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在本页阅读全文(共19页)
如果公司仅在发生库存激增、客户抱怨服务太差或者供应商交货延期,或者标杆分析的结果显示自己的供应链绩效落后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等关于供应链的问题时才意识到需要进行变革,就会非常被动。发生这种被动局面的原因就是没有将供应链看成一种能够带来竞争优势的极具价值的资产。而竞争对手极有可能将供应链作为一种战略性武器关键时给你迎头一击。
戴尔、亚马逊、壳牌化工和空中客车等公司正在利用供应链资产重写各自行业的竞争规则,迫使后来者亦步亦趋。沃尔玛和戴尔都将供应链视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竞争武器,他们不断寻求实现增值和提高绩效的新方法,通过不断提升其供应链价值而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他们知道今天的竞争优势就是明天其他公司进入的壁垒。
迈克尔•戴尔是公认的计算机领域的先锋人物。他通过导入供应链创新——直销模式和按单定制,一手将戴尔塑造成计算机行业旗舰。迈克尔.戴尔实际上是一个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梦想家,个人计算机仅仅是他导入竞争型供应链的一种载体: 直销、按单定制和直接发货。山姆•沃尔顿同样如此,沃尔玛与宝洁传奇般的伙伴关系使沃尔玛得以实现自动补货,这正是与关键供应商紧密集成的结果。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沃尔玛将从分销商购买商品的模式转变为直接从生产商购买产品的模式。这些举措加上其他的供应链措施结合起来确保沃尔玛可以履行“天天低价”的承诺,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
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战略供应链管理是近几年才逐步为人们熟知的一个词汇,其目的在于创建一种独特的供应链架构来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供应链的绩效,需要考虑五个方面的策略,分别是运营策略、外包策略、渠道策略、客服策略、资产网络等。目前,大多数公司很少正式地描述这些策略,而是经常作为与销售、采购或生产有关的策略的一部分来对这些要素进行决策。然而,公司应该将供应链视为一个由这些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的整体,最重要的,应视之为一种战略资产。
运营策略
如何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决策取决于企业采用什么样运营策略。是选择库存生产、按单生产还是按单装配,或是上述方式的组合?是选择将生产外包或者追求低成本的离岸生产,还是选择在生产工厂外完成最终的装配而更贴近客户?这些都是关键的决策,因为这将影响并构成整个供应链和投资结构。运营策略决定了供应链的人员构成、工厂运作和仓库情况以及订货处理——就像设计各种工作流程和信息系统一样。
库存生产(Make to Stock)是适用于销量巨大的各种标准化产品的最佳策略。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可以不断降低成本,而高库存也意味着可以很快满足客户需求。
按单生产(Make to Order)更适合于定制化产品或需求较少的产品。采用这种策略的公司只有在拿到客户订单之后才会进行产品生产,这样可以在提供更广泛产品选择的同时保持低库存。
按单装配(Configure to Order)是一种混合策略。在这种策略下,从总体层面看,先完成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收到订单之后再进行最后的装配。当最终产品有多种变化、并想保持低成品库存、同时比按单生产缩短客户交货时间时是更适合采用的策略。
按单加工(Engineer to Order)这种策略与按单生产有很多共同之处,主要用于那些需要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来生产复杂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行业。
改变运营策略可以是一种获取绩效优势的重要方法(参见表1)。例如一些消费类小包装产品的客户发现从库存生产转变为按单装配可以降低库存并提高服务水平。原来这些公司生产后直接发货到终端市场上。而小包装加上本土化语言需求意味着早在生产流程中就针对某一特定市场。
