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软件频道产业观察我国软件产业占GDP比例升至3%

我国软件产业占GDP比例升至3%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根据工信部介绍的软件服务业“十一五”发展成就,我国软件占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显著提升,由2001年的不足0.7%增长到2009年的接近3%,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成为促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支撑和培育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

来源:ZDNet 软件频道【原创】 2010年10月26日

关键字: 软件 工信部 软件出口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ZDNet软件频道消息  根据工信部介绍的软件服务业“十一五”发展成就,我国软件占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显著提升,由2001年的不足0.7%增长到2009年的接近3%,2009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9970亿元,产业规模是2005年的2.55倍,软件出口总额196亿美元,是2005 年的5.45倍。我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已经超过180万人,是2005年的2.23倍。全国认定的软件企业超过了2万家。软件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成为促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支撑和培育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

以下是工信部对我国软件服务业“十一五”发展成就的回顾和总结:


一、基本情况

        软件服务业是无污染、低能耗、高就业的知识生产型战略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国软件服务业发展迅速,产业收入占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显著提升,由2001年的不足0.7%增长到2009年的接近3%,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成为促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支撑和培育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十一五”期间,我国软件服务业政策环境不断改善,软件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取得丰硕成果。

(一)产业规模迅速壮大,软件出口增长明显,产业地位稳步提升

2009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9970亿元,即将步入万亿级产业行列,产业规模是2005年的2.55倍;其中,软件出口总额196亿美元,是2005 年的5.45倍。软件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快速增长,由2005年的10.2%提升到2009年的16.3%,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重要的先导性支柱产业。

(二)细分领域发展迅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软件技术服务占比增加明显

2009年,我国软件产业各细分领域收入如下:软件产品收入3422亿元,是2005年的1.77倍;系统集成收入2300亿元,是2005年的2.17倍;软件技术服务收入 2100.8亿元,是2005年的2.29倍;嵌入式软件收入和IC设计收入分别为1588亿元和559亿元,分别是自2006年单独统计以来的1.55 倍和5.21倍。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软件产业已经由“十一五”初期以软件产业品和系统集成为主导,形成了以软件产品、系统集成、软件技术服务、嵌入式系统软件和IC设计为主体,更加完整和均衡的产业体系。其中,软件技术服务实现了较大程度的业务增长,2009年,我国共完成软件技术服务收入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21%,同比增长31.4%,高于全行业4.4个百分点。

(三)人才队伍迅速壮大,企业实力明显增强,技术创新取得突破

当前,我国已经构建了以高等院校软件专业为主,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培训部门为有益补充的生态化人才培育体系,截止到2009年,我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已经超过180万人,是2005年的2.23倍。全国认定的软件企业超过了2万家,涌现出以中软、长城、南天、中创、东软、用友、金蝶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品牌软件企业,国内软件百强企业2009年度完成业务总收入超过2000亿元,占到产业总收入的五分之一强。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开发成功,在中间件、嵌入式软件、文字处理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领域相继取得突破,并在各自领域占据明显市场优势。

(四)产业资源整合取得实质进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效初现,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

“十一五”以来,我国软件产业资源整合效果显著,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门设立了软件服务业司,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管理体制,促进了资源的有效整合,重点支持了以“核高基”重大专项为核心的软件技术与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公共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初步形成了集共性技术支撑、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训服务、国家公共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等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软件标准体系建设紧密围绕自主的基础软件、支撑软件、工具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并参照国际标准,开展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五)聚集效应开始显现,融合渗透持续深入,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十一五”期间,我国着力推动重点地区产业发展,加强了软件产业园区、孵化基地、软件出口基地和服务外包基地以及中国软件名城建设,有效促进了优势企业、成果和项目以及资金、人才、市场等资源聚集。2009年,广东、北京、江苏3个省市软件产业收入超过千亿元,成为我国南部、北部和东部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区域;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软件出口基地占全国软件销售总收入的比重超过40%。软件产业的渗透性和融合性进一步体现,“倍增器”和“加速器”作用不断增强,对我国各行业发展水平的支撑作用明显提高,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基础上,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了国家重大专项工程的建设,带动了行政、教育、公共卫生等领域信息化建设,为人们带来了各种生活便利和更高生活质量。

