化数据,我们的DB2,我们的ECM,filenet,都属于下面的产品线;上面是做商业智能的,BI这个系统;中间层面是数据整合,怎么能够帮客户提供可信数据平台。这是一个丰富的产品线,包括怎么进行数据整合。因为刚才谈到结构化非结构化,很可能在企业里面也可能在企业外面,首先需要整合,整合可能数据是无序的,重复的,怎么能够进行一些清洗、能够怎么转化,变成比较好的、比较统一的数据,变成以后对里面很关键的数据,主数据怎么管起来,包括怎么建数据仓库,所以围绕这些方面有产品线,比如InfoSphere或Information Server专门在做数据整合,其实是想支撑你对企业内、企业外异构数据,无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进行访问,进行整合工作,把企业数据有机整合过来,就是这个产品。我们InfoSphere QualityStage怎么能把一些杂乱的、重复的数据进行清洗,变成统一的、比较好的、有结构化的标准数据出来。我们的DataStage产品怎么能够通过从数据抽取进行数据转化,再把它放到目标数据仓库里, 就是我们所谓的ETL的过程。

  我们也谈到主数据管理,主数据对企业很重要,它是企业在运营里面、在制定决策里,很重要的数据。在企业里面很多情况是说这个主数据往往在不同的部门,很可能是重复的,并且对企业没有统一的视图,我们想通过IBM主数据管理系统,把所有主数据放在主数据库里面,为整个企业提供统一的、标准的、比较全面的视图出来,帮决策者做工作决定。

  IBM InfoSphere Warehouse,数据仓库也是业界比较全面的数据仓库解决方案,通过数据挖掘,通过建模,通过积分,通过数据分析,为我们以后创建比较好的分析的一种动态报表,打下很好的基础。通过它可以解决数据的整合,可以把所有不相关的数据或者重复数据进行清洗和转化,给客户真实的、统一的、可信的视图出来。”

  IM产品线的架构已经非常全面,底下有数据库,对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我们都进行统一管理,中间有数据的InfoSphere这个产品,上面还有Cognos和spss等产品。Cognos可能更多是展现方面,SPSS更多的是数据的一些分析、预测。通过自身研发和不断收购整合,IBM终于完成了整个IM产品线的产品架构布局。

  

  据吉燕勇介绍,IBM在全球大概有70多个实验室做产品开发,CDL是全球开发实验室的一部分,也是通过一种GIE模式,全球整合企业方式来运作,产品也是面向全球客户。到目前为止在中国IM产品线开发里面,有超过800位工程师做IM产品线开发。覆盖IM几乎所有产品线:

  第一、数据管理这块。目前的工作包括主机数据库、开放平台数据库。主机目前包括所有主机数据库,包括DB2 power z/OS,IMS、DM tools等所有工具开发,有100多人工程师在做这一块的开发。开放平台做DB2 、Informix的产品开发,也包括做一些整合数据管理Optim产品开发。

  第二、在内容管理ECM方面。IBM收购FileNet以后,这个团队既开发IBM传统的ECM产品,也从事FileNet产品线的开发,也有一个很大的团队。

  第三、InfoSphere产品线,CDL IM团队也参与几乎所有它的一些产品的开发。比如IBM InfoSphere Information Server所有开发在中国进行的。

  第四、数据仓库产品线。IBM收购cognos以后,CDL逐渐引进cognos团队,其所有产品线几乎都参与开发。

  “在CDL有两块是关于技术支持的,第一我们有二线技术支持,大家如果对IBM产品比较熟悉,我们有三个级别:一线、二线、三线。二线和三线在CDL里面做技术支持,客户一旦有任何问题,技术团队可以告诉客户到底是使用的问题还是产品的问题,比较快地帮客户解决问题。三线肯定在实验室里,如果真是产品的问题,我们在产品线修改,这是三线支持。

  另外,如果客户买我们的产品以后,怎么能够提供基于(实验室)是一种软件服务,帮客户用得更好,到现场能够实施下去,提供相关的支持的服务。这两块是比较正式的支持。

  除此之外我们在中国设立开发实验室,主要目的是说这个实验室更多靠近客户,并且能够跟客户比较近的提供产品技术支持。比如售后支持,因为我们在中国,所以一旦客户有任何安装、配置各方面问题,可以把工程师派到客户现场马上解决。比如售前,我们有很多新的功能、新的特性,可能销售团队不一定很熟悉,刚发布出来的。实验室的员工很熟悉,可以马上去现场跟客户讲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什么样的功能。另外包括因为在中国里面很多行业有很多特殊需求,包括做BP、SA,包括中间合作伙伴,可能对数据库也好,对IM产品也好,很多的一些需求,怎么样让他们比较熟悉我们的产品,做出很多enable的工作出来。并且在中国做了一些比如用户大会,DB2上的一些usergroup,包括网上做ECM用户组和forum来提供一些在线的支持。

  吉燕勇告诉记者,当初在中国设立实验室,并且实验室规模越来越大的主要源于两个因素:第一市场发展很快,我们有很多客户,我们的客户如果出问题,我们希望很快地能够在本地找到一些响应,解决他们的问题。第二看到中国人才的优势。我们的一些工程师都是来自于中国的人才,他们很快能够进来,能够很快适应IBM产品开发的流程,能够学会产品开发技能,能够贡献到产品上来。

