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不管是根据传言还是客观来讲,进程改进的失败远比成功多。本文对这一事实进行讨论。
华特-凯利的“我们遇到敌人,他就是我们自己”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漫画名言之一。这句话最初用在1970年的地球日海报上,后来被凯利应用到一个两集漫画中。尽管漫画的观点特别适用于果断的环境广告,它也适合任何人为努力。
这些年来,我们在进程改进方面投入了大量努力和资源——包括TQM、CMMI、六西格玛、ISO 9001等。但是,很明显,不管是根据传言还是客观来讲,进程改进的失败远比成功多。这是我们自己的错。
统计数据
朱兰研究院(Juran Institute)预计,错误、返工和废料的累计成本合计占公司总支出的25-40%。斯坦利集团(Standish Group)2004年的“混乱报告”(Chaos Report)——根据(至今)对50000多个信息技术(IT)项目调查进行的半年一次的研究——估计,只有29%的软件项目取得了成功,所有项目中有53%的项目没有达到它们预定的成本、进度或性能目标。其它18%的项目在完成或交付前就被取消,或从未被使用。总体失败率达71%。
应用在进程改进方面,帕累托原理——常被称之为80-20原则——表明,80%的努力只会带来20%的利益。
有些人可能会反对将这三个现实近似值结合起来。特别是对一些人而言,将IT项目性能方面的发现应用于进程改进性能上可能尤其令人困惑。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进程改进项目比IT项目更加复杂或是困难。进程改进通常会有一个独立存在的IT组件。更为重要的是,二者的环境与管理背景相同。
根据我的了解,还没有人尝试量化进程改进的成功率。即使没有其它目的,把这三个统计结果和其它事实结合起来也是一个不错的起点,可能还会更好。
一般来讲,单独优化每个子系统的局部优化原理并不能提高对整个系统的优化。改进子系统的行为常常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换句话说,整体往往小于各部分的总和。
局部优化内部存在一些严重的操作盲点:
NASA(国家航空宇航局)1967年的一份报告指出:
“为避免局部优化,有必要根据系统的总体需求制订出合乎逻辑的设计标准,紧记最大值目标。”
抛开工程上的繁文缛节不论,这段话说明:我们往往并未充分了解子系统间的独立性。
让我们回到80-20原则。在很大程度上,进程改进作为一种企业范围内的解决方案推向市场并完成。通常,这种方法是对以前IT管理严重错误所做出的反应,当时组织不小心采用了一个错误或不完善的再工程策略,并很少注意需求的启发和确认过程。但是,这种企业范围内的方法存在一些严重错误:它认为企业做出的所有规划都能顺利完成。
由于改进的成本可能比它们带来的效率改善更加昂贵,并非所有的进程都适于进行改进。而且,80-20原则实际上是一个无效常量。它告诉我们,一个全面的企业进程改进方法极有可能会导致失败。如果80%的努力只会产生20%的利益,那么只有通过剩下20%的努力去寻求80%的利益。你最好去拉斯维加斯发现更高的机率。
用80-20原则为起点,我们可以断定,公司20%的进程会产生80%的浪费和返工。LifeStar的Jay Arthru建议我们采用一个不一样的,更为集中式的方法。他指出80-20原则也适用于它本身(即20%的20%和80%的80%),也就是公司4%的进程会产生64%的浪费和返工。再应用一次80-20原则会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公司1%的进程会产生50%的浪费和返工。
实际上,进程改进通常会激化为争夺希缺资源引发的内部竞争,这种竞争又可能会诱发意外的个人、商业单元和文化冲突。它还会给组织决策造成意想不到的瓶颈。进程改进的这些难以预料的结果必须由一个组织来处理;这个组织在试图改进方面已经力不从心,同时还要维持日常的职能。
即便如此,公司总裁与资深经理人还在继续“英勇地”追求进程改进方法。那他们为何还要这样做呢?对于这个问题,恐怕我也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责任编辑:张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