公司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来为不同的产品和市场细分选择不同的运营策略。汽车制造商曾经长期追求库存生产的策略,但是也有一些厂商,特别是欧洲的高端汽车制造商大胆地采用了按单生产和按单装配的策略(这种方法被称为“车轮上的戴尔”)。然而,汽车制造商发现按单生产也有其局限性。面对数百万种潜在的终端装配,在保持竞争性提前期的同时按单生产提供客车确实是一种艰巨的挑战。除非供应商能够完全集成到按单生产的供应链中,否则库存风险会非常高。另外,生产流程的改变需要让每辆汽车满足一系列特定功能,这是难以实现的,只有少数OEM厂商愿意这么做。2002年,北美市场上出售的客车仅有20%是按单定制的。剩余的都是库存生产和从批发商处购得。在欧洲,按单生产的汽车比例更高一些。在德国市场上,由宝马、奥迪、保时捷和梅塞德斯生产的高档汽车大约60%都是按单生产。
和其他供应链策略一样,各种运营策略都是动态的。关键的驱动因素是产品生命周期。产品需求峰值过后,需求就会减少,公司可以通过从库存生产到按单生产的转变来降低库存风险,同时以更具竞争性的价格来保持供货。另一个考虑因素是产品订单的数量,通常情况下80%的销售来自20%的订单。这种情况下,库存生产和按单生产的策略相结合就是更好的选择。
渠道策略
渠道策略与让产品或服务如何送达买家或终端用户有关。其中涉及到的相关决策主要包括: 是否通过分销商或零售商间接地卖产品给客户,或者通过互联网或直销人员直接卖给客户。由于利润率根据所选渠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必须选择最优的渠道组合; 并保证在产品短缺或需求旺盛的时候客户都能够拿到货。
市场上的领先者利用高效的渠道策略来收获重大的收益。戴尔利用它的直销模式,沃尔玛利用它的超市模式,这些都是表明渠道策略可以创造竞争优势的最佳实践。Novell的增值分销商渠道——一种最好的以技术为中心的早期案例,在遇到严重技术问题的时候,可以在第一时间给予支持。微软的经销商渠道为客户提供一系列从发布到培训以及客户支持等服务。
还有数十亿美元的瓶装水行业及其两个重要的市场: 矿泉水市场和纯净水市场。矿泉水需要在水源地罐装,纯净水可以在多个水源利用任何本地的罐装公司进行罐装。该行业利用三种不同的零售方式来为其三种主要客户进行服务: 传统的零售商服务零售客户,自动售货机服务个人消费市场,而服务代理负责为家庭和办公用户安装、维护和补充水站。每种细分都需要不同的供应链流程、资产、渠道和供应商关系及绩效层级。
如果你是瓶装水行业的新加入者,你会通过已经与关键零售商建立良好关系的分销商来销售还是选择直接卖给零售商?如果选择分销渠道,你会把自己的订单系统和库存管理系统与分销商的系统集成起来吗?如果是,会到哪种程度,谁来支付相关费用?你会为所有的分销商提供充足的库存还是只为那些你认为属于战略合作伙伴的分销商提供充足库存呢?这些决策都将影响公司的资产和成本绩效,将成为整个渠道策略的一部分——要与定价策略、供应商财务政策、促销手段及其他配套策略和措施相协调。
外包策略
外包策略始于对公司现有供应链技能和专长的分析。自己的公司到底擅长什么?这些专长体现在哪些方面,如果有潜力成为战略优势,这些优势就应该留下来并发扬光大。可以将那些战略重要性较低或者第三方可以做得更好、更快或更便宜的部分外包出去。
公司通过利用其他公司的专长和优势可以迅速推出新产品,或者重新调整自己的市场定位。这种外在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公司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上发挥巨大的作用。最为重要的是,外包可以让公司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进一步提高市场地位。
但是在进行下一步之前,一定要慎重考虑外包决策的风险和战略分歧。引入新产品、管理库存水平和确保供应链配置支持竞争性客户提前期——这些战略行为都不能被外包给第三方。还要考虑其他能够影响你决策的关键问题。外包技能也应该控制在内部吗,或者这些技能不再需要?哪些现有的技能需要强化,需要新的工具或者技能吗?如何通过拓展供应链来管理库存?
仅仅考虑“通过外包可以降低成本”对最终形成战略解决方案是远远不够的。外包伙伴一般应该具备三方面的潜在优势:
● 规模: 第三方通常可以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服务,因为他们可以利用规模优势来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减低单位成本。外部伙伴还可以让公司不必投资以达到新的产能而迅速提高产量。
● 范围: 对那些想进入新的市场或区域的公司来说,外包伙伴可以为公司在新的地点运营提供便利,而避免在现有业务规模上重复建设。
● 技术专长: 外包伙伴可能已经掌握了需要巨大投资才能实现的产品或者处理技术。
客服策略
客服策略是另一个关键的策略。应该从两方面来看客服策略: 总量和客户所能带来的盈利能力,还要懂得客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这两方面的知识都可以集成到供应链策略中,因为有助于优先关注自己的优势和能力。
是所有的客户都享受同样的发货时间,还是根据客户重要性不同来提供差异性的服务?所有的产品供货都一样,还是有些客户可以更快更容易地获得产品?
