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核PC带动销售狂潮

ZDNet软件频道时间2005-05-09作者:陈巍巍 |
本文关键词:


在散热、功耗等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前,CPU厂商已经改变了单一提高主频的策略,转而依靠其他方法提升CPU的运算能力,双核处理器适时而生,虽然双核在UNIX服务器上早就出现,但是出现在主流x86市场上,今年却是头一遭。我们有理由认为,双核芯片的推出,不仅仅是一种新技术的诞生,它很可能从本质上颠覆旧有的产品市场定位,建议SP的渠道朋友们敏锐抓住这波潮流。

双雄预热双核
4月18日,Alienware、戴尔和其他一些厂商开始接受配置双核芯片PC的订单。英特尔称,由于能够同时流畅地运行二个软件,双核芯片的总体性能将高于现有的芯片。相同主频下,预计双核芯片能够使系统的运算能力提高50%~80%。

这个现象并非偶然,双核PC处理器必将得到更多硬件厂商的青睐,因为它代表了未来的计算方向。先不用看PC制造厂商们在下面的跃跃欲试,在产业的上游端,英特尔和AMD的比赛早就开始了。

英特尔于4月21日发布的全球首款双核心处理器Pentium Extreme Edition 840。时钟频率为3.2GHz,比目前速度最快的Pentium 4主频要低一些,支持800MHz的系统总线频率,每个核心具备1MB二级高速缓存,采用了90纳米制程工艺,支持LGA775接口架构,核心电压1.25-1.388V,但是其功耗高达130瓦。

对于AMD而言,虽然现在的Athlon 64有很强的可发展空间,但是双核毫无疑问必然出现,问题是究竟何时出现?据该公司负责左面品牌的管理者DeOnis介绍,Toledo将会在05年下半年正式发布,这种研发代码为“Toledo”的双核处理器将会在一个晶片上面安装两个Athlon 64内核。

同时,AMD也没有忘记“声讨”老对手一下:该公司某发言人就对英特尔的双核处理器定位表示怀疑,他认为英特尔所宣传的娱乐和游戏市场简直就是个错误,因为多数多数游戏并非基于超线程设计,双核PC对运行游戏的效能没有太多显著表现。AMD将主攻服务器及工作站市场,在对BIOS进行升级后,Opteron 200与800系列可兼容现有的x86应用软件。

桌面型的处理器也将会在6月份左右发布,该产品名为Athlon 64 X2,Williams说,AMD将会把该系统准确定位在特别用户上,这些用户一般都有同时运行多个任务的需求,而不像是英特尔公司,AMD不会把这些双核的PC销售给游戏领域用户,因为AMD已经专门针对游戏领域用户提供了名为Athlon 64 FX处理器,AMD认为多数游戏用户不需要这样的产品。

“FX将会在游戏环境下比双核处理器运行得更好,但是双核PC处理器在多任务的环境下将会表现超过FX处理器。”Williams说。

但英特尔立刻做出回击,该公司开始嘲讽AMD在制造工艺上落后英特尔太多,声称自己已经及时引入了65纳米先进工艺,可以让芯片面积保持在100平方毫米左右;而AMD在2005年还在采用90纳米工艺,直到2006年中期后才会引入65纳米工艺,即使它强行推出双核心Athlon 64,但成本压力必不堪承受。

二者口水战比较精彩,但这口水战所反映的却是这样一个必然趋势:双核PC定将成为改变计算模式的潮流,任何人不可轻视它。

渠道备战在即
在英特尔的计划表中,2006年将是双核平台的真正流行之年,预计40%的桌面处理器、70%的移动处理器都将会采用双核芯片!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到今年年底,英特尔的双核芯片销售量将达到数百万个。

对于国内众多PC制造商和PC渠道来说,制订好自己的时间表,关注两大芯片巨头在双核处理器研发、上市的进度,随时准备迎接双核PC时代的到来。双核PC上市前期瞄准的是高端市场,因此渠道在未来销售时候要调整好传统PC与双核PC各自不同的市场定位。比如推出针对游戏发烧友、图像设计人员的特色双核PC产品。

而将利润放在首位的经销商,在厂商推出双核处理器前,应该准备好相应的促销计划。尽管双核PC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才会全面上市,但对于经销商手上积压的单核PC也要进行适当的处理,随着技术的成熟,单核PC未来可能主要应用在中低端市场,因此经销商要提前部署新的销售策略以及市场推广策略,多媒体家庭、游戏爱好者,以及从事视频编辑的用户将会是未来双核PC的潜在消费群体,渠道们对这些用户理应多加以关注,如果有相关的软件方案配合,那是最好不过。

虽然对渠道来说,双核PC将给他们带来下一波的销售狂潮,但是他们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相关应用软件的价格,双核芯片的推出,在使得PC性能提升的同时,价格也高出普通PC机1000美元左右,尽管很多软件厂商,包括微软在内已经公开表示不会收取双倍的价格,但在以前的基础上提高费用是勿庸置疑的,消费者能否接受,对渠道来说将会是个严峻的考验。


责任编辑:李宁

欢迎投稿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支持
愤怒
无聊
暴汗
养眼
炒作
不解
标题党
搞笑
用户评论
用户名
评论内容
发表时间
- 发表评论 -
匿名
注册用户

百度大联盟认证黄金会员Copyright© 1997- CNET Networks 版权所有。 ZDNet 是CNET Networks公司注册服务商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10391号 京ICP备09041801号-159
京公网安备:110108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