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软件频道应用软件移动浏览器何去何从

移动浏览器何去何从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移动浏览器的兴盛,正处在改朝换代,或者重新定义这一过程的第一站。我们需要跳出来,站在整个移动互联网长河流变全程角度,琢磨移动浏览器这一站的含义。从这个当下中捕捉全程流变信息,从全程流变高度把握当下的际会因缘。

作者:《互联网周刊》 来源:ZDNet软件频道 2013年8月19日

关键字: 移动浏览器 移动互联网 媒体投稿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ZDNet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当前全球移动互联网正处在改朝换代的前夜。改朝换代就是重新定义。因此我们不难理解第五届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的主题为“重新定义移动互联”。

移动浏览器的兴盛,正处在改朝换代,或者重新定义这一过程的第一站。我们需要跳出来,站在整个移动互联网长河流变全程角度,琢磨移动浏览器这一站的含义。从这个当下中捕捉全程流变信息,从全程流变高度把握当下的际会因缘。

一、移动浏览器的发展形势及其来龙去脉

当前,移动浏览器处在整个移动互联网发展生命周期的热头上。此前热的是手机操作系统,此后热的也许是WEB应用。浏览器现在可以说是在发展的最高潮阶段。

从美国的统计来看,Safari移动浏览器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61.0%;Android浏览器排名第二,份额为21.5%,其中,而非谷歌品牌的Android浏览器在去年超过了Opera Mini;Opera Mini排名第三,仅余9.8%的份额;而PC时代的浏览器霸主IE浏览器排到了后面。中国移动浏览器行业处在春秋战国时代,热度不亚于当年门户大战。其中UC浏览器占64.7%,QQ浏览器占27.5%。(计算方法不同,一说QQ浏览器占40.5%;UC浏览器,占30.9%;百度浏览器占8.7%)。360、小米、阿里、金山网络、搜狗、欧朋(Opera)、海豚、傲游也在积极扩充浏览器的实力。

1、浏览器行业秩序上的分界点

观察浏览器这个行业的流变,存在一个明显的分界点,在PC时代与移动时代的交点上。在移动未兴起之前,浏览器是微软、谷歌和苹果三大家的天下。移动兴起后,浏览器领域忽然出现了群雄蜂起的局面。可以说,移动本身给了浏览器一个改朝换代的机会。

原因可能是技术和商业两方面的。

从技术方面说,三大家垄断浏览器的时候,浏览器面向的主要是桌面;而群雄并起时,浏览器开始越来越多面向终端。陈明杰对浏览器的重心逸出微软、谷歌和苹果三家的解释是:浏览器设计理念和体验照搬PC端产品,各家普遍没有针对移动端的体验进行优化。

微软、谷歌和苹果的浏览器,都强在桌面,而弱在终端。而移动互联网的技术重心向终端转移,造成了新的机会。美国企业没有把握住控制端的制高点,成为其中的原因。

具体来说,微软的问题,出在其合作者英特尔不能像控制PC的CPU那样,控制手机芯片,因此无法像利用桌面操作系统控制应用那样,靠浏览器控制住终端;谷歌的问题,出在终端过于分散,一款应用需要解决与成百上千终端的适配问题,成为它的软肋;苹果的问题是端过于封闭,虽然对终端有控制力,但应用的面太窄。比如,苹果商店面向的应用范围十分有限,不适合阿里巴巴那样的电子商务交易应用。

从商业方面说,美国企业更多从媒体角度利用浏览器,而非从商务角度开发浏览器。

6月27日,UC优视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永福在美国科技博客AllthingsD上发表了一篇有趣的文章,谈美国公司与中国公司在利用浏览器盈利上的区别。

俞永福发现:“移动浏览器在中国广为追捧的一个原因是中国消费者偏爱移动互联网,而美国消费者更多喜欢应用程序。” 美国公司对浏览器的利用十分单一,就是靠“植入移动设备的铺天盖地、五花八门的广告”;而腾讯、百度这样的中国公司,利润却“来自于收益共享、免费增值和分级用户定价”,“世界上最大最高端的移动网络经济体中国已经把移动浏览器变成综合的移动服务平台。”

“如果美国的这些公司想要弄清如何用浏览器盈利,他们只需把目光投向中国——世界上最大最发达的手机市场。” 2012年中国共使用约3.54亿部智能手机,而美国只有2.19亿部。俞永福认为,“美国技术公司应该早就该走从应用程序转移到开放的移动网络这一步棋,用浏览器通过广告途径之外的方式盈利”。如果能做到,“美国在移动互联网使用方面赶上中国是早晚的事”。