未来的“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调结构,转方式”,建设新型工业化社会的重要战略阶段。中国软件服务业面临着新形势、新机遇。从产业发展趋势看,软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产品、新应用、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软硬件融合步伐不断加快,软件服务化、网络化、移动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软件产业链整合进程不断加快,国际合作层次不断提升,软件产业结构和市场格局不断调整,产业转移呈现新的趋势和特点,将使软件产业发展保持强劲的势头。从国内发展环境看,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深刻地揭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和融合发展的特点,赋予了软件产业新的历史使命,为软件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此新形势下,中国软件产业将面临更加难得的发展机遇,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发挥更加重要的渗透支撑作用,向着产业又大又强发展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二、典型案例

(一)实施“核高基”重大专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通过重大专项引导,基础软件产业整合进程加快

通过“核高基”重大专项引导,基础软件产业整合效果显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数据库企业方面:由航天科技集团牵头,通过资产重组,整合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南大通用数据库有限公司、东软股份有限公司等数据库企业,重组成立了天津神舟通用数据库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简称CEC)收购了武汉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简称CETC)投资组建了上海普华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普华基础软件有限公司收购了北京人大金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国有大型企业强力支持的数据库产业格局逐步形成。操作系统方面:上海中标软件有限公司得到了股东方CETC和CEC共2亿元的增资扩股,股本结构和资金实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同时,江苏省、山东省等地方政府也积极整合地方资源,推进当地基础软件优势企业整合。

产业链垂直纵向整合是目前全球软件巨头进行并购和整合的主要方向,软件产业正在从产品间的竞争发展为体系间的竞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以IBM、甲骨文、微软为代表的跨国软件企业不断加强体系整合,通过兼并重组不断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近两年,通过核高基重大专项的积极引导,国内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整合不断深化,国有大型企业不断加大基础软件投入,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体的基础软件纵向产品体系逐步形成,基础软件企业资金实力和市场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传统基础软件企业“小而散”的局面得到了较大改善,我国基础软件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2、智能手机嵌入式软件平台研发及产业化取得较大进展

在“核高基”重大专项的支持和推动下,中国移动联合手机厂商、操作系统开发商以及第三方软件开发商等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初步建立了运营商主导、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智能终端产业生态环境,联合推进OMS(Open Mobile System)智能手机平台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主要研发可定制个性化UI、终端互联网服务器、跨平台Widget运行环境、增强用户体验应用引擎、毫秒级数据搜索、智能学习、源码级兼容Windows Mobile API、系统安全等。在OPhone平台研发的过程中,中国移动积极与国内外主流终端制造商和芯片厂商合作,联合业界主流芯片厂商和软件供应商,已经与三星、LG、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联想、海信、戴尔、飞利浦、中兴、华为、多普达等多家国内外主流终端厂商进行了OPhone商用终端产品研发,目前,基于已有15款OPhone终端已经上市销售,累计销售量超过45万台,主要包括联想O1、三星I7680、LGE GD888、GW880、摩托罗拉MT710、MT720、MT810、宇龙 8900、海信E3、Dell Mini 3i、Mini3iw、飞利浦 V900等。

随着OPhone商用终端不断增多,通过OPhone平台可以深度集成多种业务,OPhone商用终端促进了我国TD终端品质提升和TD产业发展,并为产业链提供了高集成度、低成本的智能终端整体解决方案,全面促进国内智能手机终端产业的发展。

(二)开展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和创新提升

软件服务业具有集聚发展的特点,城市是软件服务业的主要载体和核心聚集区。以软件服务业集聚城市为载体,开展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是新时期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软件服务业工作思路和模式,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优势,集聚资源、突出特色、营造环境,加快发展我国软件服务业、提升软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的探索性工作。