并不是所有的客户都要提供同样级别的服务,关键是要知道哪些是高附加值的客户。例如,一家Internet服务提供商计划决定提高国内的客户服务水平,来应对客户解决问题慢的抱怨。他们根据每个客户对公司的价值来提供不同的服务级别。通过分析每个客户的总体收入潜力以及战略关系价值,这家公司了解到只有5%的客户属于高附加值的客户。这些高附加值的客户最需要的就是快速解决问题。所以,对于这部分客户,该公司组建了一个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一位专职经理组成的专门客户关怀团队。对于其余95%的客户,服务问题由一个自负盈亏的、独立的服务中心负责,根据问题的技术复杂性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
结果是,高附加值客户的问题解决时间得以大幅度缩短,首次联系就解决问题的比例从不足5%提升到了80%。即使是对那些最低优先级的客户,服务问题也会在一天内解决。另外,新的方案还降低了30%的客户关怀成本。
更重要的是,新的服务被证明能够更好地在目标市场上竞争,即在一个有更高期望值的客户构成的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事实证明,根据客户的细分来设计你的客户服务策略可以在成本与服务之间取得最佳的平衡,带来极大的收益,尤其是当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来设计自己的供应链的时候。
资产网络
供应链的最后一个策略是关于资产网络方面的决策,涉及工厂、仓库、生产设备、订货处、服务中心等业务组成部分。这些资产的位置、规模和任务等都会对供应链绩效产生影响。
多数公司会根据业务规模、客户服务需求、有利税率、供应商基地、地方性规定以及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在三种网络模式中选择其一:
● 全球化模式: 在某地生产而面向全球市场。选择这种模式主要是为了照顾那些需要将研发和生产部门集中在一起的情况,以及控制那些成本敏感的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或者满足高度专业化生产技能的需要。
● 区域化模式: 针对那些需要在销售区域进行制造的情况,虽然也有些会跨区域的流通。这种区域化模式的选择通常会考虑客户服务等级和进口税等很多因素。
● 国家化模式: 主要在市场所在国家进行生产。这种模式适用于那些货物运输费用昂贵的情况。另外还考虑到税务和关税、市场准入等限制条件。
受价格竞争的影响,许多公司在低成本的国家生产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例如综合选择生产地点、出口机制以及关键供应商的存在或着免税进口、配套基础设施以及熟练工人等条件。在设计生产网络的时候,如果单位成本很重要,供应链的负责人应该了解供应链的柔性和供应链整体成本,它们也是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对那些需求变动非常大、产品生命周期短的产品尤其如此。
中国正逐步成为电子产品的一个低成本生产基地,因为电子零部件供应商和电子生产商都集中在这里,加上完善的配套设施(道路、电力等)。考虑到电器组装要花费一到两天的时间,在中国和欧洲之间海运货物需要三个星期。加上抵达目的地或者地市级分销中心的时间,整个供货周期可能会达到六个星期。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上,这么长的供货周期可能导致供货与市场需求脱节——迈克尔•戴尔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采用了直销的方式。
当然,公司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降低风险。一种方法是,提高生产的柔性确保供应链计划每周更新,而不是每月更新,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另一种方法是在市场端延迟,即在低成本的生产中心制造出标准化的产品,而在更接近最终客户的分销端进行最后的装配和包装。还有一种方法是将低成本的生产基地更靠近目标市场。例如,许多目标市场是欧洲的公司,将生产基地从亚洲搬到欧洲中部地区,如Romania和Hungary。这种方式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库存数量。
产品的生命周期也会影响到许多决策。在快速变化的行业,如消费电子,公司可以在新产品初上市的时候以一种全球化的方式运作,来制定生产流程,或者通过将生产与研发部署在同一地点来降低成本,然后转变为一种区域化方式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后,全球化模式再次可能成为一种更好的选择,因为可以以最低的生产成本和库存投入来满足市场需求。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