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软件频道产业观察谷歌CEO四面受敌:专利和隐私成隐患

谷歌CEO四面受敌:专利和隐私成隐患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国外媒体撰文称,在重新出任谷歌CEO后,佩奇通过重组领导团队和改变决策流程加快了谷歌的反应速度,并重新找回了发展重点。但仍将面临专利和隐私等重大挑战。

来源:新浪科技 2012年4月6日

关键字: 谷歌 Facebook 佩奇 Google+ 专利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谷歌CEO拉里·佩奇

谷歌CEO拉里·佩奇

ZDNet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国外媒体撰文称,在重新出任谷歌CEO后,拉里·佩奇(Larry Page)通过重组领导团队和改变决策流程加快了谷歌的反应速度,并重新找回了发展重点。但仍将面临专利和隐私等重大挑战。

重掌帅印

拉里·佩奇四面受敌。

作为谷歌CEO,他不仅要应付即将上市的Facebook的挑战,还要在桌面和移动市场与苹果缠斗。因此,刚刚就任CEO一年的佩奇面临艰巨的任务:不仅要向对手的地盘发起进攻,还要应对外界的尖刻批评——在很多人看来,这家以创新著称的企业,已经变成了吃老本的垄断者,甚至完全沦落为模仿者。

4月3日,佩奇在位于加州山景城的谷歌总部接受了采访。对于所有批评谷歌已经丧失创新能力的言论,他都嗤之以鼻。他穿着颇具极客范儿的休闲商务装——羊毛夹克、T恤衫、牛仔裤、黑色匡威运动鞋。“尽我们所能为用户开发最好的产品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他说,“我觉得我们长期以来面临各种问题时的态度,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佩奇并不是第一个重新出任CEO的公司创始人。前有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带领星巴克完美复兴,后有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重振戴尔未果,类似的案例并不罕见。对于佩奇这样年轻的企业家而言,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1997年重返苹果后取得的成就,是最好的榜样。

他们的情况不尽相同——与乔布斯不同,佩奇从未离开过他创办的公司。但二者又有重要的相似之处:上世纪90年代的苹果需要一款精密的操作系统来引领电脑行业的变革,于是便收购了乔布斯的另一家公司NeXT;如今,谷歌也需要探索新世界,在这里,人们都在通过好友的眼睛了解网络,而不再仅仅依靠冷冰冰的搜索算法。

批评增多

尽管谷歌过去十年间推出了Orkut等佩奇产品,但佩奇承认,谷歌低估了“友情的力量”。“我们的使命是组织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使用。”他说,“我认为,我们或许有些忽略了人的因素。”

谷歌不仅在社交网络领域姗姗来迟,而且还为Android操作系统制定了一些严格的授权规则,类似的举动都招来了批评。对于多年前一心只想做大做强的谷歌而言,这样的批评几乎不可想象。美国和欧洲的反垄断监管者也在调查谷歌是否偏向自家服务,而没有充分履行中立者的职责。隐私保护组织炮轰谷歌更改隐私政策的做法,指责其滥用用户的信任。就连博客作者现在也会时不时地探讨一下,谷歌有没有作恶?

这种质疑源于谷歌2004年上市时提出的“不作恶”信条。科技网站Gizmodo最近刊登了一篇刺眼的文章,题目是《谷歌背信弃义:“不作恶”已结束》

面对这样指控,佩奇微笑以对。他坚称,谷歌根本没有改变。“我们的灵魂没变,”他说,“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人们,让人们活得更好,让世界变得更好。你看看我们所做的事情,例如无人驾驶汽车之类的东西,这些事情归根结底都是在用科技帮助人。我认为还有很多这样的事情要做。”

重组团队

1998年,25岁的佩奇与塞吉·布林(Sergey Brin)一同创立了谷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家公司都是硅谷历史上最卓越的成就之一。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它就从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项目发展成为年收入达到数百亿美元的全球巨擘。然而,当佩奇去年4月接过帅印时,谷歌已经毫无目的、反应迟钝。随心所欲的创新氛围催生了数不尽的失败产品。Buzz就是典型的例子。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花了很多时间四处奔波,大量精力都用来应对反垄断和隐私监管者的质疑,以及街景取景车意外窃取用户家庭网络数据引发的争议。

