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DB地位:ITIL的战略核心
CMDB概念已面试很久,此前,CMDB作为管理软件的附属品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CMDB成为关注焦点的原因之一是ITIL(IT基础架构库)的普及与应用,随着企业对IT管理和运营的要求越来越高,ITIL作为IT服务管理的国际标准已经被广泛接受和应用。ITIL为6个主要IT业务流程——配置管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服务帮助台和版本管理设计了旨在提升IT运维效率的最佳实践。而CMDB则作为信息的组织和存储机制,为ITIL所有的业务流程提供基础信息库管理,并实现了流程间的集成和控制。
Forrester调查报告指出:“在IT服务管理中,配置管理的任务就是提供精确的系统基础结构信息。而CDMB由于存储了企业中用于提供和管理IT服务的细节信息。因此,实施CMDB是配置管理的核心。”企业的IT环境越来越复杂,数量庞大、品种繁多的IT相关设备之所以很难管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信息总是散布在企业的不同系统中,而且信息的格式、内容也是千差万别,难以统计、查询、利用这些信息。同时在企业面对各种审计的过程中,如何快速提供准确的配置信息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而CMDB就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中国惠普公司软件部产品市场经理初明指出:“CMDB存储与管理企业IT架构中设备的各种配置信息,它与所有服务支持和服务交付流程都紧密相联,支持这些流程的运转、发挥配置信息的价值,同时依赖于相关流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实际的项目中,CMDB常常被认为是构建其它ITIL流程的基础而优先考虑,ITIL项目的成败与是否成功建立CMDB有非常大的关系。”
IBM软件部Tivoli中国区技术经理秦磊则以变更管理为例指出了CMDB的核心作用,“据IDC和Gartner的报告显示,70%~80%的IT相关问题与环境的变更有着直接的关系。实施变更管理的难点和重点并不是工具,而是流程。即通过一个自动化的、可重复的流程管理变更,使得当变更发生的时候,有一个标准化的流程去执行,能够预测到这个变更对整个系统管理产生的影响,并对这些影响进行评估和控制。”而变更管理流程自动化的实现关键就是CMDB。在这一过程中,CMDB就是汇集和支配变更与配置管理信息流转的基础部件。
BMC亚太区服务管理总监Jason Andrew也指出,任何一个关注IT流程的实践和成熟度的组织都需要了解CMDB,并通过CMDB来高效地管理他们的IT基础架构,实现服务管理的目标。
CMDB现状:功能、标准待成熟
近年来,CMDB概念不断演变,从独立的数据储存集合到整合的数据储存,再到单一的中央数据库,每一次演变都朝着ITIL的目标迈进。从产品化角度看,包括惠普、BMC、IBM、CA等在内的管理软件厂商都提供了CMDB产品,但是CMDB产品无论在管理功能、标准还是互操作方面都还很不成熟。今年3月份,Gartner对流行的数据库做了评估,评估的结果不容乐观,当前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在设计上没有考虑CMDB,缺乏实现CMDB功能的四项有关管理的关键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联邦、调和、同步、映射与可视化。因此,Gartner提醒用户,“早期使用现有服务台工具的CMDB用户有必要对这些工具重新评价,而对于刚开始接触CMDB的用户,应提前做好流程、组织和数据的准备。有意与厂商建立伙伴关系的企业应该在其CMDB工具中至少包含这几种关键的功能:联邦、调和、同步、映射和可视化。”
另外,尽管CMDB已经出现多时,然而其互操作性却并未发展到其应该达到的程度。到目前为止,CMDB仍然没有硬性的业界标准,Jason Andrew指出,“目前,不同厂商的CMDB产品与工具没有共享信息的标准方法,很多IT信息的收集必须通过人工方式。如果各个厂商与工具有一个共享和访问配置数据的标准方法,企业可以使用CMDB为分散在多个数据源上的IT信息创建更加完整、准确的视图。这样就可以更加轻松地跟踪IT环境的变化。”
初明也指出,目前的CMDB产品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是缺乏标准,ITIL只是提出要建CMDB,但对于怎么建、建成什么样的CMDB并没有明确的指导性意见,数据的整合、共享非常麻烦。第二是和ITIL流程的集成性差,限制了CMDB充分发挥其价值,并且造成了CMDB信息无法通过流程提供准确的保障。第三是和其他系统的集成性差,系统间的信息无法同步,造成信息的矛盾。第四,缺乏自动化的配置采集,导致很多信息只能手工录入、人工维护,无法及时、准确地提供配置信息。
目前,各厂商CMDB产品功能不断升级完善,而且随着CMDB逐渐走向主流,公司与企业间制定相应标准的时机也已成熟。今年5月,IBM与BMC、富士通、惠普等厂商共同宣布一项计划,旨在制订一项开放的业界规范,即CMDB互操作规范,该计划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向行业标准机构提交规范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