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软件频道产业观察观点:“大数据”走出技术界

观点:“大数据”走出技术界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纽约时报》网络版撰稿人史蒂夫·罗尔(Steve Lohr)发布文章称,今年是“大数据”(Big Data)跨越性的一年——不管是作为一个概念,一个术语,还是一个营销工具。“大数据”已经走出技术界成为主流。

来源:网易科技 2012年8月13日

关键字: 大数据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ZDNet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今年是“大数据”跨越性的一年——不管是作为一个概念,一个术语,还是一个营销工具。“大数据”已经走出技术界成为主流。

接下来是几个相关的数据点:“大数据”在今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重点话题之一,论坛上发布了一篇题为“大数据”,大影响”( Big Data,Big Impact)的报告。3月,美国联邦政府宣布向“大数据”计算的研究项目投资2亿美元。

“生命中的一天”( Day in the Life)摄影系列创作者里克·斯莫兰(Rick Smolan)正在从事一个名为“大数据的人类面孔”的项目。《纽约时报》在诸如“大数据”时代”、“校园的“大数据”等标题中采用了那个术语。上个月出现了“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的明显迹象——在斯科特·亚当斯(Scott Adams)的“呆伯特”( Dilbert)连环漫画中“大数据”成了讽刺材料。其中一段说“它来自四面八方,它了解一切的东西”,接着的一段则总结道“它的名字就叫做‘大数据’”。

“大数据”是一个带有文化基因的词汇,该术语本身专业性不强,但容易记忆,且会引发思考。另外,它反映了拥有不俗潜力及一些缺陷的一系列不断演变的技术。

“大数据”是一个简短称号,通常是指应用诸如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工具处理标准数据库难以获取到的海量新数据。新数据来源包括网页浏览数据痕迹、社交网络通讯、感应数据和监控数据。

数据泛滥和聪明的软件算法,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例如,谷歌和Facebook就是“大数据”公司。去年IBM的超级计算机“沃森”在智力竞赛节目《危险边缘》上挑战并完成两位往期人类冠军,就是“大数据”计算的一场胜利。理论上,“大数据”可以改善商业、医疗等领域的决策,使得人们可以更多地基于数据和分析做决定,而非自己的直觉和经验。

“那个术语本身有些模糊,但它正触及某些现实当中的东西,”康奈尔大学计算机教授乔恩·克雷恩伯格(Jon Kleinberg)表示,“大数据”是一个有潜力改变一切的过程的品牌口号。”

数据与日俱增长久以来一直都是一大挑战。19世纪末期,人口普查员受困于对美国迅猛增长的人口进行计算和归类。一项创新性的突破在1890年人口统计之前及时出现,当时美国人口已经达到6300万。那项突破性数据处理工具就是赫尔曼·霍勒里斯(Herman Hollerith)发明的机读打孔卡,这些卡是后来成为IBM的那家公司的关键技术。

从修辞角度来看,“大数据”一词是对在数据领域“大”是快速移动的目标这一现实的认同。数名计算机科学家和行业高管称,“大数据”这个术语是在2008年在科技界传播开来的。《连线》杂志曾发表一篇文章中肯地阐述了现代海量数据带来的机遇和影响。

《连线》称,该新式的计算标志着“拍字节时代”的开始。那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杂志文章,但“拍字节”称号过于专业,很难成为大众热词——拍字节数据将不可避免地让位于更大的字节——艾字节、泽字节和尧字节。

很多科学家和工程师最初都嘲笑“大数据”只是一个营销口号。但出色的营销就是经过提炼的,是有效的通讯,是任何领域中都富有价值的技能。例如,1955年数学家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在为获得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撰写推销行话时,编造了“人工智能”一次。他的巧妙用词正是营销的一个绝佳范例。

2008年年底,“大数据”一词为全美多名顶级计算机科学研究人员和著名研究组织所接纳。Computing Community Consortium发表了一份富有影响力的白皮书,该白皮书名为“大数据”计算:创造商业、科学和社会中的革命性突破。”

其作者是三名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即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兰德尔·布莱恩特(Randal E. Bryant)、加州大学的兰迪·卡兹(Randy H. Katz)和华盛顿大学的爱德华·拉佐斯卡(Edward D. Lazowska of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他们的认可给“大数据”一词赋予了学术支持。IBM技术专家、新兴互联网技术副总裁罗德·史密斯(Rod A. Smith)指出,他之所以喜欢那个术语,是因为它促使人们的思考不再局限于数据处理机器或者海量数据的精确测算。

史密斯说道,“大数据”实际上是关于全新的使用方式和全新的见解,而非数据本身。”

IBM在其营销活动中也使用了“大数据”一词,特别是在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之后。2008年,史密斯的团队组建了一个网站来解释“大数据”主题,该网站此后获得了大范围的扩张。2011年,该公司采用了一个Twitter标签——#IBMbigdata(IBM大数据)。IBM拥有一份“大数据”简报,今年1月它发行了名为“认识大数据”的电子书。

成立于1976年的全球第一大私有软件公司SAS Institute研发了可从数据库筛选出价值信息的软件。该公司总部位于北卡罗来纳州中东部城镇卡雷,在其所在领域已经见证了多个营销术语的出现,其中包括“数据挖掘”、“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

对于“大数据”,SAS首席营销官吉姆·戴维斯(Jim Davis)最初只是将它视作又一轮行业造词的一部分。他回忆称,“刚开始我对它是嗤之以鼻的。”他还指出,SAS的大企业客户,如银行和保险公司,过去数十年一直在处理着挖掘海量的数据。

不过“大数据”还寻求利用企业数据库之外的网页数据。随着SAS的技术专项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数据资产,其营销也发生了变化。去年,SAS开始在其营销活动中使用“大数据”一词以及“大数据”分析”,连同它已使用多年的“高性能分析工具”。5月,该公司为“大数据”业务任命了一名副总裁,即保罗·肯特(Paul Kent)。

戴维斯说道,“我们必须也赶上这个浪头。”

IT可能从“大数据”中看到了营销的绝佳机遇,但该词也有负面意义,与之构造相近同出一辙的词组有Big Brother(独裁者)、Big Oil(石油巨头)和Big Government(大政府)。《耶鲁名言集》(Yale Book of Quotations)编辑弗雷德·沙皮罗(Fred R. Shapiro)说,“使用时只要一不留神,它可能就会附带一层不好的意思。”

“大数据”的狂热分子称,使用“大数据”一词的回报远远大于风险。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人类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推断的智能技术,应当会激发这些技术的开发者以及使用者产生新的想法。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