2、移动浏览器行业秩序上的分界点

从移动浏览器内部来看,同样存在发展上的前后分界。分界点就是2012年HTML5标准的形成。如果我们把HTML5标准形成之前的移动浏览器称为手机浏览器,HTML5标准形成之后的移动浏览器就应该称为WEB浏览器。

第一代移动浏览器,是基于手机网的手机浏览器。

手机网侧重的是移动硬件和软件。2000年至2012年的移动互联网,技术重心还是通信联接和IT计算上,是ICT网。

2000年opera开发出最早的手机互联网浏览器。2004年成立的优视科技,推出同时支持WEB、WAP页面浏览的ucweb (后称UC浏览器,分为国内国外两种版本)。欧朋在2006年发布了Opera Mini。第一代手机浏览器针对当时硬件条件,以快速、省流量为特点开发。

2007年到2009年,是智能手机兴起的时期。2007年推出Apple iPhone、2008年推出第一个采用Android,支持GOOGLE系操作系统的T-Mobile G1。2009年 Palm最新的PDA运行在代码名为Nova,专门为移动设备开发的系统Nova,能进行快速的网页浏览。2010年以后互联网大企业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移动浏览器,加强对移动互联网入口的控制。

第二代移动浏览器,是基于语义网的WEB浏览器。

2012年12月17日W3C宣布HTML5等技术规范定稿,HTML5从技术变成标准。从此,移动浏览器开始转向。各大移动浏览器厂商都在不断的加强对HTML5的支持。

支持HTML5的浏览器的一个重大不同,是它部分替代了手机操作系统的功能,例如对音频、视频等硬件的调用,支持GPU加速和硬件渲染等。

例如,欧朋针对浏览器引擎研发完全同HTML5标准兼容的相关硬件技术。各种HTML5的游戏引擎也在开发出来。

手机浏览器逐渐取代了手机操作系统的态势,典型反映在谷歌用Chrome浏览器团队负责人桑达尔·皮恰伊(Sundar Pichai)取代安卓之父安迪·鲁宾(Andy Rubin)的事件上。

HTML5另一个强大的地方在于,它具有跨平台从而实现设备无关的特性。智能手机的一大弱点是不同的平台需要开发不同的应用,导致成本居高不下。而移动浏览器支持HTML5,有利于实现操作系统与应用的分离,例如通过云计算,让操作系统也在云端,而大部分应用在Web上完成。

HTML5的发展,削弱了手机操作系统的地位,至少在目前来看,提高的是移动浏览器的地位。它使应用开始摆脱操作系统、应用商店、手机终端设备的局限,实现多屏合一,分享资源。

概括以上发展线索,我们可以看出,浏览器是在沿着从桌面到手机终端,从手机终端软硬件到手机终端应用的线路在进化。

二、移动浏览器的竞争着力点

至今为止,移动浏览器还没有取得像操作系统在PC、门户在早期互联网上那种成功。移动浏览器厂商竞争的焦点,就在于沿着不同的侧重方向,希望取得同样的成功。

我们将厂商发展移动浏览器核心竞争力的不同侧重,概括为以下三个取向(有的厂商可能同时采取一个以上的取向):

1、功能手机的取向:优化硬件性能

所谓功能手机的取向,是说浏览器的优化,重点放在手机硬件功能的调用、优化上。这相当于在重点开发手机浏览器的类操作系统功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内核加速。例如,2013年手机QQ浏览器率先提出"回归上网本质"战略,开始推出X5内核和X架构,让手机QQ浏览器速度更快、体验更好、上网更加安全。又如,海豚浏览器推出自主研发的内核--极速内核。Opera欧朋也采用了新内核。

2)视频功能的强化。微软银光强就强在对音视频的支持,WEB应用的浏览器要上位,就必须解决视频加强的问题。华为旗下天天浏览器相关负责人也认为,"内核才能体现出来最核心的差异,比如对视频的支持, HTML5现在最杀手级的应用就是视频"。这可说是大家的共识。

3)游戏功能的强化。游戏对硬件要求较高,通过游戏引擎加强HTML5,是一个重要的趋势。Opera不久前发布了基于Web的移动系统解决方案和支持全硬件加速的Html5游戏引擎。3D引擎在视频和游戏领域都有重大的发展前途。

4)人机交互功能的创新,如精品阅读功能、语音控制、二维码功能等。典型如手机QQ浏览器2012年提出"一站式上网服务"理念,相继推出语音控制、二维码扫描、精品阅读等诸多一站式上网服务功能。手势操作、滑屏等功能也非常时尚。此外还有手机浏览器的安全隐私保护功能等。