  三、CDL的人才招聘和培养

  CDL这边网罗了大量的中国开发人才,CDL对人才的招聘有一套独特的理念,在CDL看来,你认同什么可能会比你现在会什么更为重要。当记者,针对IM产品线目前可能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包括CDL招聘技术人员的时候,您会看重他们哪些素质时,吉燕勇告诉记者,“如果对数据库有比较深入了解会欢迎,但是这个并不是唯一的标准。更看重个人的价值观,因为IBM是一个有比较强烈的企业文化的公司,我们讲的一些dedication,innovation,trust等这些理念,我们希望我们的员工能够比较认可IBM的价值观,这样才有可能在这个公司里面,可以长期发展下去,有比较好的个人发展,这是我们首先看人的第一方面。”

  在CDL,学习能力也相当重要。IT技术发展很快,我们有很多新产品过来,不可能每个人对新东西马上全了解,更看重员工的学习能力。新东西来了以后多快能够学会,多快能够上手,多快能够在里面有自己的见解,能够有独特的东西带领大家往前走,这个能力更重要一些。

  对此,吉燕勇举例说道,“比如当年在中国最开始组建主机数据库团队的时候,中国市场有很少这样的人才,我们当时面试主要看这些员工多快能够掌握这个技术,有两种方式来做:第一种面试的时候,讲一些他可能根本还没有听说的东西来,看他接受能力。还有一种方式我们经常有一些实习性计划,请很多学生到当地实习,通过一段时间工作,知道这个员工到底符合不符合我们的需要。第三种,如果来应聘,对我们IM产品比较熟悉,对数据库开发有很好的基础,同时也有这方面的认证,当然会更好的加分的项目。”

  另外,在人才培养方面,CDL也有一些独特的将国内外人才结合起来帮带的方式。刚招聘的人可能不懂IBM的产品,CDL中有把中国人才比较好地跟国外人才结合起来的机制,比如用师傅徒弟的方式,合作伙伴的方式,每个人在国外的实验室都有搭档,所谓buddy方式,帮你解决对产品不熟悉的问题、团队的问题、流程问题,很快把人带起来。

  技术方面也是,我们跟国外很多密切合作,经常把我们的人才从中国实验室送到美国实验室,比较快地加速技术的吸收和成长,经常把美国的专家,包括IBM的优秀工程师请到中国来,跟中国员工一起比较快地能够融合起来,能够快地把他们个人成长经历包括个人技术传达给中国客户来。

  流程方面主要是我们严格按照一个产品开发流程,我们做的产品都是面向全球客户,这样做出来质量也好,进度也好,产品也好,都能够很好控制。

  据了解,IBM CDL一般使用开放技术,用得比较多是Java编程,C++也需要,在编程语言技能上对应聘者有一定的要求。

  “在CDL,Java编程还是比较多需要的,C++也是需要的,可能不局限你是Java编得好,还是C++编得好,但是一个语言编得特别好的话,比较精深,我们认为你有能力可能扶植你到别的地方去。另外想讲一下,可能英语要求稍微高一点,因为这个跟着全球做的开发,我们IM里面比较多是跟硅谷实验室的合作,因为硅谷实验室是IBM也是传统做IM产品的实验室。第二跟多伦多实验室,这两个实验室有比较密切的合作。我们经常送员工去硅谷或者多伦多实验室,跟对方员工一起工作。我们平常很多一些电话会议跟他们沟通技术和项目情况,所以对语言沟通有一定的要求。”

  在CDL,员工绝不仅仅是做IBM产品的技术测试,吉燕勇在采访中澄清了网友的疑问。但大部分产品线的团队都是从测试产品开始的。

  吉燕勇:“在过去我们实验室发展阶段里面,其实经历过这样一个模式。比如组建一个团队做一个产品开发,在国外这个产品通常做20年,员工也做一二十年,招的员工最开始可能对产品没怎么用过,必须经过怎么逐渐了解产品,逐渐能够用得很好,然后开始做一些代码修改,最后再负责某个模块开发,最后再负责整个产品开发,整个过程是必须经过的。

  每个产品线逐渐都经过这个阶段来,所以测试是一个很好的了解产品的方式,经过功能测试,系统测试,能很快知道产品怎么用,怎么用好,很可能进到怎么能够帮忙修改defects,到逐渐负责某一个模块开发,最后负责整个产品开发。所以测试并不是不重要,恰恰很重要,因为在客户里面,更多是从社会角度看产品怎么出问题的,所以你是很好的系统测试人员,其实你比别的开发人员有更大的机会对整个产品有很好的了解。这样跟客户沟通,对产品整个架构了解了,有很好的机会能够掌握更深一些。所以测试方面有很多资深人员,他在里面做很长时间了,有很好的发展,这是很好的机会。

  从团队讲也需要经过测试、功能模块,到整个产品的研发这个过程。这些还取决于做不同产品,不同的状况。新产品可能更多是从测试和技术支持上来,老产品基本很多地方可以混在一起,比如DB2引入很多核心开发领域里去了,包括开放平台数据库,包括主机数据库,都有很多人在做核心企业数据开发。比如ECM内容管理,这个团队有五年历史,有好几个产品是cdl独自开发的,从开发、测试、架构,包括发布,包括基础支持全我负责,包括刚才谈到InfoSphere,这个team大概做了四五年历史,目前把整个产品都移到中国来,对这个团队全负责。

  对刚刚收购的一些产品,IBM CDL会迅速逐渐团队,或者是测试,或者做中国市场支持工作。“总体来讲,这里面没有严格限定应该做什么,主要看这个团队能做多快、多强,能不能承担这个任务。”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