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谈云计算再造软件边界

ZDNet软件频道 时间:2009-02-04 作者: |  我要评论()
本文关键词:操作系统 软件 服务器 微软 云计算
微软亚洲研究院10周年创新论坛首次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3位校长聚集在一起,与盖茨探讨人类的未来。与微软CEO鲍尔默热衷跟人谈互联网不同,比尔·盖茨反复强调: “微软的强项就是软件,而目前软件的机会可谓前所未见。

  软件边界“再造”

  比尔·盖茨在微软亚洲研究院10周年创新论坛上声称,软件行业永远令人兴奋,因为软件的边界一直在不断地改变; 云计算将使软件用在很多互相联网的电脑上,这会大大降低计算的成本。

  ■ 本报记者 毛江华

  8月12日,世界首富和“首善”比尔·盖茨在退休一个月后,再次成为IT业界的焦点。

  微软亚洲研究院10周年创新论坛首次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3位校长聚集在一起,与盖茨探讨人类的未来。

  除了创新与慈善外,最让盖茨津津乐道的话题就是软件的前世今生。“软件的边界一直在不断改变,这就是这个行业永远令人兴奋的原因。”比尔·盖茨说。

  与微软CEO鲍尔默热衷跟人谈互联网不同,比尔·盖茨反复强调: “微软的强项就是软件,而目前软件的机会可谓前所未见。”

  软件边界“再造”

  在盖茨看来,人跟软件的互动正在发生改变,当软件用在很多互相联网的电脑上时,就是“云计算”,它会降低计算设备和计算的成本。

  “所有的软件都可以连接起来,可以说这是互联网的革命。”比尔·盖茨说,“当你需要写一个程序时,只需要呼叫其中的一个服务器,而不需要拿到所有的计算资料,这会大大提高人类的生产力。”

  比尔·盖茨认为,在拥抱互联网的过程中,软件依然是微软的主体。“微软终究是一家软件公司,用软件促使不同的计算设备实现互联,或者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提供软件服务。”一些研究微软技术战略的专家向记者阐述过类似的观点。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更是表示,微软从成立到现在一直是软件公司。“建立软件行业是盖茨最大的贡献之一。”所以他说到软件时,眼睛就会放光。 洪小文说,“摩尔定律发展到最后,不可能小到无形,因为有形的东西,最后一定有其极限,而软件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实体,没有界限。”

  这将意味着,只要能够想到的、能够做的梦,大部分都能用软件的方式去实现,包括计算机以外的东西,都可能用软件去实现。因此,比尔·盖茨在退休以后对“软件的边界在不断地改变”仍然念念不忘。其实,软件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软件边界被不断“再造”的历史。

  在比尔·盖茨1975年创办微软之前,计算机的主要运算模式是大型主机(Mainframe)加上终端机(Terminal),所有的运算功能都在大型主机里头,终端机只能输入指令,交由大型主机计算出结果后,再打印出报表。而当时的王者是IBM,硬件、软件和维修都归它卖。在某种意义上,软件具有一定的附庸者的身份。

  随着IBM推出第一台个人计算机,并采用微软操作系统后,比尔·盖茨带领业界将软件逐渐独立出来,并形成了一个相对明显的软硬件边界。1995年Windows95上市,计算机操作以图形界面和鼠标进行,大幅降低了使用难度,带来了个人计算机的大面积普及,盖茨也因此被推上世界首富的宝座,并且多年岿然不动。

  “我们钟情于软件开发,并且不断改善软件。我们最大的突破就是建立了一个软件平台,让数以万计的公司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很多非常了不起的软件。”比尔·盖茨在回忆往事时显得十分豪迈,“软件使人类通过电脑在互联网上实现连接,这是人类最好的工具之一。就好像中国人发明了印刷术,这是一个很大的创意。”

  在盖茨看来,软件的应用边界正在不断地扩大。手机开始的时候不是用软件推动,而是用通话去推动,但现在已经慢慢变成一个由软件去主导的平台,它可以看地图、看文件,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一些数据; 人类还将逐渐远离屏幕,因为在未来通过手机软件,还可以将小屏幕进行投射,在任何地方可以将任何平面转换成为一个屏幕。也就是说,把手机当成控制器,通过桌面、墙壁看节目、上网、进行视频对话。

  “在未来,就连汽车这种工具都会通过软件来推动。”比尔·盖茨说,软件将无所不在。

  微软定义的“云计算

  微软定义的“云计算

  比尔·盖茨认为,软件转向互联网是大势所趋,最主要的推动力是“云计算”模式的兴起。但与google所强调云计算完全颠覆现有计算模式不同,盖茨认为,未来的计算应该是“云+端”的计算。

  传统的计算模式是在计算机终端进行,当你使用一个应用程序创建一个文件后,保存这个文件的功能必须交给个人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来完成,操作系统再把这个文件的副本作为一个文件保存在本地存储中。

  Google的所谓“云计算”模式,就是把软件放在远程的服务器上,就像天边的云,你在上网时才把它拿来用,平常就放在云上,有专人帮你管理。Google的理想构思在于,当这些应用程序存在于云中时,设备终端永远都不需要安装任何东西,不需要管理软件升级和安全补丁,而且很多设备可以分享这些程序。Google的颠覆性在于,它完全忽略了终端的计算资源。

  而微软的“云计算”则是进化式的。“微软认为,最终应该由用户去选择合理的计算资源分布。”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解释微软云计算策略时说,“有些计算资源应该放在云上,有些计算资源应该放在用户终端,有些计算资源应该放在合作伙伴那里。”

  “认为有了云计算就不需要个人电脑了,是一种比较不负责任的说法。” 洪小文表示,微软云计算是Cloud(云)+Client(终端设备),翻译成中文就是“云端计算”。Client可以是PC、手机、家电、汽车等任何工具。

  洪小文认同,对于未来的用户而言,至少有3类选择模式: 第一类是,计算资源(软件)完全放在Cloud上,终端设备是傻瓜的,不需要任何计算资源(软件); 第二类是,计算资源(软件)大部分放在Cloud上,小部分放在Client上; 第三类是,计算资源(软件)小部分放在Cloud上,大部分放在Client上。

  “选择放在哪里,用户通常会考虑3个方面: 是否安全、是否便捷、成本是否合算。” 洪小文说,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云上,会存在安全的问题。比如在网上频频出现的人肉搜索事件。

  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微软在自己定义的“云端计算”中,已发力多年。早在8年前,微软提出的“.Net”战略就包含了3个方面: 一是网络作为计算存储中心,二是基于网络的操作系统、开发工具等; 三是开发更加人性化的自然的界面。只不过微软在第一点上走了不少弯路。

  而当众多巨头们抬出“云计算”的宏大话题时,微软已经想清楚该怎样实实在在地将“云计算”商业化了。业界已有消息传出,微软的数据存储及网络软件系统“Live Mesh”将在10月份进行公测,安装WindowsXP与Windows Mobile的各种终端可使用Live Mesh的基本服务功能,稍后还会支持苹果的Mac电脑和其他移动终端。

操作系统

软件

服务器

微软

云计算


百度大联盟认证黄金会员Copyright© 1997- CNET Networks 版权所有。 ZDNet 是CNET Networks公司注册服务商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10391号 京ICP备09041801号-159
京公网安备:110108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