2、云手机的方向:提供平台服务

云浏览器是移动浏览器的另一个趋势。这个方向在战略上瞄准的是产业从产品向服务升级后,利用WEB虚拟化技术,以云计算方式,提供平台与增值应用分离互补的移动互联网服务。

典型如UC优视。俞永福认为,移动浏览器的内涵将重新定义,从一款简单的上网软件变为移动互联网入口服务平台。为此,UC要把移动浏览器变成综合的移动服务平台,UC开发了四大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应用发行平台、移动社交平台、移动游戏平台。在手机浏览器上开放API接口,提供开发工具,都可以更好实现与应用的对接。

傲游CEO陈明杰针对云浏览器的概念指出,在我们看浏览器不是把它分割为PC浏览器和移动浏览器,而是通过一个云浏览器的产品,我们让所有的用户在使用不同设备的时候,都能有一个比较一致的体验,无论你是在PC上使用的产品还是在移动上使用的产品,都是一样的,你的数据也是一样的。傲游已推出傲游云浏览器RC2版本。

阿里云浏览器是另一种类型。阿里云浏览器能够管理手机云、同步联系人、备份通话记录、短信以及相册;特别是内置支付宝控件.可以将iPhone, Android手机的联系人,短信备份到“云空间”,实现无缝体验。

3、面向WEB APP的方向

虽然几乎所有移动浏览器都支持HTML5,但对WebApp支持力度不一样,反映出的HTML5各项指标性能也有所不同。

在西班牙举行的2013MWC上,老牌浏览器厂商Firefox发布了基于Web的移动系统解决方案,希望通过打造新的系统来冲破现有系统(如iOS)对浏览器的束缚,将所有操作都在网页上实现。

腾讯与百度的移动浏览器在支持HTML5上各具特色,他们都有望成为HTML5时代的赢家。

社交化是与WebApp平行的一个趋向。通过手机浏览器进行社交分享,开发分享、应用推荐以及用户深度互动,正在成为去中心化应用时代的主流趋势。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更完善的HTML5环境下,浏览器还是不是移动互联网的中心,成为一个疑问。腾讯、奇虎360对浏览器的低调态度耐人寻味。以微信为例,它是自带浏览器的。打开方式是点击微信里收到的链接地址,默认使用自带浏览器内核进行浏览。但不是把微信当作浏览器的子集,而是把浏览器当作微信的子集。再如,客户端也可能成为浏览器的下一个替补。

有人说,微信正在变成一个超级浏览器。但反过来也可以说,浏览器正让位给微信们。从中,我们看到浏览器盛极而衰的前兆。互联网的历史总是后浪推前浪,我们可以把UC浏览器的估值当作一个风向标,十多亿美元对它是否过低,或真的它会高到百度都买不起?这要看WebAPP会不会出现激进化的势头,这将是对浏览器的最大挑战。

三、移动浏览器的未来挑战

1、移动浏览器的入口地位日益削弱:深层原因剖析

在WebAPP时代,移动浏览器面临着逐渐被边缘化的危险。浏览器去年3季度还是移动互联网在安卓平台使用时长第一的应用,而2个季度后,浏览器的增幅只有2%。客户端在一年的时间里,从20%多增长到40%。而在客户端之后,还有超级应用“黄雀在其傍也”。

挑战来自应用端。智能手机时代,人们都说端非常重要,先是手机硬件终端,后来又是客户端,但最终要归于应用端。智能手机系统虽然已经以APP为核心,但由于APP最终要走向用户定制,它比浏览器实用性与针对性强,用起来也更便捷。

在移动浏览器的入口地位日益削弱这种表象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从根本上说,智能手机并不是移动互联网问题的关键,WEB才是关键。智能手机以操作系统为中心,WEB可不一定,它是要去中心化的。HTML5不是要把移动互联网推向手机设备、操作系统这些新的“救世主”,去实现新的中央控制;相反,将推动依赖“救世主”的原生应用,转向“幸福生活要靠我们自己来创造”的网页应用,走向自组织自协调。我认为,现在许多人把互联网的大势看错了,还在做上个十年的春秋大梦。关键是把这个方向看反了。把方向看反,就理解不了微信到底是什么。微信实际预示着互联网的一个重大的基因变异,从自上而下中央控制的他组织的简单系统,演化成自下而上去中心自组织的复杂系统。浏览器的发展如果还执迷不悟,继续做中央控制的封建大梦,历史会告诉它该去哪里。