为建立中国软件名城创建长效机制,在部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总结、提炼部省市合作经验,研究提出了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和试点工作思路、指标体系、管理办法以及评估规范等文件,初步形成了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体系,相继与江苏省和南京市、山东省和济南市、四川省和成都市签署了《部省市协同开展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备忘录》,开展了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工作。

试点城市按照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总体安排,建立了部省市协商会议机制,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和评价标准,务实开展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例如,南京市作为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按照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总体部署,五年来特别是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务实开展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创建成效,实现了推动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和软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对两化融合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为进一步完善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体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10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组织对南京市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工作进行了总结调研和专家评估。按照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程序,2010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南京市“中国软件名城”称号。下一步,江苏省和南京市将继续按照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立足新起点,把握新形势,围绕更高的创建目标,将南京市“中国软件名城”提升到更高层次,充分发挥“中国软件名城”的带动示范作用,推动江苏省和南京市软件产业实现新的更大跨越。

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地方省市特别是软件服务业集聚城市发展软件服务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汇聚资源,营造更加有利的产业环境,促进软件服务业集聚发展和创新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申请创建中国软件名城,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的影响力和社会效应正在迅速提升。

(三)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软件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关心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工作,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化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软件研发和推广应用为切入点推进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并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2004年,原信息产业部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藏文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合作协议》,确定由原信息产业部负责组织藏文软件的开发,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藏文软件的推广应用。根据部区合作协议,工业和信息化部利用2005年度电子发展基金安排资金3300 万元,组织实施了藏文软件开发专项,由13家来自内地和藏族地区的骨干企事业单位承担,主要内容覆盖了藏文字符编码、字库及相关标准、输入法、操作系统、上网软件、办公软件、电子出版系统和检测系统等技术和产品研发。经过两年多的实施,藏文软件开发专项完成了预定任务和目标,分别于2007年8月和 2008年5月通过了项目验收和科技成果鉴定。藏文软件开发专项进一步完善了藏文信息处理标准,研发了一批关键性共性藏文软件,培养了一支藏文软件研发和应用的人才队伍,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藏族地区信息化建设的被动局面,在国内外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藏文软件开发专项还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工作推进模式,为推进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提供了有益经验。为使藏文软件开发成果惠及广大藏族同胞,工业和信息化部还立足藏族地区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并创新工作思路,努力争取、多方协调,依托信息化援藏机制,支持开展藏文软件推广应用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2010年3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了“藏文软件研发与推广应用工作总结报告会”,对藏文软件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宣传。

借鉴藏文软件开发专项模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利用2009、2010年度电子发展基金分别安排实施了“维哈柯语言文字软件开发及产业化”、“蒙古语言文字软件开发及产业化”招标项目。为推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2010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维哈柯语言文字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的合作协议》。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还赴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了蒙古文软件开发和应用专题调研,目前正根据领导指示加紧推进部区合作机制建设,进一步修改完善部区合作协议文稿,积极做好协议签署准备工作。

(四)做好双软认定工作,夯实落实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发展的基础

软件企业认定和软件产品登记备案(简称“双软认定”)是落实产业政策、加强行业管理,推动软件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2000年以来,原信息产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颁布实施了《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试行)和《软件产品管理办法》,公布了双软认定有关工作规程以及规范性文件,建立了除青海、西藏、港澳台之外,覆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双软认定工作体系,有序开展双软认定工作,为软件服务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创造了条件。2004年,《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后,双软认定被明确为非行政许可的行政审批。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双软认定机构采取年度授权的方式进行规范管理,即根据认定机构的年度工作总结和所在地省级软件服务业主管部门的推荐意见进行审查后,统一发文授权。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范围内授权了涵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软件行业协会在内的35家软件企业认定机构。截至2010年7月底,全国共认定软件企业26605 家,登记备案软件产品87423件,使软件企业享受到了国家和各地方的优惠政策,并得到了各地方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以及广大软件企业的积极支持。为加强对软件产品登记备案的监督管理,2009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实施了新修订的《软件产品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9号),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软件企业认定和软件产品登记备案工作的通知》。工业和信息化部还积极推动双软认定网站系统建设、改进工作规程,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和协作,进一步夯实了双软认定工作的基础。