谷歌领导者也为重新专注于关键产品而争论不休,这也坚定了施密特退居二线的决心。现在,作为谷歌的执行董事长,施密特仍是谷歌的脸面人物,经常出席各种行业会议和政府听证会。而佩奇的创业搭档布林则专心开发未来派的科技产品,例如增强现实眼镜。作为CEO,佩奇则需要处理日常决策,并为各种错误承担责任。“他现在恐怕比任何谷歌员工都更努力。”谷歌Chrome高级副总裁桑德拉·皮采(Sundar Pichai)说。

在出任CEO前,佩奇花了好几个月重组领导团队。“他对公司有着清晰的规划。他想亲手选择一些人来负责重要领域,实现他的目标。”长期担任谷歌董事的拉姆·施拉姆(Ram Shriram)说。佩奇新提拔的副手包括皮采、Google+的维克·冈多特拉(Vic Gundotra)、YouTube的莎拉·卡曼加(Salar Kamangar)以及广告部门的苏姗·沃西茨(Susan Wojcicki)。

佩奇还想加快公司的决策流程,此时的谷歌已经膨胀到3万人的规模。他从纽约市长麦克·布隆伯格(Mike Bloomberg)那里借鉴了一些管理理念——让纽约市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定期到市政厅碰面。佩奇在谷歌总部园区1900号大楼的第四层开辟了一个专区,里面放着好几张办公桌。作为谷歌的最高决策组织,“拉里团队”每天都要在这里呆上一段时间。“我从布隆伯格市长那里学了一个妙招。我会对人们说,‘每天这几个小时,我们都要凑在一起。每天这几个小时,你们都要跟自己的团队呆在一起。’”他说,“我的目的就是让人们在固定的时间到聚到一起。”

佩奇还开始压缩无用的产品线。模仿维基百科的Knol和复杂的Google Wave办公工具都被送进了坟墓。该公司重组为7个部门:搜索、广告、YouTube、Android、Chrome、商务和社交网络。佩奇为每个部门的领导者制定了明确的短期和长期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希望公司内部能够百花齐放,但一旦花朵盛开,我们还希望凝聚成一个花束。”布林在去年秋天的一次科技会议上说。

社交业务

去年6月,谷歌展示了社交网络部门的成果——Google+。佩奇要求所有员工都把精力放在社交网络上,甚至将年终奖与该业务的业绩挂钩。他对这项业务的进展很满意。“我们推出这项业务还不到一年,但进展很好,比我的预期好太多了。我觉得应该也超出了多数人的预期。”他说,“这并不是说我们今后会成为最大的社交网络。这不现实。但它的确比其他服务增长得更快。”

很多谷歌观察人士以及为数不少的股东和分析师,都对Google+的成功提出了质疑。根据美国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comScore的数据,Google+已经吸引了1亿用户,但1月份的人均停留时间仅为3.3分钟,Facebook的8.5亿用户人均停留7.5小时。但佩奇仍以自己的200万粉丝来证明Google+用户的互动性。他还承诺,这款社交网络服务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新功能。

在佩奇看来,Google+的成功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衡量——它为谷歌搜索结果添加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维度。他引述了一个朋友的困境,这是一位名叫本·史密斯(Ben Smith)的谷歌工程师。因为这个名字很普通,所以谷歌搜索会返回数百万个结果。而现在,谷歌知道佩奇和这位本·史密斯有联系,所以结果便会更加精确。“(一个常见的名字)有助于保护隐私。但如果想让朋友找到你,那就麻烦了。”佩奇说,“当你在搜索框中输入本·史密斯时,终于能找到你认识的那个本·史密斯了。”

但将Google+的数据与搜索引擎关联却引发了批评。这个名为“Search, Plus Your World”的项目今年1月刚刚推出,就遭到了博客作者、隐私团体和竞争对手的炮轰,他们纷纷指责谷歌偏向自家服务。有报道称,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正在调查谷歌是否滥用垄断地位,偏向自家产品。针对谷歌更改隐私政策,以便追踪旗下各项服务的用户的行为,欧盟和美国监管者也在展开调查。