从互联网的总趋势来看,WEB最终将把目前由浏览器过渡性地承担的某些属于操作系统的中央控制的基础设施功能,以非中央控制的、生态化的方式交给IaaS。将来PaaS、SaaS可能处在分分合合的状态。

如果WebAPP沿着PaaS的方向发展,相当于走向“可管理的P2P”(有中央控制的点对点)的混合折衷方向,平台(无论是浏览器、客户端还是应用平台)会继续扮演重要角色,WebAPP将定位成(借道API的)轻资产的增值应用。这肯定是近期的必然发展趋势,更远期有不确定性。微软、UC代表着这样的方向。但如果WebAPP沿着SaaS的方向独立发展,相当于走向纯P2P方向,也不排除WebAPP走向比较激进的A2A道路。当然,无论走向哪一个方向,转向生态化、分享经济的方向,转向小世界网络结构的方向,都是共同的。不可能走回头路了。

从客户角度看,不可能把所有应用都安在手机上,应用应是招之即来,挥之则去。这对浏览器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浏览器此时还想做操作系统和门户的梦,这两年还可以,有梦赶紧做,再往后就是一枕黄粱了。

2、APP发展态势:超级应用

说完了理论,我们来看现实。对浏览器的那些现实挑战,已象野蛮人一样,来到了2013年的门口。浏览器每日的打开次数,已从8个月前的平均每日6.7次,下滑到了今年3月份的4.4次。因此不能把我上边说的那些,当作空洞的威胁。

百度5月份发布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指出移动浏览器的入口地位日益削弱的数据论据:今年第一季度与去年第三季度相比,移动浏览器从高速增长,转向增长只有2%。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增速较快的超级应用,包括影音(31%)、网购支付(34%)、搜索(20%)。

这当然不意味着本地应用在复辟,否则的话应有操作系统在数据上的还阳,但数据并没有显示这一点。这是否意味着互联网应用的垄断?我看也未必。在平台上都没法垄断,想跑到应用上垄断,在当前技术跳跃、需求多变的情况下无异于开国际玩笑。因此合理的解释,我认为是应用本身在挣脱中央控制而闹独立。

在超级应用中,WEB化社交(微信)、WEB化影音、WEB化的搜索,包括即将在新的形式(WEB3.0)中复活的微博等一系列WEB2.0应用(限于篇幅,将在以后分析),其中的去平台化倾向,值得特别关注。

3、碎片化A2A应用感应

当然,如果仅仅是超级应用,也就罢了。历史已经多次证明,超级应用最后总是转化成平台,并不一定能说明中心化的平台这个趋势有什么变化,这还谈不谈改朝换代,但是……

我抑制住想说理论的欲望,还是谈实践。当前,71.2%的中国手机浏览器用户在碎片化时间使用手机浏览器的,占比近六成。这是一个重要的改朝换代的信号。浏览器对此不做出反应,就会整体死掉。百度的LightApp计划可以说是对此比较敏感的反应。对如何集纳长尾应用,百度是从搜索角度解释的,称为基于搜索的LightApp。

我换一个角度,从应用本身的角度来观察。对蘑菇街这样的,利用口碑传播、病毒营销、公共账号的,我认为应该当作另一个物种来看待。他们相当于是在做——对应于自媒体的——自营销。他们需要一种新型的服务,我称之为A2A(应用对应用),或叫应用感应,是生态化的服务。蘑菇街虽然今天借助了腾讯、百度、淘宝,但不等于把自己交给了某个固定的平台,但是他们必然委身于一种新的生态。

反过来说,腾讯、百度们为了迎合他们,要把身段,从平台,调整为生态,才能过大关。从这个角度看,WEB的生命周期实际长于浏览器。WEB在这里的作用,就是作为新一代基础设施(I)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只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当下的阶段性显现),这也是WEB的本义(语义网,所谓网页只是表象)。想成为互联网大企业的人,将身不由己被卷入其中。

我直截了当说自己的结论, WebAPP确实有可能把我们拖向LightApp的方向(但不限于用搜索来捞这网鱼)。在此背景下,浏览器是死是活,从三年以上尺度看,我个人认为最终取决于它能不能内生适应复杂系统的结构(CAIS结构)。(复杂系统)生态结构与(简单系统)平台结构的不同,可以参考我写的《路由定理》,这里不展开了。

一句话,移动互联网前方的发展,成功概率集中于适应离散应用的复杂系统这个方向,背离这个方向很可能充当炮灰和分母。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