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戴尔的“三伏天”

ZDNet软件频道时间2006-07-24作者:CNETNews |
本文关键词:

在7 月中旬的德克萨斯州奥斯汀,比天气更热的只有戴尔公司官员承受的压力。

上周五,戴尔警告称,第二财季利润和销售收入将再次低于预期,令其投资者大失所望。Thomson First Call的调查显示,分析人士对戴尔销售收入和每股收益的预期分别为142 亿美元和32美分,但戴尔对这两个数字的预期分别为140 亿美元和21-23 美分。

戴尔到底怎么了?分析人士首先怀疑戴尔的成本增长了。另外,零售PC市场的复苏也对戴尔造成了损害。戴尔官员非常崇拜直销模式,在近20年中,戴尔通过邮件订单、电话、互联网避免了困扰其它零售商的渠道和库存问题。

尽管并非总是这样,戴尔成功地树立起了它在价格方面是领头羊的形象,而它真正的优势则在于其成本比惠普、盖特威等公司更低。戴尔仍然在散布这样的信息,首席执行官罗林斯上周五向股东表示,直销模式仍然是我们的公开武器。

Current Analysis分析师萨米尔说,在过去的数年中,消费者已经成为推动PC市场增长的中坚力量,他们通常更愿意向零售商购买产品。他表示,美国零售PC市场正在以25% 的速度增长,远高于9%的市场平均增长速度。戴尔没有抓住这一趋势,而惠普、盖特威、宏基则受益匪浅。

戴尔的主要业务━━商用PC市场却相当疲软。Gartner 的分析师查尔斯说,戴尔声称85% 的业务来自商用产品,商业机构的采购通常带有一定的周期性。

上一次升级周期是从2002年前后开始的,目前已经接受尾声。在对Windows Vista 进行测试前,它们不会两次对系统进行升级,这将使得下一轮的升级从2008年前后开始启动。

查尔斯表示,戴尔还受到了对台式机和美国销售的依赖。戴尔在第一财季的业报中说,台式机占其总收入的36%.南、北美占了戴尔销售额的65% ,其中美国又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IDC分析师理查德说,今年,美国商用台式机的销售量将下滑4.5%。几种更直接的担心也在折磨着戴尔和其它PC厂商。英特尔积极清理老一代处理器的库存,为新一代处理器让路的举措也影响到了整个PC产业,这种价格压力给英特尔的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甚至是英特尔自己带来了问题。

美林的分析师法默尔在上周五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说,通常情况下,当一家公司降价后,需求和销售量就会增长。但在第二财季,戴尔的销售量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另外,包括惠普在内的戴尔的竞争对手已经大幅度改进了它们的成本结构。

他表示,市场受到了英特尔加速推出产品的影响,英特尔认为它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清处以前的库存。英特尔的举措让整个产业感到震惊,给第二季度的价格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通过更重视其XPS 产品线和收购Alienware ,戴尔已经在努力提高PC的销售价格。但它的努力并没有克服无情的压力━━由英特尔的举措和竞争对手的复兴造成的。另外,戴尔还遭遇了形象问题。

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中,消费者因其糟糕的客户支持服务“惩罚”了戴尔。尽管今年戴尔将解决这些问题放在了重要位置,但目前不清楚的是,戴尔要重新获得消费者的信任还需要多长时间。

在英特尔上次的财务分析会议上,罗林斯宣布公司将投资1 亿美元招聘新的支持员工和留住现有员工。Endpoint Technologies Associates的分析师罗杰说,戴尔终于意识到,它需要改进与客户的关系。

罗杰表示,戴尔的业绩远低于预期的另一个原因是改进支持服务和产品设计所需要的巨额投资。戴尔正在苦练内功,改进其产品的外观、风格、质量。他说,戴尔正在从事过去不曾从事过的技术工作。

戴尔还无法将获取收入的途径由PC市场转向服务器、企业服务等高利润率的业务。罗杰说,例如,在服务器市场上,相当数量客户的兴趣已经由采购机架式服务器转向可管理性软件、易用性等。他说,能够廉价采购到的服务器已经不再受到追捧。

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师特德说,尽管面临各种困难,但戴尔的困难并非是不可战胜的。他表示,戴尔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简化折扣策略,使客户能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购买产品的价格。戴尔还计划推出二家专卖店,让用户亲自体验它的产品。

在过去的数年中,戴尔努力在使媒体和分析人士相信,它并非只是一家PC厂商,服务器、存储设备、企业服务将帮助它继续增长。但是,当PC市场出现问题时,戴尔对PC市场的依赖程度就一清二楚了。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支持
愤怒
无聊
暴汗
养眼
炒作
不解
标题党
搞笑
用户评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发表时间
- 发表评论 -
匿名
注册用户

百度大联盟认证黄金会员Copyright© 1997- CNET Networks 版权所有。 ZDNet 是CNET Networks公司注册服务商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10391号 京ICP备09041801号-159
京公网安备:110108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