这种质疑令佩奇颇为气愤。他说,他很愿意将Facebook和Twitter整合到谷歌搜索结果中,但对方不同意这么做。“我们很愿意更好地获取数据,但却未能如愿,这让我们很沮丧。”他说。他还特意举了一个例子,那就是Gmail和Facebook用户地址簿之间的单向导入问题。Facebook的新用户可以很快、很方便地找到Gmail联系人,但反之不然:Gmail的新用户无法通过类似的方法找到Facebook好友。“我们的Facebook好友导入了很多、很多、很多Gmail地址,但导出的地址却是零。”他说,“他们甚至声称用户不拥有数据,这种说法似是而非。完全是无稽之谈。”

但有人指出,竞争对手的确向谷歌搜索引擎开放了部分数据,例如单条Twitter消息或Facebook资料页面,因此谷歌应当更好地在搜索结果中展示这些内容。佩奇同样对此予以反驳,他说:“我们不会强迫任何人被我们索引。这不是我们的风格……究竟是否允许数据被索引,选择权永远在对方。”

专利大战

去年7月,谷歌在一场备受瞩目的大战中败北。在竞购已破产的加拿大电信设备巨头北电的专利组合时,谷歌输给了由微软、索尼、RIM和苹果组成的财团。作为一款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市场50%份额的开源操作系统,Android突然之间腹背受敌,遭遇了众多专利诉讼。次月,谷歌宣布以12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后者拥有大量移动专利,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手机发明之初。佩奇在宣布这一交易时在博客中写道:“我们对摩托罗拉的收购将加强谷歌的专利组合,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Android免受微软、苹果和其他企业的反竞争威胁,从而促进竞争。”

佩奇对科技企业之间相互发起知识产权诉讼的趋势感到惋惜。“整个行业的诉讼越来越多令人难过,”他说,“太多的资金花在律师和其他事情上,而没有用来为用户开发伟大的产品。”他坚称,谷歌从未动用搜索专利打击他人。他还对移动领域的专利大战发起者进行了批评:“我认为,通常当一家企业进入到生命周期的尾声,或是对自己的竞争能力没有信心时,才会采取这种措施。”

尽管谷歌对摩托罗拉的收购已经获得美国和欧洲监管者的批准,但中国反垄断部门仍在对该交易进行审查,因此交易尚未完成。据报道,谷歌老兵丹尼斯·伍德赛德(Dennis Woodside)将在收购完成后负责新的摩托罗拉部门。佩奇不肯透露摩托罗拉移动今后的发展计划,但他很有可能会推出谷歌自有品牌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与苹果展开竞争。不过,佩奇还是坚称,现有的Android平板电脑“体验很好”,“但它们今后还会好得多。我认为现在才刚刚开始。”

苹果作秀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佩奇回应了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所著的《乔布斯传》中的一段轶事。据该书记载,佩奇曾在乔布斯生前给他打电话,向其寻求如何管理谷歌的建议。艾萨克森写道,由于Android是在抄袭iPhone,因此乔布斯威胁要对谷歌发起一场“核战争”。不过,他还是不计前嫌,为这位年轻CEO提供了建议。

但佩奇却给出了另外一个版本。他说,他没有联系乔布斯,而是乔布斯主动联系了他。在乔布斯人生的最后时光,这位苹果联合创始人为他提供了很多有用的管理理念。佩奇认为,乔布斯对谷歌的憎恨并非发自肺腑,只是为了“作秀”。在被要求对此加以解释时,他表示,乔布斯对Android发难只是为了激励苹果员工。“对很多公司而言,找到明确的竞争对手并团结一心是很有用的。我个人认为目标远大一些会更好。不应该只盯着竞争对手。”他说。

这是经典的硅谷风格的“现实扭曲场”。当年那个引领趋势且了然于心的人已然离去,现在是佩奇的世界。但要保持现状,他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