双软认定体系的建立和双软认定工作的有序开展,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10]18号)等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软件服务业发展环境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软件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五)工业软件呈现快速增长局面

工业软件指专用于或主要用于工业领域,为提高工业企业研发、制造、经营管理水平和工业装备性能的软件。工业软件可以提高产品价值、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工业软件是“两化融合”的切入点、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对于推进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受益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快速发展,我国工业软件的研发和应用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局面。我国的各大工业软件厂商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大量适应我国工业企业特点、满足企业需求、技术先进、性能优秀的软件产品,在机械、石化、钢铁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软件产品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为提升企业的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升级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从市场应用来看,虽然国产工业软件在部分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但在大部分工业领域,尤其在一些关系国家安全的要害部门,国外工业软件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许多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仍然依赖于发达国家,利润和高端价值被国外控制,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安全存在隐患;专业工业软件开发人才、复合型工业软件研发人才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跨产业间的合作还不够,没有形成很好的产业合力。

(六)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正版化工作得以全面推动

2006年4月24日,国家版权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实施方案》并成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要求全面推动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在全社会形成遵纪守法,诚信经营,抵制盗版软件,使用正版软件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了正版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共有10299家企业列入年度完成使用正版软件的工作目标,已完成自查自纠企业9200家,不仅提高了企业保护知识产权、依法经营的意识,树立了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国际形象,也有力地促进了民族软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中国移动等166家企业被授予全国软件正版化工作示范单位,金山、中望、 CAXA等民族软件公司近两年销售收入增长均超过100%,得到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七)服务外包产业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9]9号)等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精神,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支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际通信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电管[2010]107号),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为服务外包企业和园区做好相关电信服务;并推动出台了“对于全部面向国外市场的服务外包企业经营呼叫中心业务(即最终服务对象和委托客户均在境外),在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不设外资股权比例限制的试点”政策。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配合财政部出台了《关于鼓励政府和企业发包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配合商务部出台了《关于境内企业承接服务外包业务信息保护的若干规定》,制定了《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动态评价管理办法》;配合发改委研究制定在岸服务外包相关支持政策。

(八)游戏动漫产业发展迅速

自2006年以来,我国游戏动漫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营业收入以4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持续快速增长。2009年,国内游戏动漫产业实现营业收入约 1000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游戏实现业务收入710亿元以上,动漫实现业务收入260亿元以上;游戏出口额达到1.5亿美元,同比增长 53.9%;企业总数超过1550家,一批有规模、竞争力强的国内游戏动漫开发与运营骨干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6587万人,同比增长 33.46%,市场规模约占全球的28%,已超过韩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目前,我国游戏企业已由代理运营转为以自主研发为主,原创动漫快速发展,国产游戏动漫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拓展海外市场步伐加快。2009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游戏产品达到312款,国产产品收入占国内市场的64.5%,同比增长50.1%。韩国产品由几年前的垄断地位下降为约占我国内市场的25%。动漫行业自主研发企业越来越多,自主研发力量越来越强。目前,国产动漫游戏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已占整个市场的70%以上。而且,搞国产原创游戏的企业利润率越来越高,进口游戏对消费者的影响力越来越小,游戏行业应坚持走自主研发之路。

(九)软件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初步形成

2007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先后重点支持了18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大连、深圳、武汉、成都、南京、西安、济南、杭州、合肥、南昌、长沙、无锡、广州、哈尔滨、苏州)建设“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公共支撑平台”。经过近三年的建设与规划,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辐射全国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具备了一定规模和服务能力。在布局初具规模后,平台的服务对象进一步明确,不但包括各级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各产业园区和基地,还包含企业和企业的客户等。平台在企业和企业的客户之间发挥着市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职能,在企业与基地之间发挥着服务资源整合共享的职能。整个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运营之后,逐步统一了服务思想和运营思路,并且开始显现出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0年设立了软件公共服务平台专项,重点支持特色平台建设、公共服务标准化、市场化运营、平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等,以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效益明显、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切实推进面向软件服务业中小企业的共性支撑服务。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